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橦歌

《尋橦歌》是一首樂府,作者是唐代詩人王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尋橦歌
  • 【創作年代】:唐朝
  • 【作者姓名】:王建
  • 【作品體裁】樂府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詞語注釋,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尋橦歌
【創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王建
【作品體裁】樂府

作品原文

尋橦歌
人間百戲皆可學,尋橦不比諸餘樂。重梳短髻下金鈿,
紅帽青巾各一邊。身輕足捷勝男子,繞竿四面爭先緣。
習多倚附欹竿滑,上下蹁躚皆著襪。翻身垂頸欲落地,
卻住把腰初似歇。大竿百夫擎不起,裊裊半在青雲里。
纖腰女兒不動容,戴行直舞一曲終。回頭但覺人眼見,
矜難恐畏天無風。險中更險何曾失,山鼠懸頭猿掛膝。
小垂一手當舞盤,斜慘雙蛾看落日。斯須改變曲解新,
貴欲歡他平地人。散時滿面生顏色,行步依前無氣力。

詞語注釋

尋橦:古代百戲之一。橦,竿。據現存漢畫,系一人手持或頭頂長竿,另有數人緣竿而上,進行表演。漢張衡《西京賦》:“烏獲扛鼎,都盧尋橦。”唐王建《尋橦歌》:“人間百戲皆可學,尋橦不比諸餘樂。”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亦有記載。現代雜技仍保留此一節目。
金鈿:指嵌有金花的婦人首飾。南朝梁丘遲《敬酬柳僕射征怨》詩:“耳中解明月,頭上落金鈿。”南朝陳徐陵《序》:“反插金鈿,橫抽寶樹。”前蜀韋莊《清平樂》詞:“妝成不整金鈿,含羞待月鞦韆。”
倚附:憑藉。《書·君陳》“無倚法以削”唐孔穎達疏:“無得倚附法制,以行刻削百姓。”
蹁躚:旋轉的舞姿。唐元稹《代曲江老人》詩:“掉盪雲門發,蹁躚鷺羽振。”元無名氏《小孫屠》戲文第二出:“鬧清明鶯聲婉囀,盪花枝蝶翅蹁躚。”冰心《寄小讀者》二五:“我夢見那個雪人,在我剛剛完工之後,她忽然蹁躚起舞。”

作者簡介

王建(約767-約830年),唐代詩人。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享年約六十七歲。家貧,“從軍走馬十三年”,居鄉則“終日憂衣食”,四十歲以後,“白髮初為吏”,沉淪於下僚,任縣丞、司馬之類,世稱王司馬。他寫了大量的樂府,同情百姓疾苦,與張籍齊名。又寫過宮詞百首,在傳統的宮怨之外,還廣泛地描繪宮中風物,是研究唐代宮廷生活的重要材料。著有《新唐書·藝文志》、《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等皆作10卷,《崇文總目》作2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