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趙捷
(韓庚飾)將羅麥
(傑瑞米·埃爾卡伊姆飾)的骨灰盒放進旅行包。他要乘今晚的班機到法國。一是尋找羅麥在巴黎的前女友,二是去普羅旺斯羅麥的故鄉,探望其母親,並將羅麥的骨灰安放在山裡。趙捷到達巴黎,四處尋找羅麥的前女友。黃昏時分,在一個車流擁堵的街口,計程車上的趙捷想起了導致自己與羅麥的友誼出現裂痕的那場車禍。趙捷終於找到了羅麥的前女友。趙捷介紹自己是羅麥在北京的朋友,趙捷說羅麥在北京時提到的唯一的女人就是你。沉默了一會兒她說他真是好人,她又說和他不過認識幾個月,都還談不上是真正的男女朋友,趙捷沉默著,終於說出羅麥去世了,他死在西藏,車禍中少年的死亡在法律上與他們無關,但羅麥和他間接地負有道義上的責任,羅麥因此才去西藏,為了平復愧疚趙捷離開巴黎,前往普羅旺斯。他要去南部山里羅麥的故鄉,探望羅麥的母親。沿途的風景讓趙捷不斷回想起一個月前的西藏之旅。 拉薩、八角街、布達拉宮趙捷沿著羅麥信中向他透露過的蹤跡,向西藏的更深處行進的某些時刻,趙捷更確信羅麥沒有死,而是活在了西藏。行程中,趙捷遇到一支流浪演出的藏戲隊,他們正好要去趙捷最終要去的雪山村。藏戲隊主要在沿途的各個寺廟前演出一個古老的戲劇《珠瑪》。藏戲隊每到一個寺廟前演《珠瑪》時,趙捷便參與其中,演一個小角色,主要是想在戲中王子開始念經時,跟著他一起默默地念, 終於到了梅芳雪山,也就是戲劇里那古代傳說中的雪山,羅麥也正是在這裡死於一場雪崩。在雪山寺廟前,藏戲隊演出最後一場《珠瑪》。趙捷看見了珠瑪復活後的形象是羅麥, 半個月後,趙捷終於抵達羅麥的故鄉——法國南部壯麗的山中小鎮。趙捷和羅麥的母親將羅麥的骨灰安葬在山中墓地,牧師的念禱聲中,趙捷眼前浮現出半個月前在西藏的雪山前為羅麥舉行的葬禮,夜裡,趙捷夢裡驚起,一縷月光斜照在床對面牆上懸掛著的羅麥少年時的像片,淚流滿面。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趙捷 | 韓庚 | ---- |
羅麥 | 傑瑞米·埃爾卡伊姆 | ---- |
茱莉 | 菅紉姿 | ---- |
羅麥母親 | 伊蓮娜·萬桑 | ---- |
蘇菲 | 阿麗斯·德·朗克桑 | ---- |
馬修 | 安迪·吉勤 | ---- |
火車男子 | 雷諾·科昂 | ---- |
奧利弗 | 保羅·瓦岱 | ---- |
少年喇嘛 | 胡瑞傑 | ---- |
友人妻子 | 鄧紫衣 | ---- |
火車檢票員 | 吉爾·夏蒙 | ---- |
醫生 | 張世宏 | ---- |
護士 | 羅阜藝 | ---- |
警察 | 朱宏旗 | ---- |
店主 | 梅格 | ---- |
磕長頭的人 | 扎巴 | ---- |
卡車司機 | 來珠 | ---- |
鹿子 | 小尼瑪 | ---- |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幕後花絮
韓庚在海拔四千到四千五百米的甘孜西藏地區拍攝中遇到了高原反應,拍攝前他並不會法語,片中多處法語對白對他都很困難,不過進程過半時他已經可以聽懂簡單的法語了。
《尋找羅麥》是中國內地第一部過審可以公映的同志情感電影。
該片對白主要以法語為主,為了流離自然的說出台詞,韓庚專門去學習了法語。
在西藏高海拔地區拍攝時,韓庚產生了嚴重的高原反應,但是最終努力克服困難,完成拍攝。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 | 具體獎項 | 獲得者 | 提名/獲獎 |
---|
2014年 | 第67屆坎城電影節 | 一種關注單元-一種關注大獎 | 《尋找羅麥》 | 提名 |
幕後製作
《尋找羅麥》改編自導演王超的小說《去了西藏》,相比原著,影片在劇情與角色上都進行了調整與改動。
該片幕後班底均來自導演所熟悉的法國攝製團隊,電影外景在北京、西藏高原雪域、普羅旺斯薰衣草花海、巴黎等多地陸續取景拍攝。2013年9月底在法國開機。同年12月完成全部戲份拍攝,正式殺青。影片拍攝完成後,後期製作在法國完成。
製作發行
前期宣傳
2013年11月28日,片方曝光一組先導海報、人物劇照和一組工作照。
2014年4月18日,呂建民宣布影片將在2015年上映,並宣布劇組出席2015年坎城電影節。5月22日,片方在法國第67屆坎城電影節期間發布了國際版海報。
2015年8月29日,導演王超在微博透露電影《尋找羅麥》已全本通過審查。
2018年3月6日,片方發布定檔海報,並宣布該片正式定檔2018年4月13日在中國大陸上映。4月9日,片方發布“從心出發”終極預告。
製片信息
製作機構 | 武漢傳奇人影視藝術有限公司 |
春秋時代(霍爾果斯)影業有限公司 |
海南傳奇影業有限公司 |
羅伯特電影製片公司(法國) |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影片評價
《尋找羅麥》的故事單純,敘事簡潔,始終把握在一個淡淡的憂傷的情緒中,基調也統一。拍攝不炫技,在不經意之中,顯示出高超的技巧和對鏡頭、畫面的把控能力。影片中,北京、西藏、巴黎、普羅旺斯,四個完全不同的空間被巧妙地連線到了一起。電影在處理這四地時,沒有讓外在的風光風情帶動故事,刻意追求畫面的好看,而是用心理來帶動故事的敘述,從而堅守了故事的心理完整性,這種取捨顯示了一種藝術的立場和品位。影片中的法國演員,除了羅麥,其他人物大多只有兩三場戲,卻表達得準確動人。所有的人都是一種近乎本色的表演,不做作,看上去舒服。(《文匯報》評)
《尋找羅麥》和小說的劇情類似,對於趙捷和羅麥所謂的“同性之愛”,《尋找羅麥》並沒有進行直接描述,稱其為兄弟情義,似乎也不為過,也許,這樣更符合中國人的性格。其實,即便讓李亦還是李亦,而非羅麥,對影片的影響也並不大,但李亦遠沒有羅麥更有國際范兒,顯而易見的是,趙捷和李亦在中學時代便為好友這樣經過十幾年沉澱結下的感情,要比趙捷和羅麥這般“中外結合”的感情要更符合情理。(齊魯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