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鋼志

寶鋼志

寶鋼,是一家普通的現代化鋼鐵聯合企業,但她的誕生卻有著很不平凡的經歷。首先,寶鋼工程決策於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而建設在三中全會之後,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閉幕的次日,寶鋼打下了第一根鋼樁,這既標誌著我國改革開放決策的勝利實施,也顯示了建國以來最大的投資項目,開始邁出了自己堅實的一步。

基本介紹

  • 書名:寶鋼志
  • 定價:288.00元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社
  • 開本:889×1194mm.1/16
  • 國際書號:ISBN7-5325-2010-2/Z·289
  • 排版:上海民眾印刷廠
凡例,序言,總述,編後記,著作權頁,

凡例

一、《寶鋼志》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力求準確、全面、完整地記述寶鋼的歷史和現狀,如實反映寶鋼工程建設、生產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情況和過程。
《寶鋼志》實拍圖《寶鋼志》實拍圖
二、全志記述上限始於籌建寶鋼的1977年,下限截至寶鋼二期工程建成投產後的1992年,大事記和個別重大事項的記述延伸至1993年。
三、全志採用述、記、志、錄、圖、表等體裁。根據企業特點,除序言、總述、大事記、附錄和編後記外,設工程建設、生產技術、經營管理、服務開發、職工隊伍、黨群工作、寶鋼集團、文獻檔案等八篇,53章。
四、本志文體採用語體文、記述體。志設總述,篇、章設概述和無題簡述,以提示梗概,綜述全貌。
五、本志不設人物篇,採用以事系人方法,在各有關篇章中體現人物的活動、成就。歷屆領導、先進模範人物、高級專家等採用人名錄形式載入附錄中。
六、本志總纂資料來源:由國務院有關部、委和寶鋼各有關單位提供,以及寶鋼檔案處庫藏檔案。所引用的各項數據一律經寶鋼集團計畫發展部統計處或有關主管部門核定。
七、本志中標題格式、文字標點使用、名稱和時間表述、數字書寫、計量名稱、引文注釋、圖表處理等方面的要求,均參照《上海市專志、區志行文細則(試行)》規定執行。

序言

大凡新的大型建設工程,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寶鋼也不例外。她最鮮明的一個特徵,就是集中展示了八十年代初世界鋼鐵工業的新技術。在揚子江畔拔地而起的這座新的現代化鋼城,調集了5萬餘人的設計、施工、生產隊伍,他們遠別親人,櫛風沐雨,進入工地,在“十年動亂”之後,又懷著光榮、責任和緊迫的心情開始了新的生活、新的戰鬥,儘管在建設過程中出現過搶建、緩建、下馬、復建和擴建,這支久經考驗的隊伍卻始終如一地堅守著自己的崗位,在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下努力工作。1985年9月15日寶鋼第一期工程順利投產,使寶鋼建設有了良好的開端,標誌著我國的工人階級,不僅能夠建設一個現代化的鋼鐵企業,能夠掌握大的比國內鋼鐵企業超前廿年的先進設備和工藝,並且能夠生產出具有當代國際水平的產品。
根據中央的決策,在一期工程積極進行中,確定不失時機地著手二期工程建設,也就是按照原來寶鋼工程的設計和規模把寶鋼建成。1991年6月30日,第二期工程順利投產,使我國鋼鐵界出現了新的局面,即形成了汽車用鋼和石油用鋼為主要生產結構的新格局,正如鄧小平同志在1979年寶鋼建設初期高瞻遠矚的預言:“歷史將證明,建設寶鋼是正確的。”十六年來寶鋼建設和生產的宏偉實踐,生動地證明了鄧小平同志的科學論斷,寶鋼人沒有辜負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殷切期望。
