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老虎傳說
布老虎主要產地集中在山東、河南、山西、陝西四省,有關布老虎起源的傳說,各地都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比較一致的說法是據《山海經》記載,相傳在山海度朔山上有一顆樹枝彎曲伸展三千里的大桃樹,一直伸向東南方的鬼門,山洞裡的鬼神都由此出入,樹下有兄弟兩個神將把守,名叫神荼、鬱壘,兩人力大無比,技藝高強,兄弟倆馴服了山上的虎群,命令它們看管好桃樹,通過他們的辛勤勞動,桃樹長的枝繁葉茂,眼看桃子就要成熟了,一群惡鬼衝上山來,企圖搶摘桃子。兄弟倆指揮著群虎與群鬼拼殺在一起,哥哥用桃木棍將鬼擊倒,弟弟用葦繩將鬼綁住,打翻一個,捆住一個,虎便吃掉一個,不一會兒就消滅了大部分的惡鬼,剩下的惡鬼見勢不妙狼狽逃去。戰鬥勝利了,神荼,鬱壘的名字傳遍了人間封為鬥神。老虎的名氣也隨之大震,成為百獸之王,惡鬼的剋星,是驅邪避災,堅強勇敢,平安吉祥的象徵,而且還能保護財富,被祖先視為神獸。它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因此受到人們的喜愛。早在距今約六千多年的新石器時代,原始部族的陶器、石器、玉器上便有類似虎的圖畫。在皇宮中虎的形象可鑄刻在石器、玉器、銅器等堅硬的器具上,在民間農民們設有專業技術,使用布來縫製布老虎或縫製在物件上,同樣寓意健康、強壯、勇敢、威猛的形象。
布老虎習俗
在社會生產力低下的時代,人們對有些疾病都無法科學地去認識,只能歸之於看不見、摸不著的惡鬼。在原本不發達的社會,新生娃娃夭折較多,成活率較低,要把孩子養大成人很不容易,鄉民們把孩子夭折視為是邪魔作怪,而老虎被視為是威力無比的象徵,能降伏一切。因此,人們把老虎作為娃娃的健康成長的保護神。民間在春節,元宵節以及新生嬰兒三天,百日、周歲生日,人們常常做各種形態的布老虎,娃娃生日時娃娃還要送布老虎,同樣具有驅邪、祛病、祝福的美好寓意。平日裡鄉民們也喜歡讓孩子穿虎頭鞋、戴虎頭帽、睡虎頭枕、吃飯圍虎頭圍嘴。民間還流傳很多關於布老虎的俗語,如:“家裡有獅虎,平安又幸福”,“摸摸虎頭,吃穿不愁;摸摸虎嘴,驅邪避鬼;摸摸虎背,榮華富貴;摸摸虎尾,十全十美。”
布老虎無尖角,硬刺,突出了整體 美,符合民間孩子玩具的造型法則,顯現出一種簡約美和純樸美,在鄉間布老虎伴著小孩子長大,白天當玩具,晚上是枕頭,既不會落枕,又十分舒服。
傳承與發展
布老虎起源何時,我們已無法考證。現居石匣鄉三家村的霍先魚,2011年101歲,從小和奶奶學做布老虎等手工藝品,17歲出嫁時已成為巧媳婦,24歲時80歲高齡的奶奶去世。霍先魚的奶奶學做布老虎也是上輩人手把手帶出來的,據此推算,布老虎系列手工藝品起碼有300年以上的歷史。全縣東南鄉、西北鄉均有流傳,尤以麻田一代最具特色。
抗戰期間八路軍總部進駐麻田村,當地老百姓就把他們一針一線親手繡制的布老虎送給八路軍官兵,希望他們打勝仗,更希望他們勇敢、平安。1942年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將軍在麻田十字嶺殉難時從身上掏出的布老虎,就是當地老百姓送給將軍隨身攜帶的禮物,將軍在彌留之際囑託將布老虎交給他的孩子,民間為紀念左權民軍,當地老百姓都把布老虎稱“將軍虎”,更象徵了一種精神。此時是將軍虎的發展鼎盛時期,文化大革命後瀕臨失傳,2000年以來,生於斯,長於斯的李愛萍,從小受左權民間藝術的薰陶,對左權民間技藝有著獨特的鐘愛和理解,開始了搶救、挖掘、收集、整理以蔣軍虎為代表的左權民間手工技藝,挽回了這一精湛的民間瑰寶,將軍虎開始名聲大振。由於蔣軍虎在一針針、一線線的縫製中充滿愛意和敬意,因而形成了濃郁的地方色彩,構圖簡練、繡工精緻、針腳細膩、文化內涵深厚。2005年,在中國第六屆民間藝術節上獲得銀獎;2008年蔣軍虎又在第九屆工藝大師作品暨國際大師精品博覽會上獲“百花杯”優秀獎,同年12月獲國家外觀專利;2009年蔣軍虎在中國(山西)特色農產品博覽會上獲金獎,同年,又入選《新中國國禮藝術家精品》,並被推薦為國禮使用,將軍虎走出了大山,走出了國門。
風格特徵
由於左權東南西北的民俗風格不同,將軍虎的風格特徵也稍有差別。將軍虎製作精細,配色明快,對比強烈,造型大氣,姿態優美,炯炯有神的大眼,洞察人間善惡,靈巧豎直的大耳,靜收世事風雲,高高翹起的大尾巴,氣勢逼人,尖牙利齒的虎口,威嚴兇猛,具有鎮宅避邪之靈性。
將軍虎製作工藝獨特,以傳統的握金、抽紗,手工繡制而成。具有高超的手工底蘊和深奧的文化內涵,浸注了一代又一代老藝人的畢生精力和心血,是勞動婦女積澱的精神和物質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