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石頭的絮語》是2013年廣東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聖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對石頭的絮語
- 作者:聖月
-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11月1日
- 頁數:184 頁
- 開本:20 開
- ISBN:9787536069190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序言,
內容簡介
這部作品以石頭為主題。全書借不能言的石頭言事,抒發情感。這部作品,有三大特色讓讀者頗能受益,體味為人之道:其一是廣闊,閱讀全書,處處都能感受到作者視野、胸襟,以及趣味的廣闊;其二是睿智、澹然,於此紛繁時世,能保持內心的純真殊為不易;其三是深情,無論行文,或是文字間對石頭的痴迷,等等,所體現的無不是作者的深情。
圖書目錄
序一廣闊·睿智·深情劉荒田
序二謙謙君子戀石成痴張況
序三石與“痴”的緣起蘇靜
前言對石頭的絮語
荷塘秋意
桃園擇居說心性
清水揮毫不留痕
佛緣
阿嫦和她的《且歌且行》
衣袂飄飄款款而至
寫在“兒童節”
鏡子三題
到七彩灘
尋找生活的詩意
Office里的奢侈聯想
石頭裡的官文化
匆匆的鄰居
另一類典雅
夕陽里的感動
年年有餘散記
《富春山居圖》拾遺
《洛神賦圖》遺補——醉臥酥懷
少年中國之少年
七賢何處
《全球龜類生存與發展宣言》與大頭龜卡通代表
一個被證實不是謊言的謊言
祭祀
《種豆得瓜》後記
無題
跋一像聖月那樣對石頭說話趙芳芳
跋二月亮石頭河流鄧簫文
後記
像聖月那樣對石頭說話
趙芳芳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仍是山……每當聖月眉飛色舞談論他的石頭,總想到參禪的三重境界。我承認,走神是因為心有疑惑,彼時,他達到了哪一重?我看那些石頭,雖各有姿態,卻永遠還是石頭,即便在聖月啟發下,對某尊大石有所頓悟,下回再見,依然苦想半天,它,究竟何方神聖?
可見,人石對看,得講究一點緣分。
一個秋陽很好的午後,我們穿過叢叢果樹,到鄉下去看聖月的石頭。“看這個想到什麼?”他指著那些寶貝問,表情有些期待,又有點掩飾不住的得意。想到什麼?上下端詳,有些茫然。他意興沖沖,滔滔不絕,許是青澀歲月樹林裡悄悄的約會,許是雨打芭蕉中跳躍的蛙鳴,又可能是一次虔誠的祈禱,茶馬古道的駝鈴,居然,這滿屋子的石頭,都跟天文、地理、風月、人情擔著干係;天地間種種迤邐蕭瑟,都濃縮在靜默的石頭上。我在其中轉悠,仿佛墮入一次奇幻的旅行,其時,夕陽打在一塊橢圓形石頭上,墨色泛青,中間一抹橘紅特別照眼,溫潤。不久,便讀到這段話:“年少母親穿一襲緋紅色長袍,懷抱中的嬰兒橘紅色的嬰袍,母嬰倆烏黑的眼睛對視著,臉龐白皙。年輕母親驕傲地打開了自己的胸襟,挺起胸膛,裸露出雪白而豐滿的乳房,粉紅色的乳頭餵送到嬰兒的小嘴裡。……畫面定格在此刻,此時母嬰倆的四周,幻化出朵朵光暈,這朵朵光暈在慢慢飄動——是母嬰編織的夢幻斑斕;是母乳瀰漫的芬芳;是嬰兒酣睡的呼吸;是母親輕哼的催眠曲?”
這是石頭嗎?不,在聖月眼中,它是一幀溫馨而美麗的畫。
無論宏大主題,還是細節描摹,聖月筆下都透著三分灑脫,也許閱世深湛所致,然而有一點不能忽視,他的寫作與文壇當下主推的這“派”那“流”背離,完全擯棄名利目的,只為內心驅使,只為“在這個話難說的人的社會裡”,有一個“絮語”的平台,而“它的歷練,它的冷峻,它的冷靜,它的觀照,它的個性,它的無語,無不傳遞著無窮信息的符號和解碼”,所以,聖月選擇石頭,他把這段默然對石的時光,定位為“與當今世間百態碰撞交流的一種獨特的方式”。所謂獨特,因為融入了聖月的積累、品味和境界,因而,他的石頭文本具有特殊記號,清越與厚重,密集與疏朗,信馬由韁與沉潛簡約,收放自如的文字,自成格局。
說到底,石頭只是載體,借這個“不能言”的“可人”之物,聖月砭積弊,曬世相,言天下事,作體己文。《年年有餘散記》這篇洋洋大文,從“家裡有黃蠟石一塊,形如魚,栩栩如生”開篇,以一條魚的視角,穿越古今中外,從紙上魚到腹中魚,從動物魚到哲學魚,從形而下魚到形而上魚,從“魚”到“漁”,既是魚,又非魚,通篇有笑聲,見淚影,舉重若輕,輕取人心。
