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翕大生膏

人參1千克(無力者,以制洋參代之) 茯苓1千克 龜版(另熬膠)500克 烏骨雞1對 鱉甲500克(另熬膠) 牡蠣500克 鮑魚1千克 海參1千克 白芍1千克 五味子250克 麥冬1千克(不去心) 羊腰子8對 豬骨髓500克 雞子黃20枚 阿膠1千克 蓮子1千克 芡實1.5千克 熟地黃1.5千克 沙苑蒺藜500克 白蜜500克 枸杞子(炒黑)500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專翕大生膏
  • 來源:《溫病條辨》卷三
  • 主治:燥久傷及肝腎之陰,上盛下虛
  • 組成:人參
組成,用法,主治,加減,各家論述,

組成

人參1千克(無力者,以制洋參代之) 茯苓1千克 龜版(另熬膠)500克 烏骨雞1對 鱉甲500克(另熬膠) 牡蠣500克 鮑魚1千克 海參1千克 白芍1千克 五味子250克 麥冬1千克(不去心) 羊腰子8對 豬骨髓500克 雞子黃20枚 阿膠1千克 蓮子1千克 芡實1.5千克 熟地黃1.5千克 沙苑蒺藜500克 白蜜500克 枸杞子(炒黑)500克

用法

上藥分四銅鍋(忌鐵器,攪用銅勺),以有情歸有情者二、無情歸無情者二,文火細鍊三晝夜,去滓;再熬六晝夜,陸續合為一鍋,煎煉成膏,末下三膠礦合蜜和勻,以方中茯苓、白芍、蓮子、芡實為細末,合膏為丸。每服6克,漸加至9克,一日三次,約一日30克,期年為度。

主治

燥久傷及肝腎之陰,上盛下虛,晝涼在熱,成於咳,或不咳,甚則痙厥者。

加減

肝虛而熱者,加天冬500克,桑寄生500克,同熬膏,再加鹿茸750克。

各家論述

專翕取乾坤之靜,多用血肉之品,熬膏為丸,從緩治。益下焦深遠,草木無情,故用有情緩治。專翕之妙,以下焦喪失皆腥臭脂膏,即以腥臭脂膏補之。較之丹溪之知柏地黃,雲治雷龍之火而安腎燥,明眼自能辨之。蓋凡甘能補,苦能瀉,獨不知苦先入心,其化以燥乎?再雷龍不能以剛藥直折也。腎水足則靜,自能安其專翕之性;腎水虧則動而躁,因燥而躁也。善安雷龍者,莫如專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