十六年的實踐結果證明,寶鋼的建設是成功的,生產是成功的,改革是成功的,經營管理也同樣是成功的。特別是在1993年國民經濟從計畫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後,在鋼鐵工業從供不應求轉向供大於求,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以後,寶鋼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取得顯著的成果。1993、1994兩年統計的結果表明,寶鋼均能名列全國效益第一。這個成果是怎么取得的?在編寫《寶鋼志》的時候,我們不妨認真地總結一下。寶鋼所以能取得顯著成績的原因,首先是黨中央的重大決策以及黨中央、國務院歷任領導對寶鋼的關懷,國家在並不富裕又處在“十年動亂”恢復元氣的時候,拿出三百億人民幣建設寶鋼——這個開國以來的最大項目,三百億是寶鋼人衡量自己工作成就的標尺;其次是國務院各部門、上海市及各部門對寶鋼建設和生產的具體領導、幫助和支持;再就是全國人民各行各業對寶鋼建設的關心、支持和配套建設。這些都是寶鋼能夠建設好並生產好的基本條件和重要保障。當然,其中也有寶鋼人的不懈努力,寶鋼人在冶金部和上海市的具體領導下,“繼往開來,團結奮進”,在黨中央改革開放政策的指引下,在鄧小平同志“掌握新技術,要善於學習,更要善於創新”教導的鼓舞下,努力實踐,根據大型鋼鐵聯合企業的特點,學習已開發國家先進企業的經驗,結合中國國情和我國建國四十多年的實踐,闖出了一條寶鋼自己的辦企業道路。
編寫《寶鋼志》,就是企圖在寶鋼建設的十六年軌跡上,找出成功的經驗與缺點、弱點和不足之處。前車之鑑,後者之師,把寶鋼建設者,不管是現在崗位上或已離開崗位者的足跡編寫成篇,將使正在崗位上或即將走上寶鋼崗位的人們能夠“繼往開來”,在他們前任工作的基礎上作出更大的成績,在我國鋼鐵界以至世界鋼鐵工業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寶鋼志》的編纂、審定和出版工作,得到了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上海市建設系統地方志指導小組及上海市地方志專家、學者的關心、支持和幫助,藉此機會深表謝意。

總述

上海寶山鋼鐵總廠(1993年7月15日,經國家體制改革委員會、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批准,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註冊登記,上海寶山鋼鐵總廠改名寶山鋼鐵(集團)公司,簡稱“寶鋼”)是中國七十年代後期開始興建的大型現代化鋼鐵企業。
寶鋼位於上海市北翼寶山區月浦一帶,北瀕長江,東臨吳淞,南靠楊行,西近瀏河,距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廣場26公里,江流至東海60公里。廠區面積13.75平方公里,1993年擴建三期工程,增為18.98平方公里。寶鋼依託上海雄厚的工業、技術基礎,倚江臨海,水陸運輸通暢,與上海市區、長江沿線及長江三角洲城鄉聯成一體,直接面向國內外市場。
寶鋼所在的這一方土地,記錄著中華民族一百多年來,飽受侵凌,反抗、失敗,再鬥爭直至勝利、重振的歷史足跡。一百五十多年前,帝國主義列強開始軍事侵略日趨衰敗的中國,民族英雄陳化成率部在吳淞口誓死抗敵。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人民又兩次英勇抗擊由此登入入侵上海的日軍,譜寫了“一·二八”、“八·一三”抗敵的英雄篇章。1949年春天,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南下,在這裡展開了解放上海的寶山殲滅戰。如今,又在這裡興建起顯示中華民族重振雄風的現代化大型企業——寶鋼。
寶鋼建設於改革開放起始之時,成長於改革開放深入發展之際。從1977年1月醞釀籌建,到1978年12月23日,即中國當代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閉幕後一天,舉行了為寶鋼工程奠基的動工典禮。在1985年9月完成一期工程、1991年6月完成二期工程後,1993年鋼鐵生產全面達到或超過了設計水平,同時展開三期工程建設,力求在本世紀內形成1100萬噸鋼的規模,並達到年產粗鋼1200萬噸。中國人民懷著實現國家現代化的強烈願望,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國務院決定建設寶鋼工程後,抓住時機,集中優勢的人力、財力、物力,引進先進技術,埋頭實幹,艱苦創業,高起點地建成了寶鋼這一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國有企業,並使她以自己的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和創一流水平的實績,迅速走在全國工業企業的前列,並向世界先進鋼鐵企業的行列邁進。
