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子記(瑞奇·梅塔執導的電影)

尋子記(瑞奇·梅塔執導的電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尋子記》是由瑞奇·梅塔執導,Rajesh Tailang坦尼沙·查特里等聯袂主演的一部加拿大印度合拍的劇情影片。該片於2013年9月7日加拿大上映。

影片由Rajesh Tailang自導自編自演,講述了一個男人通過悲劇而對生活的覺醒,用義大利新現實主義式的手法描寫了當代的印度社會,飽含著人道主義精神。

本片獲得第4屆北京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基本介紹

演職員,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幕後花絮,獲獎記錄,上映日期,製作發行,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影片講述了印度新德里普通一家人的生活。馬亨德拉在街角擺小攤為人修拉鏈,他的妻子蘇曼在家照顧兩個孩子,12歲的悉達多以及她的妹妹。為了減少開支,悉達多被送到盧迪亞納一位親戚那裡。他在那邊做學徒,還有人包吃包住。這令他的爸爸很滿意。然而馬亨德拉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兒子一去不復返。也許是被人綁架了,生死未卜。馬亨德拉四處尋找悉達多的下落,他甚至走遍了印度全國,即使是萬分之一的希望他也不放過。
劇照劇照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Mahendra SainiRajesh Tailang----
Suman Saini坦尼沙·查特里----
Ranjit GahlotAnurag Arora----
Meena GahlotShobha Sharma Jassi----
RoshniGeeta Agrawal Sharma----
Om PrakashAmitabh Srivasta----
Mukesh-BhaiMukesh Chhabra----
Pinky SainiKhushi Mathur----
Siddharth/ Chai Kid / Kamathipura ChildIrfan Khan----
Pundit JiN.K. Pant----
PawanNaresh Gosain----

職員表

製作人導演副導演(助理)編劇攝影配樂剪輯藝術指導
Rishi Bajaj Steven Bray Lopa Goel瑞奇·梅塔Avani BatraMaureen Dorey 瑞奇·梅塔 Rajesh TailangBob Gundu安德魯·羅金頓Stuart A. McIntyre 瑞奇·梅塔 Aparna Kapur

幕後花絮

由加拿大和印度合拍的影片《尋子記》,講述了以修理拉鎖為生的主人公莫亨德拉,在得知在外工作的12歲兒子西達爾特失蹤後,憑藉著一點點線索開始橫跨整個印度尋找兒子的故事。雖然西達爾特一直音訊全無,但一家人仍一邊祈禱,一邊重拾生活的希望。本片由加拿大導演瑞奇·梅塔執導,他曾指導的電影《遺產風波》,獲得了30多個國際獎項,包括加拿大吉尼獎的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和最佳編劇提名。本片的製片人史蒂芬·布雷、大衛·米勒也是電影《遺產風波》的製作人。影片還邀請了亞洲著名影星坦尼沙·查特里作為女主角,她在《磚塊街》(2007)中的精彩表演,獲得了英國獨立電影獎最佳女主角提名,贏得2007年孟加拉電影記者協會最佳女演員獎項。該片由Poor Man’s Production出品。
劇照劇照

獲獎記錄

主競賽單元
《尋子記》
入圍
最佳影片
《尋子記》
獲獎
參考資料: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加拿大Canada
2013年9月7日 ......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英國UK
2013年10月11日 ...... (London Film Festival)
美國USA
2013年12月6日 ...... (South As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中國香港Hong Kong
2014年3月30日 ......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參考資料: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1.Poor Man's Productions Ltd.(produced by)
2.A71 Productions(in association with)
發行公司
1.Zeitgeist Films[美國](2014) (USA) (theatrical)
參考資料:

影片評價

提及印度電影,除了歌舞片,人們免不了要想到現實主義大師雷伊,他的“阿普三部曲”。只不過,距離雷伊的年代已經太過遙遠,今天的中國觀眾還是更熟悉拉吉庫馬爾·希拉尼(本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競賽單元評審)的《三傻大鬧寶萊塢》,一部印度片必須有足夠亮的商業元素,否則,誰忍受得了無休止的歌舞。再不然,那也要經過外國人一番包裝,才能推銷到國際。
正因如此,《尋子記》的出現是一件有趣的事。導演表面上是外來者(印度裔加拿大人),但里奇·梅塔飽受好評的前作《遺產風波》,主人公是新德里的一名嘟嘟車司機,這次《尋子記》則是一名修拉鏈的底層窮人。可以說,梅塔堅持了自身的現實主義風格,在描述印度的貧窮落後之餘,又用普通人的道德觀(真善美)去化解了討好國外的嫌疑,沒有太過強烈的指責或批判。
《尋子記》有如其片名,但它的故事並不是一碗難以下噎的苦菜湯,更不是要讓觀眾抽泣不止的煽情片。導演的技巧顯得節約而克制,畢竟,父親的無能過失,也是導致兒子失蹤被拐的一大原因,創作者不好去大書特寫。至於這個家庭為何家徒四壁,《尋子記》並沒有說明太多原因,因為在游弋的鏡頭裡,在父親以外的街頭路人身上,他們同樣是衣衫襤褸,生活的環境跟垃圾堆無異。貧窮,它是這個國家的代名詞,是那一雙雙渾濁而迷茫的雙眼,是那些沒有接受教育流落街頭無家可歸的孩子。
在父親穿越鐵道口的那個鏡頭裡,呼嘯而過的列車,令人感受到巨大的障礙壓力。又跟台詞里說的,十二三歲的小孩子,哪個不是長這樣。而這個可憐的小孩“悉達多”,他居然連一張照片都沒有——如此荒謬近乎荒誕的情況,它在這部電影裡卻是個無情的事實。於是,父親走上了獨立一人的打拐之行,既是贖罪也是反省。
為了尋找兒子,他們才用上了手機,也記不住親友號碼,完全是“通訊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的階段;為了尋找傳說中的東里,父親四處問人,但訊息全無,而這個地名,不過是在手機上點一下搜尋引擎的簡單事。如此諷刺的信息落後跟知識水平缺乏,一步步造成了《尋子記》的悲劇。
電影並沒有點明兒子的去向,但聽完一席勸解,父親也幡然醒悟。他在晨光中早早起身,出門謀生,繼續負擔這個家庭的生計。在我看來,《尋子記》的結局算是意料當中,又有些堅定感人的溫暖。印度那么大,人頭那么多,無論德里還是孟買,看上去都那么龐雜無措,一不小心走散了,那可能真的是再也見不到面了。
或許,好事者還可以從《尋子記》解讀出弦外之音,譬如印度這個龐大國度,它在面對全球化進程面前,多少有些手足無措,無所適從。那個消失的孩子,既是印度的痛,也是印度需要面對的問題所在。當然,如果不是這么掉書袋,那么,《尋子記》的故事,絕對是陳可辛《親愛的小孩》和劉德華主演的《失孤》的參照範本。飾演父親的Rajesh Tailang,他更是奉獻了精湛的演技,尤其是在無依可靠之際,在電話自己的老父親之際,這箇中年男子也留下了悔恨的淚水,真摯感人。
與《遺產風波》相比,梅塔的這部《尋子記》可以說是樸實無華,格局見小,人物關係簡單。這篇圍繞父親尋子的文章,它的發展過程並不意外,一路上遇到的形色人們,其實也只是一種忠實於影像本身的記錄,不摻雜太多的情感色彩。同樣的,在那首送行歌曲里,導演寄託了堅定的信念,希望勤勞樸實的印度人民,勇敢地走下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