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天銘(1900 ——1972),芮城縣學張鄉上高寸村人。兄弟八人,排行為七。尉家子多口稠,家業貧苦,眾鄰鄙之。相傳全家僅一身新衣,出門辦事者才可體面而穿,上下幾代一間破屋,一張土坑,十幾口人同擠一鋪,常吃糠咽菜,食不果腹。尉天銘自幼忌患貧困,銘刻於心。13歲出門熬相公,勤勉好學,富於心計。年長後,結朋識友,四處籌資,創辦“一心德”商號,從此,尉家一發而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尉天銘
- 出生地:芮城縣學張鄉
- 出生日期:1900
- 逝世日期:1972
- 職業:經商
- 主要成就:創辦“一心德”商號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主要成就,
人物簡介
尉天銘營商公平守信,“一心德”商號有花行、染坊、雜貨鋪、油行等。花行收購棉花,質量極是講究,絨質色澤,均有標度,出價公平合理,交易公道,從不賒欠。為方便賣家,還在店裡設有“義餐”以供客便用。“一心德”生意日漸紅火,四方客商雲集,幾年時日,便賺得盆滿缽溢。後來,竟有開封府大商家趕著騾馬隊慕名來找尉天銘幫其收棉花。從此,“一心德”花行的莊家越扎越大,遠及湖北、上海、鄭州、南京等地。芮城本地的棉花基本全是被尉天銘購得。隨後,為擴大商號,尉天銘相繼於陝西的潼關、渭南,河南的靈寶、盧氏,山西的永濟、蒲州、解州等商業重鎮開設分號,統用“一心德”號名。花行生意做大後,尉天銘又連鎖經營,創辦染坊,併購地千餘畝,自種糧棉,基本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雛形。在後期發展壯大中,“一心德”又增設了糧行,囤糧萬擔,五穀豐倉。時運多濟,精明運籌,豐年屯積,荒年拋銷,又是穩入贏財,八方斗進。民國初年,雖國將不國,民之動盪,但尉家商業興旺,日久不衰,且愈發愈大,昌行天下。相傳,每日“一心德”所賺大洋從不計數,而是以稱論斤。尉天銘被譽為芮城的“大財主”,其名其聲,無處不聞。
尉天銘營商善於管理,用人之術尤為得體。他充分利用其家兄弟眾多之優勢,根據各人脾氣秉性,分派活路。老大尉天吉是木匠,掌管家裡的營建事務;老二尉天錡勤勞踏實,掌管一切農務;老三尉天錫精明活道,掌管家事;老五尉天鐺能說會道,掌管“一心德”的外地分號;老八尉天鋼有文化學識,是商務總賬房。總之,全家數計晚輩共約40餘口人,除老弱病殘外,無一閒食者。
尉天銘為商有術,治家有方。兄弟八人,和睦相處。家業豐實後,大興土木,每人一座豪宅,青磚藍瓦,朱門紅牆,建築格局,一模一樣,八座宅院,一字排開,極目遠眺,蔚為壯觀。尉家還專門設有“議事堂”,每月頭兄弟八人相聚議事,共謀大業,每人一把量身定做的太師椅,以排行大小定位擺放,每次議事,不得亂序,家規甚嚴。且規定凡有能力的內室子女,不得游手閒蕩,均得參與勞務,節儉持家,四季穿戴,統一配發。
尉氏家族財大業厚,興旺之極。隨著後來的國之動盪,戰亂不堪,日漸引起各路土匪的侵擾。民國10年間,老五尉天鐺遭遇綁架,尉天銘以無數大洋和街市13間門面,也未換回兄弟性命。後不久,老六尉天鉿又被黑槍打死。日寇侵華,芮城受難,尉天銘營商銳氣大減,“一心德”各地商鋪紛紛閉市,二戰區拉鋸時期,一蹶不振的尉天銘不堪苛捐,忍痛割地,將千餘畝土地歸還佃戶,從此,家道日漸敗落,尉天銘含恨而終。
人物生平
尉家子多口稠,家業貧苦,眾鄰鄙之。相傳全家僅一身新衣,出門辦事者才可體面而穿,上下幾代一間破屋,一張土坑,十幾口人同擠一鋪,常吃糠咽菜,食不果腹。尉天銘自幼忌患貧困,銘刻於心。13歲出門熬相公,勤勉好學,富於心計。年長後,結朋識友,四處籌資,創辦“一心德”商號,從此,尉家一發而起。後因戰亂不堪、土匪侵擾、日寇侵華,尉天銘營商銳氣大減。從此,家道日漸敗落,尉天銘含恨而終。
尉天銘營商公平守信,創辦“一心德”商號,商號有花行、染坊、雜貨鋪、油行等,遍布全國,尉天銘被譽為芮城的“大財主”,其名其聲,無處不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