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感觀特徵,內在品質,安全要求,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感觀特徵
寺郎腰大蔥株高100—130厘米,蔥白長50厘米,假莖粗2—3厘米,直筒形且堅實。主栽鮮食品種以當地當家品種鐵桿王大蔥為主。
內在品質
寺郎腰大蔥品質特點,用四個字概括,即:高、長、脆、辣。高是指寺郎腰大蔥的植株高大魁偉,長是指寺郎腰大蔥的主要產品部分蔥白很長,很直。一般50—60厘米。脆是指寺郎腰大蔥質地脆嫩,味道鮮美。辣是指大蔥的蔥白辛辣,生食熟食都很可口,尤其是作為調味品最佳。據河南省農科院對寺郎腰大蔥的品質鑑定檢測結果顯示:水分92.37%—92.43%、維生素C168毫克/千克—174毫克/千克、鈣449毫克/千克—455毫克/千克、鉀1517毫克/千克—1523毫克/千克、總磷461毫克/千克—467毫克/千克。
安全要求
產地必須符合《NY5010-2002無公害食品蔬菜產地環境條件》標準,生產管理環節嚴格按照《無公害大蔥生產技術規程》(Q/JDSDC02B-2005)規範種植,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記和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肥料、農藥等農業投入品。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河南省濟源市寺郎腰位於黃河中游地帶,地勢西高東低,多半是深山區。土壤大部分是紅粘土和紅砂土相結合的類型。有機質含量1.3%,含氮0.1101%,速效磷16.556ppm,速效鉀127.855ppm。
水文情況
寺郎腰屬於黃河流域水系,北部有大峪河、清洛河、硯瓦河、抗姻河、白馬河等大小河流7條,有天壇山水庫、鐵山水庫、黃河三峽等存水量充足的水庫。
氣候情況
該區為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屬溫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多雨,秋季氣候涼爽、冬季較冷,整年晝夜溫差較大。年均日照數2311.6小時,全年無霜期達206天,10℃以上積溫4666.2℃,年降水量588.2毫米,年均相對濕度66%。
歷史淵源
寺郎腰大蔥是濟源的地方名優產品,寺郎腰大蔥也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從清代開始便開始聞名。
清代,當時的崑山(現改名方山)住著72戶人家,百姓過著殷實的日子。到了清代村里出了馬猄、馬衡兄弟倆,憑著一身功夫,拳養了一幫兄弟,欺男霸女,殺人無數。又在黃河小浪底開設渡口,搶劫過往船客,成為當地霸主。地方官員又奈何不得。康熙皇帝派
劉統勛前來平息此案。劉大人考慮案情重大,扮成算命先生,私訪來到崑山,掌握了大量罪證後一舉處決了馬氏兄弟,為民除了一害。劉大人在私訪期間,食用了這裡有獨特味道的大蔥,便帶回來了京城,供皇家食用,康熙皇帝食用後讚不絕口。從此地方官員每年便把寺郎腰大蔥送往京城,成為貢品,成為皇家御宴必不可少的調味品。後來崑山村突然水井枯乾,日以敗落下去,人們逐漸遷徙他鄉。與崑山相隔一嶺的寺郎腰村一時興盛種植大蔥,這便是寺郎腰大蔥的來由。
20世紀80年代,寺郎腰開始規模種植大蔥,產品逐漸開始銷往洛陽、焦作、濟源等地。為此,大峪鎮政府成立了“大峪鎮農業標準化領導小組”,專門組織成立了濟源市大峪鎮寺郎腰大蔥專業合作社,指導大蔥標準化生產,大蔥的種植規模和產品產量迅速擴大。
生產情況
2011年,濟源市種植大蔥面積為1500公頃,年產量900萬千克。
2016年,大峪鎮大蔥種植面積6000餘畝,每畝產量9000斤左右,每斤大蔥賣七八毛,一畝地可收入6000多塊錢。
2017年,寺郎腰大蔥主產區
大峪鎮種植大蔥3500餘畝,一畝產量可達6000餘斤,按照市場一斤1.2元來計算,全部產值可達2000餘萬元。
產品榮譽
2003年11月,寺郎腰大蔥獲得了河南省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定(WNCR-HA03-00069)。
2004年11月,寺郎腰大蔥獲得了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的無公害產品認證(WGH-04-09128)。
2011年11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寺郎腰大蔥”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021年4月,入選2021年第一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寺郎腰大蔥的地域保護範圍在河南省濟源市境內西南部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區,包括大峪鎮15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北緯34°57′45.6″至35°02′54.9″,東徑112°17′56.2″至112°23′00.0″。總面積60平方千米。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要求:選擇海拔500米左右的紅粘土地進行栽培種植。