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結束,中國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被重新提到最重要的議程上。
黨和政府關注著中國鋼鐵工業的命運,強調必須吸取歷史經驗,實行改革開放,一方面大力改造老企業,一方面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和管理,建設新的鋼鐵生產基地,以適應整個國民經濟新發展對基礎材料工業的要求。1977年1月,上海市和冶金工業部鑒於上海地方鋼鐵工業長期缺鐵,重新提出建設現代化鐵廠的建議。在國務院的有關部、委和上海市一起進行調查研究、醞釀建設新廠的同時,派出考察團,對已開發國家特別是日本鋼鐵工業迅速發展的經驗和技術進步狀況進行考察。1977年末、1978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國務院領導進行了兩次討論,作出在上海建設寶鋼的戰略決策。
建設寶鋼這一戰略決策,抓住以解決上海長期缺鐵問題為契機,從迎頭趕上世界先進冶金技術水平,促進全國鋼鐵工業現代化的大局著眼,決定重點建設一個大型現代化鋼鐵廠。建設寶鋼,引進外國先進技術、裝備和現代管理,充分利用國外原料資源,融通國外資金,並且在建設、生產的實踐中學習,迅速壯大自力更生的能力,帶動冶金機械、電子、電氣、能源等相關工業部門技術水平的提高,全面體現了對外開放的戰略方針。將這個大廠建在沿海城市——上海,既可通過海路利用國外礦石資源,溝通海內外市場,又擁有工業技術基礎、人才、信息、交通運輸和銷售市場等方面的優勢,有利於工程建設和生產經營,更有利於促進沿海、沿江地帶的經濟發展。這也是我國冶金工業布局上的突破。
經過1977年、1978年兩年的調查研究、規劃方案、對外談判、擇址勘察、施工準備等緊張的籌備,1978年12月正式動工興建。當時正值“十年浩劫”之後,上下都憋足了勁,要把被耽誤的時間儘快搶回來,在建設進程上急於求成,工期安排考慮不周,前期工作不夠充分,同時對“十年浩劫”給國民經濟造成破壞的嚴重程度和國家財政經濟狀況估計不足,因而動工不久,隨著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深入人心,在整個國民經濟實行調整、整頓中,寶鋼工程也進行了一系列調整:
(一)從實際出發修改原定過快的工期。1978年7月決定將1978年3月最初擬訂的第一座高爐1980年出鐵的目標改為1981年底,1979年5月又改到1982年,1980年7月再次決定延至1983年;通過全國人代會質詢、工程停緩建和反覆論證,1982年5月最後確定出鐵目標為1985年9月。
(二)1981年8月,經反覆論證,為適應國家財力狀況,將原定一氣呵成的整個工程劃分為一、二期,一期工程由停緩改為續建。1984年2月,在看準了一期工程可以按時投產,經濟效益更好的二期工程的準備工作基本就緒後,決定接著建設二期工程。
(三)為了使引進先進技術和壯大國內自製技術裝備能力更好結合以及節省外匯支出,1979年4月決定將原定引進全部設備改為主體裝備全套引進,少部分設備國內製造或與外商合作製造,一期工程國內製造部分占12%;在這個基礎上,積極消化、吸收、引進技術,使二期工程國內設計、製造或合作設計、合作製造的比例顯著提高,冷軋、熱軋、連鑄部分占43.5%,高爐、燒結、焦化部分則占86%。
(四)建設初期,工程投資概算粗略,先乾後算,實報實銷,敞口花錢。1982年4月,決定一期工程總概算為128.77億元,其中國內建設投資40.5億元,38.6億元由寶鋼工程指揮部包乾,缺額通過增產節約,自行消化;1987年底,批准二期工程總概算172.4億元,其中國內建設投資68億元由寶鋼工程指揮部包乾。結果一、二期工程都做到了概算不超,尚有節餘,避免了投資“無底洞”的危險。
