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之潯陽途中寄諸從昆弟》是宋代詩人嚴羽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將之潯陽途中寄諸從昆弟
- 作者:嚴羽
- 創作年代:宋
- 出處:《全宋詩》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將之潯陽途中寄諸從昆弟》是宋代詩人嚴羽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將之潯陽途中寄諸從昆弟》是宋代詩人嚴羽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將之潯陽途中寄諸從昆弟渺渺孤帆去幾程,悠悠天際望湓城。一身避亂辭鄉國,千里相思隔弟兄。猿叫匡廬寒暮色,雁過彭蠡帶秋聲。江湖此去方漂泊,腸斷風塵遠別情。...
《潯陽江上別李二兵備之官高州余亦自茲尋廬山因為長歌》是清末近現代初詩人陳三立創作的作品。作品原文 白日照渡頭,一片柳條色。澹蕩伴行人,將攜忘主客。飆輪呼吸踔千里,電掣河山風掠耳。暮辭漢樹月明中,朝看廬阜雲端里。潯陽城郭參差是,萬疊岩巒相向起。披衣四顧天地寒,似有愁心滿江水。故人循良今...
22.潯陽郡:唐郡名,治所在今江西九江。23.紙榜子:招貼啟事。24.委:託付,委託。25.先是:早一些時候。26.宗昆弟:同族兄弟。27.大江:長江的別名。28.文鯉:即鯉魚,因鱗呈黑紋,故名。29.精悟玄鑒:精深的理解,神妙的判斷。30.就:接近。這裡實現願望。31.旌表:舊社會官府為所謂“忠孝節義”的...
天兵討江州也,陳氏昆弟七人,皆在圍中。及城破,軍民殺傷者殆盡,而七人異處同歸,一無所傷,義之感也。至道以來,仍歲饑荒,陳氏舉家啜粥,雜以藻菜,怡然相安,義之至也。丁酉歲(997)夏,予以兵部尚書掌綸誥持史筆,坐命詞不當,連貶嶺表。己亥歲(999),會赦東歸。過潯陽,登盧峰,得諸陳氏宅...
與皇甫冉交,情逾昆弟。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登進士。然銓選落第,歸鄉。唐代宗李豫寶應元年(公元762年)10月,政府軍收復兩京,張繼被錄用為員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從此棄筆從戎,後入內為檢校員外郎又提升檢校郎中,最後為鹽鐵判官。分掌財賦於洪州。大曆末年張繼上任鹽鐵判官僅一年多即病逝於任上,其...
而昆弟恪恭終始不懈。有沙門曇翼。每給以燈燭之費。安公聞而喜曰。道士誠知人矣。年二十四便就講說。嘗有客聽講難實相義。往復移時彌增疑昧。遠乃引莊子義為連類。於惑者曉然。是後安公特聽慧遠不廢俗書。安有弟子法遇曇征。皆風才照灼志業清敏。並推服焉。後隨安公南遊樊氵。偽秦建元九年。秦將...
送莫氏甥兼諸昆弟從韓司馬入西軍 峴山送蕭員外之荊州 送王昌齡之嶺南 五言律詩 與諸子登峴山 臨洞庭 歲暮歸南山 作者簡介 孟浩然,唐代傑出詩人,與王維同為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並稱“王孟”。其詩內容多寫隱居生活與羈旅愁思,詩風恬淡自然、清新高妙,尤以五言古詩見長。孟浩然詩在唐時即享有盛譽,李白稱他“...
韓大使東齊會岳上人諸學士 初年樂城館中臥疾懷歸 上巳日澗南園期王山人 陳七諸公不至 送莫氏甥兼諸昆弟從韓 司馬入西軍 峴山送蕭員外之荊州 送王昌齡之嶺南 歲暮歸南山 梅道士水亭 閒園懷蘇子 留別王維 武陵泛舟 同曹三御史行泛湖歸越 �景空寺蘭若 陪張丞相登嵩陽樓 與顏錢塘登樟亭望潮作 題大禹...
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閔氏後世族人以孝悌為榮,立孝悌堂。驪興堂:朝鮮閔氏始祖閔稱道為閔損的後代子孫,在北宋年間以使臣身份渡海,後來被高麗王朝挽留,定居在驪興(今韓國京畿道驪州),成為朝鮮及韓國閔氏的始祖,因以為朝鮮、韓國閔氏堂號。宗祠楹聯 四言 源自姬姓;望出隴西。——佚名撰閔姓宗祠通用聯...
送張子服昆弟從任廣陵 二首 【26歲】一 柔情渺渺木蘭舟,楚雨吳雲黯末收。江外蒹葭才子散(一作“供遠眺”),淮南楊柳美人(一作“待清”)游。可成枚叟《觀濤賦》?重入蕭家文選樓。頗憶故交愁絕處,應攜玉笛自橫秋。二 矯首輕風送晚潮,碧雲江水暗迢迢。三秋玉藕殘紅粉,十里珠簾弄紫簫。無問雷塘...
潯陽太守張公旌表小娥為父、夫報仇的節義,免其死罪,附近豪族聞小娥之名,都來求聘。但小娥卻誓不再嫁,削髮為尼,法號仍為:小娥。歷史典故 考據《初刻拍案驚奇》之卷十九:李公佐巧解夢中言 謝小娥智擒船上盜 謝小娥八歲喪母,骨架壯如男型,十四將及笄則嫁與歷陽俠士段居貞。新婚方一月,江湖遇盜,商船唯...
卷568_39 「將離澧浦置酒野嶼奉懷沈正字昆弟三人聯登高第」李群玉 春月三改兔,花枝成綠陰。年光東流水,浩嘆傷羈心。酌桂煙嶼晚,鴂鳴江草深。良圖一超忽,萬恨空相尋。上國刈翹楚,才微甘陸沉。無燈假貧女,有淚沾牛衾。衡岳三麒麟,各振黃鐘音。卿雲被文彩,芳價搖詞林。夫子芸閣英,養鱗湘水潯...
先輩 祖父:鄭瓊,北魏太常卿、青州刺史 堂祖:鄭文寬 父親:鄭道邕,北周少司空、大將軍、金鄉文公 夫人 安固公主蕭氏,南梁潯陽王蕭大心之女 兒子 長子,鄭元璹,隋朝右候衛大將軍、文城太守、莘公 次子,鄭善願,歸昌縣公 三子,鄭元琮,城皋郡公 四子,鄭元珣,永安縣男 ...
托哩汗多殺戮昆弟,其叔父奇爾舉兵攻之,托哩汗以百餘騎奔蒙古。伊蘇克依親將兵逐奇爾走四夏,復奪部眾歸。托哩汗德之。後復為奈曼所敗,托哩汗出奔而復歸,中道糧絕,睏乏殊甚。特穆津以父交好,遣人往招托哩汗,安置軍中,賑給之,遂會於圖烏喇河上,尊之為父。托哩汗因此部眾稍集,欲復奈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