對空火力,地面部隊和艦艇用於打擊敵人空中目標的火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對空火力
- 釋義:地面部隊和艦艇用於打擊敵人空中目標的火力
對空火力,地面部隊和艦艇用於打擊敵人空中目標的火力。
對空火力,地面部隊和艦艇用於打擊敵人空中目標的火力。其任務是抗擊空中之敵的襲擊,保衛己方地面、水面目標的安全。對空火力包括高射炮、地空飛彈、艦空飛彈和高射機槍等武器。在防空作戰中,通常多種對空武器結合使用,形成高、中、低...
對空射擊火力轉移,亦稱“逐批轉移火力”。對多批連續進襲的敵機射擊時的火力組織和運用方法。其方式有逐批(架)轉移火力、越批(架)轉移火力及交替轉移火力3種。逐批(架)轉移火力,即火力單位對進襲的敵機逐批(架)進行射擊。越批(架)轉移火力,即火力單位對進襲的敵機越過某些批(架)進行射擊。交替轉移火力,...
包括對地火力配系、對海(水)火力配系和對空火力配系等。組織防禦火力配系的目的是使各種火器密切協同,在防禦陣地前方、翼側、縱深和後方,構成多道、多層、多類的全方位立體火力,大量殺傷、消耗敵人,挫敗敵人的進攻。防禦火力配系是隨著火器的不斷改進而發展變化的。14世紀中葉以後,金屬管形火器用於戰場,在...
對空火力按掩護部隊開進和占領進攻出發陣地,突破和縱深戰鬥等時節組織。掩護部隊開進時,採取要點掩護與跟進掩護的方法組成點線結合的對空火力。防空兵器較多時,在開進地帶內的關鍵地段建立對空掩護走廊,同時以一部兵力實施跟進掩護。掩護部隊占領進攻出發陣地時,構成能覆蓋進攻部署的區域對空火網,在主要部署、重要...
“厄利孔”高炮是在“羅伯茨”號服役後加裝的,目的是進一步加強該級艦的對空火力。“羅伯茨”號最早裝載了8門單聯裝“厄利孔”高炮,在1943年拆除了其中4門,留出的空間增加了6座雙聯裝“厄利孔”高炮,使艦載“厄利孔”高炮數量達到了16門。“阿伯克龍比”號在建造過程中就按照這一標準進行了改裝。1945年當...
戰術機,是遊戲《Muv-Luv》及其衍生作品中對抗BETA用的巨大人型兵器。全稱為:戰術步行戰鬥機。在此之前的戰爭乃是以戰鬥機為中心而爭奪制空權的形式,但在具有強大地對空火力的BETA雷射屬種出現之後,戰鬥機等一切航空器的運用實際上已經不可能了。因此,人類在1974年開發了對BETA戰用的兵器戰術機。世代劃分 第一...
中國軍艦與要塞兩岸對空火力齊發,織成密集的火網,12架飛機倉皇逃離。從16日到20日,敵機或進行偵察,或投石問路,均未發生實質性戰鬥。 瞭望台報告發現敵水上偵察機一架,在艦隊左舷上空飛行。海軍立即令高射炮準備射擊,但該偵察機盤旋一陣即掉頭返航向北飛去。11時,瞭望台又報告:有敵機12架(“加賀”號...
原本計畫等另外4座SK-C/37型高炮到貨後,再替換下先前已安裝於前部的4座SK-C/33型高炮,但出海後才發現SK-C/33型與SK-C/37型專用的火控系統互不匹配,致使在其後的“萊茵演習”行動中,無法對來襲的英機形成有效的中、近程對空火力。俾斯麥號戰列艦近程防空火力主要由8座SK-C/30型83倍口徑37毫米雙聯裝...
其面板和技能組因為還原史實(即對地比對空還要強悍)而異常奇特:在擁有優秀的對空火力的同時,其對地火力也很強,甚至和坦克殲擊車五五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防空炮的使用門檻,“防空戰鬥群”場上同時存在兩個以上的同陣容的防空炮時,所有防空炮的暴擊中幅提升,錦上添花的技能,在對空壓力極大需要使用複數的...
反機降戰鬥發生突然,準備時間短促,空中威脅大,對空鬥爭激烈,情況多變,戰鬥樣式轉換頻繁,指揮協同複雜。組織與實施反機降戰鬥,須預作準備,迅速查明敵情,果斷定下決心;快速組織準備和機動接敵,先到先打,隨到隨打,實施多路而有重點的攻擊,大膽穿插迂迴,分割包圍,各個殲敵;加強對空火力,阻敵空中支援,...
約克城號的防護較約克城級有了改進,水下、水平防護和對空火力都有所加強,艦體分隔更多的水密艙室,這種結構使該級艦中的某些艦隻在戰爭中雖屢遭重創,但沒有一艘被擊沉。裝甲 埃塞克斯級航母水線裝甲帶厚63毫米-101毫米,炮塔裝甲厚127毫米,炮塔底座裝甲厚28毫米,飛行甲板裝甲38毫米,機庫甲板裝甲厚76毫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