(五)在中國技術進口總公司(簡稱中技公司)與日本新日鐵株式會社(簡稱新日鐵)簽訂引進成套設備契約批准生效前,通過再談判,1979年6月將原定現匯支付貨款修改為賣方貸款、分期支付,充分利用外資,避免現匯短缺的支付困難。
通過以上一系列調整,付出了一定的代價,卻使寶鋼工程的決策更加符合國情國力,保證了工程按調整後的計畫全面完成。這是貫徹執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勝利,是遵循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一次成功實踐。1985年11月,在寶鋼一期工程投產時,中共中央、國務院在賀電中指出:寶鋼的建成投產“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這對提高我國鋼鐵工業的生產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對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1979年,鄧小平曾經說:歷史將證明,建設寶鋼是正確的。十五年過去了,這個反映了中國現代化發展必然趨勢的預言,已經並將繼續為事實所證明。
通過一、二期工程建設,寶鋼已成為年產671萬噸鋼,大型化、連續化、自動化的冶煉、軋鋼現代化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現代化企業主要裝備有:4063立方米高爐二座、450平方米燒結機二套、50孔焦爐四組、300噸轉爐三座、1900毫米雙流板坯連鑄機一套、1300毫米初軋機一套、2050毫米熱連軋機一套、2030毫米冷連軋機一套、Φ140毫米無縫鋼管連軋機一套,主副原料碼頭、綜合料場,2×35萬千瓦的火力發電機組,還有與生產過程控制用計算機六十八台,以及化工、制氧、水源、水路鐵路公路運輸、環保、綠化,形成了一個技術密集、結構複雜、工程浩大的生產系統,以及為生產生活服務的外圍配套、市政設施、生活區等配套設施。
寶鋼工程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堅持對外開放,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又努力促進自力更生能力逐步壯大的特大型項目。寶鋼的技術裝備建設經歷了三個階段:從成套引進到分交、合作設計、合作製造,直到在消化吸收引進技術的基礎上,以國內為主設計製造,同時繼續密切注視國內外技術新動向,有重點的引進適用的最新技術,並著重依靠社會協作,組織開發創新。寶鋼在建設和生產過程中,按平等互利原則,有效地利用國外的智力、資金和原料資源。一、二期工程期間,日本、德國、美國、法國、盧森堡等國家的專家3578人次,按契約規定陸續到寶鋼從事施工和生產指導;同期,6282人次的中方技術、管理人員和技術工人,到國外進行談判、考察、合作設計、駐廠監造、實習培訓。近萬人次的人員往來,使寶鋼能充分利用外國智力的傳授、支持,迅速掌握當代的先進技術和管理,較快地提高員工隊伍的素質。澳大利亞、巴西、印度、秘魯、南非等國家二十多個礦點從海路供應寶鋼所需要的高品位鐵礦,保證高爐生產的原料供應。
寶鋼工程在完成基本建設工期、質量、投資額三大指標上創造了優異實績。由於實行以工程總進度為中心的網路管理,一期工程30個一級項目、234個二級項目、1152個三級項目,全部按“八五·九”一號高爐點火目標排定的日進度計畫建成投產。二期工程28個一級項目、222個二級項目和1165個三級項目,也按時完成。在工程質量上,由於積極推行全面質量管理,開展民眾性創全優工程活動,強化工程實物質量的保證體系,對工程質量進行全過程控制,特別是冶金部定期組織的嚴格檢查,使單位工程質量優良率分別達到96.7%(一期)和98.4%(二期),整個一期工程和二期的冷軋、熱軋、連鑄工程均獲國家質量獎金質獎。在投資管理上,由於在1980年通過精心核算,編制出工程定額、材料價格、費用標準等方面平均先進的單位估價,保證了1984年開始對以人民幣支付的建設費用實行按概算包乾,同時厲行增產節約,強調“重點工程重點節約”,結果在一、二期工程國內建設投資總計108.5億元中節約4.8億元,外匯投資47.8億美元也略有節餘。在國家不斷改革價格體系、調整匯率,可變因素風險較高且工期長達十多年的情況下,一個三百億元的工程做到了“四包兩保”(“四包兩保”:即寶鋼二期工程建設中實行的由工程指揮部包國內建設費用、包外匯額度、包建設工期、包形成綜合生產能力,保證投資不超,保證工程水平不低於一期),避免了重犯基本建設中“決算超預算,預算超概算”的積弊。
