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寶雞縣人民劇團
- 成立時間:1949年9月15日
- 演出劇目:《法門寺》、《四進士》等劇目
- 主要演員:李新紀、師鳳琴、高新岳等人
簡介,代表作,演員,
簡介
焦世雄任團長,張屏軒、馮興忠先後任副團長,成立團委會。下設組教、劇務、總務三股。基層組織分老演員組、男演員組、女演員組、音樂組、舞美組、服務組。1952年,寶雞縣新聲劇團由寶雞專區接管,更名“寶雞專區新聲劇團”,團址遷往寶雞市“河聲劇院” (今寶雞劇院)。1953年7月,由陝西省文教廳定為國營劇團,後更名“寶雞專區人民劇團”第一團。1954年4月專區撤銷,更名“寶雞新聲劇團”改供給制為薪金制。1956年3月,由寶雞市人民委員會代管。1958年冬,寶雞撤縣並市,成立“寶雞市戲曲劇院”,“寶雞新聲劇團”更名“寶雞市戲曲劇院一團”。翌年8月,“寶雞市戲曲劇院”撤銷,該團復更名“寶雞市秦腔一團”。1961年8月,寶雞縣置恢復,“寶雞市秦腔一團”劃歸寶雞縣領導,更名“寶雞縣人民劇團”,團址由寶雞遷往虢鎮。1968年“文化大革命”中劇團更名“紅色造反文工團”。 1976年粉碎“四人幫”後,“寶雞縣人民劇團”正式恢復。至1982年底,由程文祥任支部書記,李存有、劉發民、張積善先後任團長。
代表作
1956年該團以《臥薪嘗膽》參加陝西省第一屆戲曲觀摩演出,獲演出一等獎,導演三等獎,音樂演奏三等獎,舞美設計二等獎,創作管理獎;李新紀獲演員一等獎,師鳳琴獲演員二等獎,夏筱蘭獲演員三等獎。1958年排演的創作劇目《人民公社好》參加了西北五省區會演。1960年排演的《白衣戰士到山林》、《嘉興府》參加了陝西省青年演員會演,並獲藝術教育集體獎。高愛琴(工小旦)、李存有(工小生)、龐忍奇(工武生)、李新筱(工武生)獲青年演員獎。劇團主要活動於寶雞地區各縣和鹹陽地區西部,另在甘肅省平涼、慶陽地區經常演出。
演出傳統劇目有:《白玉樓掛畫》、《大鬧天宮》、《天河配》、《義和團》、《玉梅絛》、《喬老爺上轎》、《美人換馬》、《法門寺》、《戚繼光斬子》、《雙詩帕》、《比翼鳥》、《花田錯》、《光復台灣》、《玉鏡台》、《四進士》、《貂蟬》、《薛剛反唐》、《探陰山》、《梁山伯與祝英台》、《狀元媒》、《雙明珠》等一百餘本;現代劇有《窮人恨》、《中秋之夜》、《一罐銀元》、《第一個浪頭》、《血淚仇》、《三世仇》、《向陽川》、《海島女民兵》等五十多本。其中眉戶劇有:《張古董借妻》、《兩顆鈴》、《糧食》、《送貨路上》等十多本。關中道情劇有:《嫁妝鐮刀》、《春催桃紅》、《劃線》等;瑞公戲有《吹鼓手招親》等。創作劇目有:《反惡霸》、《唐太宗》、《人民公社好》、《白衣戰士到山村》、《狹谷激浪》、《壁壘森嚴》、《核桃樹下》、《賣辣椒》、《新風曲》、《兩親家》、《三請老公公》等二十餘出。導演先後有:吳惠民、高新岳、王振國。教練有:孟志傑、王文士、王新虎。1958年,曾聘京劇教練郭金元、劉英華任武打和旦角教練。
寶雞縣撤縣改名陳倉區後,該團又恢復“寶雞新聲劇團”的舊名稱。
演員
主要演員有:李新紀、師鳳琴、高新岳、王振國、曹海棠、夏筱蘭、高愛琴、李存有、龐任奇、李新筱、王新虎、張積善、劉蘭萍、張全會、高秀娥、王文仕、楊廣民、賈篤昌、張耀民、高玉琴、李扶中、李朝霞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