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倪永清不值

《尋倪永清不值》是清代詩人八大山人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簡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尋倪永清不值(1)
昨日尋君長壽庵(2),聞君策足南山南(3)。
高眠定借道人榻(4),獨往每宿開士龕(5)。
天地此時亦逼側(6),官槎文章人不識(7)。
洪崖雖好非安宅(8),不如歸到九峰巔(9)。
置個茶鐺煮澗泉(10)。

作品注釋

(1)倪永清:生卒年不祥,法名超定,松江(江蘇)人,《五燈全書》卷九十七有載。不值:值,相遇。不值即不遇、未遇。
(2)長壽庵:據汪浩重修《南昌縣誌》卷五十八·古蹟中四五一頁:“長壽庵在惠民門內,狀元府牆後。順治十六年僧法光建。乾隆四十六年僧本豁重修(舊志在倉巷口,康熙十一年僧紹鐙建,道光元年僧朗徹重修,或別有是庵。今廢)”。
(3)策足:原指馬鞭,衍生為杖。《莊子·齊物論》:“師曠之枝策也。”釋文:“司馬(彪)云:枝,柱也。策,杖也。”南山南:泛指倪永清所游之地。
(4)高眠:高枕而眠,喻安閒自在。榻:狹長的床,亦泛稱床。道人榻:道人,是佛門對比丘的古稱,魏晉六朝時常用之,如“支道人”、“漆道人”等。此處的道人榻,即指的是佛門的禪床。
(5)開士:菩薩一名的古譯。通常在指稱尊宿時而用,沙彌行童輩承受不起。此處即指的是菩薩。龕:供奉菩薩的香龕、小閣或專指供奉的柜子。這裡的龕,當泛指佛門和寺廟。
(6)逼側:侵迫,迫促。形容狹隘窄小,難以容身。
(7)槎:木筏。倪永清為康熙間活躍在南昌地區的知名人物,並為許多的詩人寫過評論,故詩人有此“官槎文章人不識”一說。
(8)洪崖:即洪崖山。位於南昌市西南,一名伏龍山,又名南昌山、散原山、厭原山,是一個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道教聖地。該山左右壁陡峙,飛泉奔注。山下有一煉丹井,世稱洪井。相傳上古洪崖先生在此得道,故而曰洪崖。距南昌市中心二十公里。南昌世稱“洪州”,既源於此。
(9)九峰巔:詩人泛指,指山中清靜之所。
(10)茶鐺:用來煮茶的壺、缽一類的鍋具。

作品簡析

八大山人晚年還俗後,由於“嘗持”《八大人覺經》,並依此修行,從而使得晚年的八大山人不但自己超越了宗教的戒規和宗派糾葛,也同樣以這樣的心態,規勸友人超脫。這與他晚年思想上、行為上發生巨大變化的情況是相吻合的。詩是八大山人晚期漫遊中作,是其晚年思想傾向流露的一個重要佐證。
詩的開篇即說尋倪永清,昨日先是去了長壽庵,便聽說你又去了南山南。由長壽庵到南山南,自然是“高眠定借道人榻,獨往每宿開士龕”。您週遊於佛道之間,連天地都變得如此狹小逼側,您(遍游天下)文章自然會像舟筏一樣被天下人知曉。詩人在讚譽了倪永清之後,話鋒一轉而相勸道:西山的洪崖雖好,卻非安宅之地。詩人之所以這樣說,乃是因為西山的洪崖是一個道教聖地,香火旺盛,人員嘈雜,不如歸隱九峰山中,享受一份“置個茶鐺煮澗泉”的恬靜生活。詩由八大山人尋友開始,而至八大山人將奉勸倪永清而結束,從而道出了八大山人晚年處世的世界觀。

作者簡介

八大山人(1626-1705),明末清初人,傑出畫家。原名朱耷,又名朱道朗,字雪個,又字個山、道朗、個山驢、朗月、刃庵、傳綮、破雲樵者、人屋、驢屋和因是僧號良月,一生所用名號多達五十五個,八大山人是他晚年的文號。“八大山人”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說“嘗持《八大人覺經》,因號八大”;另一說“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為大,而無大於我者也”。 八大山人為清初“四大畫僧(朱耷石濤石溪漸江)”之一,他以大筆水墨寫意畫著稱,尤以花鳥畫見長,以簡略見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