寶鋼工程建設成功地採用了現代施工技術和現代工程管理。在國內首先採用大規模機械化施工,動用17000多台施工機械,從水下到水上,從地下到高空,進行立體化作業,機械化施工率達到96.8%。在工程建設中,依靠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堅持系統學習消化、開發套用新的技術,整個工程施工技術是高水平的,取得一系列具有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重大成果,一期工程施工新技術獲得1989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二號高爐技術成果列入1992年“全國十大科技成就”。其中軟弱地基處理、混凝土工程技術、鋼結構及焊接技術,達到當時國際同類工程八十年代初的水平。在寶鋼建設中學習和套用現代工程管理的理論和方法,逐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六全”、“四結合”(“六全”:指寶鋼工程管理上實行全系統規劃、全目標控制、全程式組織、全方位指揮、全功能協調和全責任承擔;“四結合”:即在寶鋼工程(主要是二期工程)建設中設計、設備製造、施工、生產單位的“四方”,從設計開始各個階段實行緊密合作的“四結台”體制)的工程系統管理方式。寶鋼工程系統管理的成果,榮獲1993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實踐表明,寶鋼工程的總體設計、設備製造、建築施工、設備安裝、施工技術和工程管理是成功的,成果豐碩,有所創新,在我國工業建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在一期工程開工後,各項生產準備即納入整個建設規劃,並按照中日雙方簽訂的第四號技術協作契約(J-K契約)同步展開。通過七年嚴格而周密的生產準備,寶鋼人駕馭、控制住了這套龐大複雜的生產系統,使投產一次成功並安全、穩定運行,在分期投產後一、二年內達到設計指標。在我國改革開放的有利環境內,在全國經濟加快發展和對鋼材需求日益增長的刺激下,在企業內部技術不斷進步、經營管理深入改革和職工隊伍素質逐步提高的條件下,寶鋼的生產水平和經營效益逐年大幅度提高。國家對寶鋼的三百億元投入,正在轉化成越來越多的產出。
由於建設工期延長,生產準備贏得了更充分的時間。在人員、技術、物資、經營管理等千頭萬緒的準備工作中,人員準備是中心環節。在上海市和冶金部的直接組織和各方支援下,來自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二千多個單位的精兵強將,從五湖四海匯集到寶山,組成寶鋼生產人員的基本隊伍。這支隊伍的建設,以掌握引進技術、上崗位合格操作、保證順利投產為目標,為此,企業不斷對員工進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基本精神的教育和“三感教育”(“三感教育”:即寶鋼初期工程指揮部在全體建設者和生產人員中進行的,要樹立建設寶鋼的光榮感、責任感、緊迫感的教育活動。“三感教育”貫穿於寶鋼兩期工程建設和生產準備、投產的全過程,成為寶鋼人的強大精神動力),新技術和外語培訓,組織員工到國內各鋼鐵廠進行管理、操作的對口實習培訓,選派一部分技術骨幹到國外進行對口操作實習、回國進行傳授培訓,以及投產前集中到現場模擬訓練、崗位練兵,嚴格進行上崗前考核。正是這樣一支合格的生產隊伍,為寶鋼投產成功和生產順利進行,並在外國專家回國後獨立地操作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寶鋼從投產開始,就將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從嚴從高建成國內和世界一流鋼鐵企業的要求作為自己的建廠方向,逐步形成了“三高、一流”(“三高、一流”:寶鋼的經營戰略目標,即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成為世界一流鋼鐵企業)的企業經營戰略目標。
