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寶雞申新紗廠原系武漢申新四廠,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申新廠由武漢遷至寶雞(鬥雞長樂塬)。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寶雞申新紡織廠開始小批量生產。
寶雞申新紗廠舊址窯洞車間、薄殼車間、申福新辦公樓、樂農別墅,分別建於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至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之間。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月,申新窯洞工程正式啟動。經過1年多艱難的修建,民國三十年(1941年)2月,窯洞車間終於竣工。同年4月19日,窯洞工廠正式運轉。申福新辦公樓於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月破土修建。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4月14日,竣工。樂農別墅始建於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2月,同年8月3日,落成。
2000年,申新紗廠老廠房不再作為生產場所,窯洞車間、薄殼廠房等已經作為工業遺產保留下來。
2018年,寶雞市政府對申福新辦公樓、農樂別墅進行維修。
建築格局
寶雞申新紗廠舊址南臨隴海鐵路,北靠長樂塬,地勢北高南低,是國內現存保留較為完整的抗戰工業舊址。寶雞申新紗廠舊址共有文物建築4處,分別為窯洞車間、薄殼車間、申福新辦公樓、樂農別墅。其中窯洞車間共有窯洞24孔,占地面積約1.6萬平方米;薄殼車間由3組車間共6間廠房組成,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申福新辦公樓是地上兩層帶有地下室的磚木結構建築,占地面積約750平方米;樂農別墅共有20餘間房,因持有人榮德生號樂農居士而得名,彭德懷、賀龍等將領都在此住宿過。
主要建築
窯洞車間
窯洞車間,工程耗資約113萬元,共挖掘窯洞24孔,總長度達1.75千米。24孔窯洞中長度在64米以上的就有7孔,最長的約109米,寬度基本在2~6米之間。窯洞內部,7條縱洞又被6條橫洞所貫通,在地下構成縱橫交錯的網路,還修有交通道、儲水窖、棉條洞、吸塵塔及避讓拐洞。窯洞工廠上面,則是30多米厚的自然黃土覆蓋層,堅固而利於掩護。
申福新辦公樓
申福新辦公樓位於寶雞市金台區宏文路新風巷8號陝棉十二廠廠區東側,總體外觀基本保持完好。由建築設計師王秉忱設計。此建築採用中國傳統風格的八角窗點綴,落地玻璃窗,所有地面木地板鋪設,裝修精緻。分廠長室、經理室、會客室、文書室、秘書室、文卷室及客房、餐廳等。書法家吳稚暉所書“福新申新大樓”,後被做成黑底紅字匾額,掛在樓上入口處。
薄殼車間
薄殼車間距窯洞車間僅50餘米,車間構造材料全是青磚,沒有混凝土及鋼筋等材料。頂為弓形屋頂,無梁,6個車間相連,每個車間進深29.44米,面闊20.32米,高約10米,其中2號、3號車間之間,4號、5號車間之間有連線建築,這兩處的連線建築5.90米,寬20.32米,車間保存良好,車間存放當時的生產設備及防禦日軍轟炸所用的高射炮等。
樂農別墅
樂農別墅位於廠區所在的長樂塬上塬便道東側。由建築設計師王秉忱設計。樂農別墅是最具民國風格的一幢建築。這是當時寶雞申新紗廠總經理李國偉送給岳父榮德生的69歲生日禮物,因榮德生號樂農居士,“樂農別墅”因此得名。
文物遺存
寶雞申新紗廠舊址的文物遺存有當時工人們使用的工具箱、圖書、紡紗車;窯洞內放置著當時所使用的設備、細紗機、紗錠等實體遺存。民國三十年(1941年)架起3.3千伏高壓單電源配電網,矗立在工業園。
文物價值
寶雞申新紗廠舊址是國內現存保留較為完整的抗戰工業舊址,見證了民族企業家實業救國的歷史,為研究民族工業史、抗戰經濟史、近代紡織工業發展史等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同時紗廠辦公樓、車間、別墅等建築所具有的中西合璧的建築方式展現了特定區域特定時期的審美特色。
保護措施
所獲榮譽
2017年12月22日,寶雞申新紗廠舊址被國家工信部公布為國家第一批工業遺產。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寶雞申新紗廠舊址位於陝西省寶雞市金台區宏文路新風巷7號。
交通信息
自駕:自陝西省寶雞市金台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寶雞申新紗廠舊址,路程約9.6千米,用時約16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