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銀環蛇
- 拉丁學名:Bungarus multicinctus
- 別稱:寸白蛇
- 二名法:Bungarus multicinctus
- 界:動物界
- 門:脊椎動物門
- 綱:爬行綱
- 目:有鱗目
- 科:眼鏡蛇科
- 屬:環蛇屬
- 種:銀環蛇
- 分布區域:中國華中、華南、西南地區和台灣,以及緬甸、寮國
外形特徵,生活環境,分布範圍,生活習性,藥用價值,生長繁殖,毒性,
外形特徵
寸白蛇又稱銀環蛇。頭呈橢圓形,身長0.6~1.2米,背部黑白相間的橫紋,腹面、上唇、頸部均呈乳白色,尾梢細長。銀環蛇腹面白色。背鱗通身15行,正中1行鱗片(脊鱗)擴大呈六角形。具前溝牙。背面黑色或藍黑色,具30-50個白色或乳黃色窄橫紋;腹面污白色。頭背黑褐,幼體枕背具淺色倒“V”形斑。背脊不隆起,尾末端較尖。
生活環境
棲息於平原、丘陵或山麓近水處;傍晚或夜間活動,常發現於田邊、路旁、墳地及菜園等處。
分布範圍
中國銀環蛇有兩個亞種:指名亞種,腹鱗203~221,軀幹部環紋31~50個,尾部8~17個,分布於中國華中、華南、西南地區和台灣,以及緬甸、寮國;銀環蛇雲南亞種,腹鱗213~231,軀幹部環紋20~31個,尾部7~11個,僅產於中國雲南西南部。
生活習性
藥用價值
銀環蛇毒性很強,上頜骨前端有1對較長的溝牙(前溝牙)。人被咬傷後,常因呼吸麻痹而死亡。銀環蛇成體供藥用。孵出7~10天的幼蛇乾制入藥,稱“金錢白花蛇”,有怯風濕、定驚搐的功效,治風濕癱瘓、小兒驚風抽搐、破傷風、疥癬和梅毒等症。銀環蛇膽可治小兒高燒引起的抽搐。
生長繁殖
繁殖期在每年的8-9月,春末到夏天產卵,每次產卵數約為3-20枚,孵化期約1.5個月。幼蛇3年後性成熟。
毒性
銀環蛇為台灣六大毒蛇之一,毒腺很小,但毒性強烈,也是台灣及中國大陸等地毒蛇中毒性最強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