寶鋼堅持產品和銷售服務的高質量。寶鋼的鋼材主要是冷軋薄板、熱軋板、無縫鋼管,可用於汽車工業、石油工業、輕工家電工業、造船工業、建築和機械工業,都是國內市場緊缺的商品,在我國鋼材系列中占有重要地位。到1992年末,已煉出按契約引進的鋼種174個,開發試製新產品132種。全廠形成完整的產品標準化管理網,以國際實物標準為規範,實行全面一貫質量管理。鋼鐵產品中達到國際先進實物標準的達77%。整個生產以市場銷售為導向,對用戶特別是國家重點產業、重點工程用戶,做好售前、售後服務,認真處理產品異議,歷年來做到100%完成銷售契約。1993年全國大鋼廠用戶評價調查(用戶評價調查:由中國質量管理協會和冶金工業質量管理學會組織,對全國11家大型鋼鐵企業進行評價,於1993年8月公布)結果,寶鋼的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雙獲第一。
寶鋼追求高效率,最佳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財力。寶鋼實行以人為中心的現代管理,推行精幹、高效的勞動人事管理,追求勞動定員合理化,不斷改革工資獎勵制度,健全激勵和競爭機制,大力開發人力資源,把企業教育放在企業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面提高職工隊伍的素質,不斷激發和保護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寶鋼努力縮短和世界一流鋼鐵企業的差距,採取一系列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有效措施。到1992年,總廠定員由原設計的4萬人,縮減到2.44萬人。1993年在全廠實行每周五天(40/小時/周)工作制的同時,主體經營生產崗位再減2239人,全員勞動生產率按總產值1990年不變價計算,達到59.55萬元/人·年,按淨產值計算為40萬元/人·年,實物勞動生產率296噸鋼/人·年,人均創利稅24.6萬元/人·年。
寶鋼的一切生產經營活動落實於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不斷提高。投產第一年,就做到了“保本微利”;而後,在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換的巨觀環境中,隨著生產的增長,不斷改進經營管理,經營效益逐年大幅度提高。從1985年9月至1993年末,總計生產鋼錠加連鑄鋼坯3534.47萬噸,工業總產值570.53億元,實現利稅總額136.72億元。寶鋼的產品在國民經濟各部門被廣泛採用,並且開始進入世界市場。石油管、船板、汽車用板等11個系列產品可部分替代進口。
寶鋼在分期投產後很快取得顯著實績,依靠現代技術裝備與現代化管理的緊密結合。寶鋼在引進技術的高起點上,制定了引進、消化、開發、創新的科技工作指導方針,確定了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和科技戰略布局,組織了一支專兼結合的科技隊伍,並和廠外高校、研究院(所)實行科技合作,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在高爐裝備、冶金工藝、系統節能技術、信息系統與計算機控制技術等方面開發創新獲得成果,技術進步貢獻率1992年達到65.28%。
寶鋼從國情和廠情出發,在借鑑、吸收日本新日鐵企業管理體制的基礎上開發創新,形成了自己的適應大生產需要的社會主義現代企業管理方式。寶鋼的現代管理,有爭創世界一流企業的明確目標,按照“五個一流”(1989年11月,國務院代表、原冶金部部長李東冶在講話中,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要求寶鋼從高從嚴創建國內和世界第一流鋼鐵企業的目標,提出必須建設一流隊伍,培養一流作風,掌握一流技術,實行一流管理,生產一流產品)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爭取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的生產經營成果;實行企業內部的和企業與外部的分層次社會化專業協作,生活區社會服務設施配套建成後交地方經營管理,廠區生活後勤則組織獨立經營的企業開發總公司集中統一管理,避免了“大而全”、“企業辦社會”的模式;使生產廠能集中精力帶好隊伍,掌握信息,搞好生產經營,為社會提供適銷優質鋼材,創造最佳經濟、社會效益;加快企業經營機制轉換,管好主體,服務主體,放開輔助,搞活輔助,直接面對市場,建立了靈活的富有競爭力的適應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在生產經營主體中,實行集中、一貫管理體制和以作業長制為中心的基層管理制度,統一經營,集中管理,不斷提高效率。