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州即今河南安陽市,王安石與柳子玉同為送伴使送走遼使後,回程途中特地憑弔了曹操所建的銅雀台,在向相州進發途中寫下此詩,可見王安石對曹操是肯定的。王安石認為曹操“功名蓋世”,有“英雄惜英雄之感”,表達了對曹操的崇敬之情,如今其墓難尋,難以憑弔,想當年曹公功名蓋世,死前遺言卻是“分衣裘”一類家庭瑣事,不免兒女情長,想來令人感嘆。
基本介紹
正文,詳解,作者簡介,
正文
青山如浪入漳州,銅雀台西八九丘。
螻蟻往還空壟畝,騏驎埋沒幾春秋。
功名蓋世知誰是,氣力回天到此休。
何必地中余故物,魏公諸子分衣裘。
詳解
荊公《將次相州》一詩,很可能是後來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說的源頭。 詩從詩人由遠及近“將次相州”的角度寫起。所以第一句是遠眺,“青山如浪”。第二句還是遠觀,所以可見大景物――“銅雀台西八九丘”――是八九個山包。接著,荊公開始議論。三四兩句講墳頭歷經滄桑,五六兩句感嘆魏武功業。最後兩句引故書,言魏武死後諸子把他的“衣裘”“既而竟分之”,淡淡感慨在不言之中。 詩是說:快到相州了,遠遠望著漳水旁邊的鄴城故地,很多山包綿延起伏,其中哪一個是曹操的墳頭呢?數百年滄桑,曹氏早已屍骨無存,墳前的騏驎也早已埋沒了。想當年曹公功名蓋世,死前遺言卻是“分衣裘”一類家庭瑣事,不免兒女情長,想來令人感嘆。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撫州臨川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詩人、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黨領袖。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