在這個喧鬧混雜的世界上,愛石人似乎不少,由痴石頭而寫石頭,聖月並非第一個。多年前在書店見到賈平凹的《小石頭記》,毫不猶豫買下,可漸漸發覺,賈平凹的文字基本屬於多餘,要不脫離石腳本唱自己的戲,要不泛泛而談不知所云,反倒那些精美的石頭照片令人神往。聖月寫石頭,文字是唯一的,不可替換的,源於石,又不拘泥於石,更難得的,筆底隱隱透出的書卷氣,使冰涼沉重的石頭,披上一種溫潤底色。聖月說,“我只喜歡閱讀,閱讀和思考是我生活的基本形態”,這種形態,常讓他的文字逸出古雅之美。夏夜掌燈時分,細讀《荷塘秋意》,遙想秋荷恣意的疏影橫斜,如何“分明是張旭懷素的狂草”?這是聖月身邊的荷塘,也是那塊名為荷塘秋意的奇石,不禁會意一笑。
聖月那一屋子石頭,有一尊很喜歡,赭黃色中浮雕般凸現幾個黑影,似乎宮女相對,促膝談心,很有元稹《行宮》意境,聖月命名為“夜話”。這本《對石頭的絮語》,其實也是夜話,白天是公家的,只有晚上才能敞開心扉,與石頭兩相對話。在我看來,石頭還是那些石頭,而他在“不能言”中,攀越了一重又一重境界,仿佛站到了山的那邊,“一紙荒唐言”,也沾了南國夜晚的清風明月,清朗中帶幾分溫婉,一如他的為人。
作者簡介
聖月,姓劉名堅明。文章寫得不好,又愛弄筆墨。怕別人見笑,於是遮遮掩掩地把真實姓名的每字隱去一半,成了“文聖月”。女兒說,有名氣的作家都是單名的,便又把前面的“文”字刪去,成了“聖月”
序言
謙謙君子戀石成痴
——奇石收藏家劉堅明印象
張況
緣於文,我與作家劉堅明兄交契有年。歲末年初,甚或青梅煮酒時節,彼此間總有那么幾次小聚。三五知己,圍坐孜孜居,堅明兄就泡了幾杯熱騰騰的上等龍井,分與座中諸友,一室異香,裊裊有韻,恰似心頭意緒散開後的塵外野趣,幾分逸致閒情便如龍井豎立,清清爽爽,青青綠綠,一杯的清雅浮浮沉沉如人生際遇。座中諸子相視而笑莫逆於心,噓寒問暖好不愜意,談笑閒聊間,一輪秋月已從一塊奇石的平湖間升起了悠揚曲調,幾分輕快,幾許流暢,那是屏退了世俗囂嚷後從心靈後花園裡傳出的一首仙樂了。脫了俗的舊時貴族,心間滿是些泛黃的情緒在友誼與文字間飄逸、滌盪,熟熟絡絡的音符,按捺不住雅集的欣喜,潤澤了焦慮世道激活了枯澀人心。
堅明兄喜文。
大凡先秦諸子百家唐宋詩詞明清小品一類的經典文牘,他都樂意撿來一讀,一則消閒,二則遣興,不求甚解,不帶功利,一夕親炙,幾許愜意,便有絲絲感念自胸次流溢而出,那是他與先哲們對話的閒散野趣。堅明兄溫馨的文字穿越時空連珠綴玉後,就是一篇滋味悠長的美文,他貼了部落格,也不聲張,便有“冬粉”如我者第一時間登錄,以求一親芳澤。我想,大抵文人相交,斷然少不了這一紙親切的。
如今網路世界,傳書致意似是一種奢侈了。人人了這世,總免不了要消受幾分虛擬速度與閱讀方便的,而我也總樂於在堅明兄的文章尾巴處貼上三兩句無關痛癢的讀後感覺,也好讓憨厚的堅明兄信了我這“冬粉”如假包換的鐵桿熱情。
堅明兄戀石。
左瞧右瞧,上看下看,摩挲半日,對坐通宵,競只為了引申出石中人物景致靜默的幾許內涵。感慨於他那份執著的“痴”,我時常報之一抹微笑。大抵蘿蔔小菜各有所愛吧,堅明兄“執迷”如此,讓我感慨系之,那是絕了俗念的一份閒情在方寸間遇上連夜風雨後迅即向外消散的心間漣漪。一石一景,丁東有聲;萬斛俗塵,慮之皆盡。那冷硬中透著的幾許哲理,鮮活得像是要隨時打濕我心靈的芭蕉夜雨,萬家燈火都為之熄滅了白天的疲憊,似乎將心念融於其間,那退隱於江湖後的一石異趣,便可唾手而得。
奇石於我如浮雲!但對於山水,我卻一直十分迷戀。無關仁者智者的空洞宏旨,只戀著那山青水綠的一份恬適。多少年來,一直如此。
論年歲,堅明兄長我一輪,十二生肖的輪迴,原本只是傳統意義上的認知,一種老規矩的排序而已。周而復始,一忽兒就有一葉舊歲如半老書生作揖辭行。嗚呼,人世滄桑如此,心有惻惻,自不待言。
謙謙君子,戀石成痴。堅明兄在我眼裡,一直是一位值得敬重和信賴的一等好人,既是人情練達的長者智者,也是同道中頗有建樹的儒雅大哥。我倆之間的樸素過從,不含雜質,不著瑕疵,僅僅是一道清茶一壺濁酒一篇美文一塊奇石一聲問候而已。我想,這就夠了。
早想為堅明兄寫點文字的,囿於我的怠惰,一直未能動筆。今日,他的賞石美文付梓之際,我無需買票,便搭了這趟尾班車,忝附這么一段小文,也不枉了他對我的一番厚愛。
君子之交,有此境界,夫復何求?
2013年7月9日
於佛山石肯村南華草堂
(張況,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理事、佛山市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