1993年4月,寶鋼實行的大型鋼鐵企業現代化組織管理體系,榮獲“第二屆國家級企業現代化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
由於寶鋼成功地引進和學習消化了外國先進技術和管理軟體,結合國情改革創新,形成一套現代化管理方式,因而在產品質量、勞動生產率等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和經營貢獻上走在了前列。1991年1月,被評為一級企業;1993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狀,並由中國企業管理協會審定為1993年度“全國優秀企業”(“金馬獎”)。
工程建設和生產經營上的成就,從根本上說,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全國人民支持下,經全體職工努力奮鬥取得的。
寶鋼工地上的建設隊伍,在建設前期最高達6萬餘人。最先進入工地“搶建”的是上海市的地質勘測和施工建設隊伍,為確定廠址和廠區“三通一平”打下了基礎。隨後,冶金部調遣所屬勘測、設計、研究院所,冶金建設公司和基建工程兵陸續進入工地,和上海市的建設隊伍一起,分別組成十個分指揮部和設計口,承擔起主體工程的全部任務,在工程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以埋頭實幹,艱苦奮鬥,嚴格要求甚至苛求的傳統精神進行現代化施工。1982年以後,上海市屬建設隊伍陸續回市區承擔日益繁重的市政建設,基建工程兵00029、00039部隊撤編、集體轉業,五冶、十三冶、十九冶上海分公司(1986年5月經冶金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同意,成建制改組為寶鋼冶金建設公司,簡稱“寶冶”)和二十冶總計約4萬人的建設隊伍成為寶鋼工地上的主力軍,繼續完成了一、二期主體工程的施工任務;並在十多年的實踐中鍛鍊成一支技術精湛、裝備精良、敢打硬仗,並能組織現代化施工的建設隊伍。
寶鋼3.1萬餘人的職工隊伍(1992年底,寶鋼31774名職工中,包括為三期生產準備人員2128名,寶鋼工程指揮部及所屬單位人員1063名,企業開發總公司4158名;寶鋼總廠一、二期生產及輔助人員實有24425名)是一支政治、文化素質較高、技術結構較好、以中青年為主體的現代工人階級隊伍。1.2萬餘名共產黨員、共青團員是整個隊伍的政治骨幹。在幹部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占71.5%,中級專業技術職稱以上的占54.7%,26~54歲的占81%(其中26~45歲占總數52.6%);在工人中,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畢業以上的占60.6%,高、中級技工占83.8%,21~50歲的占93%(其中21~35歲占總數57.5%)。
寶鋼一直堅持在物質文明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中建設職工隊伍,提出了“思想好、技術精、作風正、紀律嚴”的目標,作為在政治品質、職業道德、技術業務、文化素養、精神狀態和自我約束能力等方面隊伍建設的規範。生產準備期間,人員準備是關鍵;投產後,全面提高隊伍素質和培養吸收人才、建設一流隊伍,又擺在建設一流企業的首位。整個隊伍建設是企業現代經營管理的基礎。
