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頻消融後殘留復發肝癌生長的生物學特徵及機制研究

《射頻消融後殘留復發肝癌生長的生物學特徵及機制研究》是依託北京大學,由楊薇擔任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射頻消融後殘留復發肝癌生長的生物學特徵及機制研究
  • 項目負責人:楊薇
  • 依託單位:北京大學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影像引導射頻消融與手術、肝移植列為肝癌的三大治療手段之一,被臨床套用。然而,殘留復發率高成為影響療效的難題,射頻消融引起機體局部反應,尤其可能刺激殘留腫瘤生長的機理尚未闡明,並缺乏有效的處理措施。據報導,肝癌組織熱休克蛋白及缺氧誘導因子高表達與治療預後相關。前期研究顯示射頻引起腫瘤HSP90,HIF-1α高表達,同時c-Met及VEGF明顯上調,可能為加速腫瘤生長的重要機制。已通過動物實驗證實,套用脂質體抑制劑可減弱消融後局部細胞因子或蛋白的過度表達,並抑制腫瘤生長。針對腫瘤消融引起的局部反應是多基因、多通路共同參與的科學問題;申請人已完成前期研究(國自然青年基金)基礎上,本課題將進一步探討消融後腫瘤復發生長的特徵及關鍵機制:與HSP90/HIF-1α(消融產物)和VEGF/c-Met等通路的相關性;並套用納米技術傳遞抑制劑,阻斷消融後反應的關鍵靶點,探討消融聯合治療的新模式,降低復發率。

結題摘要

影像引導射頻消融與手術、肝移植列為肝癌的三大治療手段之一,被臨床套用。然而,殘留復發率高成為影響療效的難題,射頻消融引起機體局部反應,尤其可能刺激殘留腫瘤生長的機理尚未闡明,並缺乏有效的處理措施。本研究完成射頻消融(RFA)後腫瘤微血管相關標記物VEGF及CD34,肝細胞生長因子受體C-MET等表達與復發生長的關係探討,比較不同加熱微環境的影響。發現從不同加熱方法後H22腫瘤的生長曲線比較可見,直接加熱及間接加熱後腫瘤生長的速度不同,提示加熱後腫瘤微環境差異,導致對腫瘤增殖生長的影響。根據病理檢測,VEGF-CD34通路在加熱後上調,其中直接加熱組明顯高於間接加熱組,提示直接加熱對腫瘤微血管生長的促進作用。間接加熱也高於對照組,提示即使不作用於腫瘤消融本身,通過加熱產生的細胞因子會促進腫瘤新生血管的生長。間接RFA組缺氧標記物HIF-1α表達在72小時達峰值,明顯高於直接RFA組。RFA組c-met表達在6小時增高,明顯高於未RFA組。臨床病例隨訪顯示HCC局部復發癌行RFA的滅活率、局部復發率及長期生存期與是否行超聲造影或射頻針型相關。提示重視殘留復發癌治療策略,有助解決復發癌RFA治療難題。建立基於iRGD靶向載藥阿黴素熱敏脂質體聯合RFA的抗腫瘤治療策略,藉助iRGD的作用將阿黴素熱敏脂質體主動靶向並滲透到腫瘤組織內部,利用射頻引起的高溫促進熱敏脂質體迅速釋放其中包含的藥物,協同發揮藥物和熱消融的抗腫瘤作用。根據長期療效觀察,iRGD靶向熱敏脂質體+RFA組獲得最佳動物終點生存率。5個治療組之間的動物體重曲線未見明顯差異,提示靶向熱敏脂質體的形式可改善長期療效,同時未明顯增加毒性,具有一定的臨床套用前景。研究成果在核心期刊論文發表11篇,SCI論文發表11 篇,國內學術會議論文發表 4次,國際學術會議論文發表 6次並獲獎3次。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級專利授權1項,參加學習班(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及進修班8次,併到各省市講學推廣,具有較好的社會效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