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山志

《尋山志》是陶弘景在十五歲時所寫的一篇駢體文,文章講求對仗,工於押韻,堪稱六朝駢賦的佳構。韻隨意轉,自然天成,體現出作者駕馭語言的嫻熟技巧。在思想上充分體現了作者寄情山水、熱愛自然的道家思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尋山志
  • 創作年代:南朝
  • 作品體裁:駢體辭賦
  • 作者:陶弘景
  • 作品出處:《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
  • 作品題材:遁世尋山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倦世情之易撓,乃杖策而尋山,既沿幽以達峻,實窮阻而備艱。渺游心其未已,方際夕乎雲根。欣夫得志者忘形,遺形者神存。於是散發解帶,盤旋岩上。心容曠朗,氣宇調暢。玄雖遠其必存,累無大而不忘。害馬之弊既去,解牛之刀乃王。物我之情雖均,因以濟吾之所尚也。
若夫飛聲西嶽,邀利東陵,楚湘之潔,吳江之矜。輕死重氣,名貴於身。迷真晦道,餘所弗丞。襲衣縫掖,端委章甫。徘徊廊廟,趨翔庭宇。傳氏百王,流芳世緒。負德叨榮,吾未敢許。
爾乃荊門晝掩,蓬戶夜開,室迷夏草,徑惑春苔。庭虛月映,琴響風哀。夕鳥依檐,暮獸爭來。時復歷近壟,尋遠巒。坐磐石,望平原。日負嶂以共隱,月披雲而出山。風下松而含曲,泉瀠石而生文。草藿藿以拂露,鹿飆飆而來群。捫虛蘿以入谷,傍洪潭而比清。照石壁以端色,攀桂枝而齊貞。亟扈蘭而佩蕙,及春鴃之未鳴。且含懷以屏氣,待惠風而舒情。乃乘興而遂往,遵岩路以遠遊。
佇天維而標思,憋恍忽而莫求。眺囬江之淼漫,眩疊嶂之相稠。日斜雲而色黛,風過水而安流。觸嶔岩而起巘,值闊達而成洲。石孤聳而獨絕,岸懸天而似浮。緣磴道其過半,魂渺渺而無憂。悟伯昏之倜宕,躡千仞而神休。遂乃淩岩峭,至松門。背通林,面長源。右聯山而無際,左憑海而齊天。竹泫泫以垂露,柳依依而迎蟬。鷗雙雙以赴水,鷺軒軒而歸田。赴水兮氾濫,歸田兮翱翔。此漭濫之足樂,意斯齡之不長。悼茵蟪之危促,羨靈椿兮未央。雖鵬鷃之異類,托逍遙乎一方。
願敷衽以遠訴,思扣朝而陳辭。至赤城兮一憩,遇王子而宿之。仰彭狷兮弗遠,必長年兮可期。及榆光之未暮,將尋山而采芝。去采芝兮入深澗,深澗幽兮路窈窕。窈窕路兮終無曙,深澗深兮未曾曉。高松上兮亟停雲,低蘿下兮屢迷鳥。鳥迷蘿兮繽繽,雲停松兮紛紛。停雲遊兮安泊,離鳥樓兮索群。嗟群泊其無所,思參差而誰聞。既窮目以無閡,◇◇◇◇◇◇。
問漁人以前路,指示余以蓬萊。曰果爾以尋山之志,館爾以招仙之台。◇◇◇◇◇◇。就瀛水以通懷。謂萬感其已會,亦千念而必諧。竟莫知其所躋,◇◇◇◇◇◇。反無形於寂寞,長超忽乎塵埃。

作者簡介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號華陽隱居,卒謚貞白先生。南朝梁時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陶弘景生活於南朝,一生經歷宋、齊、梁三朝。
“弘景字通明,丹陽秣陵人,宋末為諸王侍讀,入齊除奉朝請,永明十年解職,大同二年卒,年八十五,贈中散大夫,諡曰貞白先生,有《三禮目錄注》一卷,《論語》集注十卷,《真誥》十卷,《本草》十卷,《本草經集注》七卷,《太清草木集要》二卷,《補闕肘後百一方》九卷,《練化雜術》一卷,《太清諸丹集要》四卷,《合丹節度》四卷,《服餌方》三卷,《集》三十卷,《內集》十五卷。”(清·嚴可均 輯《全梁文》)
陶弘景是南朝文化史上百科全書式的人物,集思想家、宗教家、文學家、科學家於一身。《南史·陶弘景傳》載:“國家每有吉凶徵伐大事,無不前以諮詢。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之‘山中宰相’。”他又是南朝道教領袖,上清派茅山宗的代表人物之一,繼承《上清》經法,開創茅山宗,弘揚道教,對於後世道教發展具有極大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