(2)品種範圍:鮮食品種以當地當家品種鐵桿王大蔥為主。
(3)生產控制:寺郎腰大蔥生產過程重點包括育苗、播種及苗期管理、定植、秋田管理等步驟。具體如下:
育苗:1、播種育苗的準備:大蔥育苗田畦,要選用地勢平坦,地力肥沃,灌排方便,耕作層厚的塊地,茬口應選擇二至三年沒有種過大小蔥、洋蔥、大蒜、韭菜的塊地。
2、施肥整地作畦:育苗畦重視使用腐熟的土雜肥左基肥,每畝撒施2500千克,淺耕20厘米,整平摟細。根據水澆條件確定苗畦的長、寬,一般長20—30米,寬1—1.2米,畦硬高10厘米,埂底寬25厘米。踩實劈直。整平畦面,可先從塊地中間兩畦開始,起出覆土,放置塊地兩側的畦邊,畦內按每畝撒施5千克複合肥或尿素作底肥,再撒2千克甲基異硫磷顆粒劑到畦內,防治地下害蟲,深鋤使藥肥摻勻摟平、摟細、待播。
播種及苗期管理:1、適時播種:秋播以秋分前後為主,旬平均氣候在16.5℃為宜,幼苗過冬,開春早發,播後生長期為90天左右,要充分利用冬前有限的光和熱,對培育優質高產的壯苗是十分重要的。
2、蔥種處理和精細播種:選用新種子,首先做好發芽率試驗,芽勢要在5天達30—50%,芽率10天在85%上下,播種時可採用浸種方法,在35℃左右的溫水中泡8—10小時後,取出後陰晾乾,拌10—20倍的乾細土或篩過的爐灰,按每畝2000克播種,防水到頭,等水滲完後,撒勻種子,從畦內中間兩溝開始,將兩旁畦內的乾土拍打細碎,覆蓋0.5—1厘米的覆土,如此循序向兩側進行。
3、出苗前後的管理:播種後三天左右,畦面略有乾燥及裂縫,能站人而不粘鞋底時,可穿平底鞋,用鐵耙平穩的將畦面摟細、摟平,注意不要深鋤,不留劃痕,這樣上乾下濕,上松下實,保濕,保墒,有利出苗。
4、幼苗期管理:從播種出苗到冬前停止生長,生長期不到90天在苗高5厘米後適當澆水2—3遍,到11月下旬澆壓凍水,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土雜肥、草木灰、薄薄的撒上一層,以見不到畦地面,仍能見到露出的葉稍為度,不能蓋太厚,否則容易生熱爛苗。這樣能確保幼苗安全過冬。
5、後期管理:翌年開春,秋播苗的根系和心葉開始生長,先把冬前的覆蓋物摟出來,然後用鐵耙將畦面和畦埂摟一遍,有利保墒保濕,促苗早發。
定植:1、選塊地應和育苗地一樣選好茬口,挑選地勢高燥,灌排方便。
2、整地作溝:按80厘米溝距作溝,南北向,深溝、溝寬30—50厘米,溝底用長細條钁刨寬溝15厘米,深25厘米的送塗層將壟背拍碎踩實,栽蔥時不易塌陷。
3、施基肥:分兩種方式,上雜費多時,可輔施在地面,撒施優質腐熟的細碎土雜肥,每畝約2000千克,然後作溝;如土雜肥少時,可用溝施法。為集中施肥,將糞肥撒入溝中,再每畝用尿素20千克,二氨20千克撒入溝底,刨松待栽。
4、起苗分級:起苗前,如畦面過乾,應先澆水,等乾濕適宜時起苗,儘量多留鬚根,減少傷殘,去除病蟲嚴重,殘傷和不符合典型性狀的苗。按大小長短做到分級,最好隨起苗隨分級,隨栽值,不可堆置太久,優先用一、二級苗,等外面儘量不用。
5、移栽值:一般4月中下旬開始移栽,5月上中旬栽完。早栽增產顯著,至少栽入要130天的生長期,才能滿足優質高產的需要。
秋田管理:
1、移苗後緩苗:水插後溝面留下一個孔眼,名蔥眼。蔥眼要保留,有利於根系有通風透氣,任其風吹日曬,定植後,原有的鬚根很快腐朽,4—5天開始萌發新根。半月後,要適當澆水,以促新根發育,遇到汛期及時排水,切忌溝中囤水,做到寧旱勿澇。
2、植株盛長期管理:緩苗過後,新葉生長,進去8月,天氣漸涼爽,晝夜濕差加大,蔥白開始加長生長,需要開始追肥。以持續肥效的農家肥為主,每畝用細碎腐熟土雜肥2000千克,撒布在壟背上,再撒尿素10千克,淺鋤一遍,接著澆水,促期生長。
(4)產後處理:進入10月份,氣溫下降至12℃,產品已基本長足,開始收刨,儘量早晨,過早晌產量不易貯存;過晚增加收刨難度。葉身凍傷,做到適時收刨。
大蔥的收刨,是用長50厘米,寬4厘米的長條撅,順蔥行的一側,深插根基一下,將培土掏寬,一钁刨兩棵掏出來,儘量減少斷傷,避免豐產不豐收。沒兩壟放一排,順序平攤,晾晾水氣,下午收集成捆,運往出巡地點。
收刨後的大蔥,水分較大,貼南牆太陽曬不到的地方,南北向,每3—5捆一趟排成行,行間留0.5米通道,便於通風,10—15天后,可解捆晾曬1—2天,根頭取齊捆好,放回原處,豎直挨緊,這次要少留通道,甚至不留通道,天氣寒冷時,外圍可用乾土埋上,遇雨雪套用防雨工具蓋好,以免存水腐爛,雨雪過後,及時揭開。
專用標誌使用
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寺郎腰大蔥”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