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
寶龍鎮地處潼南縣東北角,東與合川區
二郎鎮相鄰,西接古溪,北靠四川省蓬溪縣
群利鎮,距縣城33公里,幅員面積42.38平方公里,人均占有耕地0.76畝。全鎮轄9個行政村,79個社,7938戶,28435人,城鎮人口1171人。系淺丘紫色土壤。
該鎮2006年
國內生產總值達15200萬元,其中農業生產值達到4330萬元,非公有制經濟產值達到8400萬元,財政收入達190萬元。其中本級財政收入150萬元。
工農發展
通過歷屆黨委政府共同努力,已實現了村村通電、部分村通公路、部分村已通光纖。醫療衛生事業得到進一步加強,全鎮共有9個村級衛生醫療站,配備了具有一定技術的職業醫生。文化教育事業得到全面發展,全鎮有鎮中學一所、中心國小二所、村國小六所,在校學生達到3030人,全面實現九年義務教育。交通四通八達,現有村級公路45.5公里,王興公路橫貫寶龍全境,縮短了寶龍與潼南、重慶的時空差距。水利設施建設得到了較大的改善,社會各項事業工作得到穩步推進,為寶龍經濟騰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寶龍鎮是潼南縣著名的柚子、蠶桑基地。盛產水稻、小麥、玉米、花生、油菜、紅苕,是典型的農業鎮。
發展思路:堅持以
鄧小平理論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全面貫徹和落實胡總書記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314”重要戰略部署和市第三次黨代會精神,認真抓好“三農”工作,把結構調整作為主線,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圍繞建設富裕文明的寶龍為目標,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增強鎮域經濟實力。著力實施好“一二三四五”工程。即:“一”打造一個中心;“二”壯大蠶桑、柚子兩大傳統支柱產業;“三”構建三大基地;“四”實施好“四百工程”;“五”做好“五篇文章”,走農業穩鎮、商貿活鎮、旅遊興鎮的路子,促進寶龍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努力把寶龍建設成為渝西北特色名鎮。
內設機構
( 一) 黨政辦公室(加掛應急管理辦公室牌子)
主要承擔黨的組織建設、宣傳和精神文明建設、統戰、政協、武裝、機構編制、人事、民宗僑台、工青婦、老齡、目標管理、文秘等方面職責;應急事務預案、信息上報、處置等方面職責。
(二)人民代表大會辦公室
主要負責承辦人大工作方面的具體事務。
(三)經濟發展辦公室(掛勞務辦公室牌子)
主要承擔經濟發展規劃與指導服務、社會經濟統計、扶貧開發、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等方面職責。
(四)社會事務辦公室
主要承擔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方面職責。
(五)民政辦公室
主要承擔民政、社會救助、殘疾人事業等方面職責。
(六)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掛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辦公室牌子)
主要承擔法制建設、人民調解、信訪、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公共應急事件、救災搶險、車輛、船舶、礦山、食品衛生安全、森林防火、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方面職責。
主要領導
書記:代文敏,男,漢族,潼南縣新勝鎮人,1966年6月生,大學學歷,1984年12月參加工作,2000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潼南縣寶龍鎮黨委書記。
1984年12月至1986年7月 在四川省潼南縣塘壩區勝利鄉工作,任財政所會計; 1986年7月至1990年6月 在四川省潼南縣塘壩區太安鄉工作,任財政所出納; 期間: 1985年9月至1987年7月 在四川省銅梁縣黨校財會專業學習並畢業; 1990年6月至1993年4月 在四川省重慶市潼南縣塘壩區康樂鄉工作,任財政所會計; 1993年4月至2001年9月 在四川省重慶市潼南縣柏梓鎮工作,任副鎮長; 期間: 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 在重慶市委黨校財會專業學習並畢業; 2004年10月至2006年6月 在重慶市潼南縣文明鄉工作,任鄉長;
2006年6月2011年12月 在重慶市潼南縣龍形鎮工作,任鎮長;
2011年12月至今 在重慶市潼南縣寶龍鎮工作,任鎮黨委書記。
鎮長:劉建軍,男,漢族,潼南縣柏梓鎮人,1968年9月生,大學文化,1986年7月參加工作,199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寶龍鎮人民政府鎮長。
1983.09--1986.06 潼南師範學校中師畢業;
1986.07--1988.08 潼南縣龍藏國小任教; 1988.08--1998.08 潼南縣前進國小任教(其間,1989.10-1994.06於重慶師範大學中文本科函授畢業); 1998.08—1999.08 潼南縣前進中學任教,任教導主任; 1999.08—2001.04 潼南縣教委工作; 2001.04—2005.09 潼南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工作(2003.03-2005.09任潼南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黨組成員、徵兵辦主任,正科級); 2005.09—2011.12 潼南縣人口和計畫生育委員會副主任,正科級; 2011.12—至今 潼南縣寶龍鎮人民政府鎮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