寶鋼一直重視從政治上、作風上、技術上加強對全體職工特別是幹部隊伍的建設。十多年來,一方面,組織廣大職工結合實際反覆學習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和中國共產黨的基本路線,了解中國基本國情和寶鋼廠情,提高建設和管理好寶鋼的光榮感、責任感、緊迫感和危機感(寶鋼總廠投產後,以世界一流鋼鐵企業為自己的趕超目標,經常向全體職工進行“三感”教育,並增加“危機感”的內容,使大家了解世界和國內同行業的發展水平,清醒地看到鋼鐵工業技術進步的日新月異,更多地了解本廠在技術經濟指標上存在的差距,鼓勵職工分析原因,積極進取,加快趕超步伐),培育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和嚴格的紀律性,同時進行新工人上崗前的系統培訓和在職人員的崗位培訓和繼續工程教育,大力培養複合專業、多工種的技術力量,重點加強對中青年後備力量的培養;另一方面,不斷進行勞動人事制度的改革,加強科學的勞動管理和幹部管理,逐年精簡機構,減少層次,精幹配員。在充分調動職工隊伍的積極性、創造性,勤儉辦廠、多創財富的同時,不斷改革工資制度,關心職工生活福利,正確處理國家、企業和職工的利益關係,在國家對企業工資增長巨觀調控的範圍內,隨著整體經濟效益增長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職工的工資收入有較大增長,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
在職工隊伍建設中,注重精神激勵和企業文化的建設。為此,寶鋼製訂了完善激勵機制、增強企業凝聚力的一系列措施,年年表揚並獎勵“百佳”先進,鼓勵崗位成才、創造發明、多作貢獻、終身服務,在十五年建設、生產過程中,特別是在每次重大考驗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寶鋼精神,是寶鋼人的品格,是時代精神的體現。1993年7月,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為寶鋼的題詞:“繼往開來,奮勇前進”,成為全體員工的座右銘,激勵寶鋼人在創世界一流企業的道路上,不斷自我加壓,迎難而上,攀登新的高峰。
寶鋼工人階級隊伍的政治核心是中國共產黨在工程指揮部和總廠的基層黨委和各級黨組織。在工程建設伊始建立的中國共產黨寶鋼工程指揮部委員會和1979年10月建立的中國共產黨寶鋼總廠委員會,在中共上海市委、冶金部黨組和中共上海市建設系統委員會的領導下,忠實地貫徹執行中國共產黨的基本路線,結合實際,保證企業的社會主義政治方向,落實黨的方針、政策和遵守法律、法規,領導企業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造就一支自覺的工人階級隊伍;在黨的工作中實行民眾路線,圍繞中心轉,配合行政抓,帶著隊伍乾,充分發揮政治核心和保證監督作用,積極支持廠長、指揮的正確決策,維護行政領導在經營管理中的權威。寶鋼的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按照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加強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並且領導和支持工會、共青團等民眾組織,按各自的章程獨立地開展工作。
寶鋼建設、生產中的一切成就,是中共中央、國務院直接關懷、支持和領導的結果,也是全國人民大力支援的結果。
黨中央和國務院對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的第一個特大工程十分重視。在建設寶鋼工程的戰略決策形成後,中共中央的領導核心成員,黨和政府的歷屆領導人,大部分都曾來寶鋼視察、指導、鼓勵並親自過問、研究解決寶鋼工程的重大問題。
1978年10月31日,寶鋼尚未正式開工,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第一次前來視察,他鼓勵全工地建設者,要科學地勇往直前,兢兢業業,謙虛謹慎,少犯錯誤,一定要把這個項目搞上去,並要求在寶鋼建設中儘量注意節約,要出一批人才,從工人到技術人員要加緊培訓。他深情地對寶鋼人說:努力啊,全國人民對寶鋼寄予希望!1979年5、6月間,當社會上出現對寶鋼工程種種議論時,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財經委員會主任陳雲到上海調查研究,聽取各方面專家、幹部的意見;並於6月16日在北京主持國務院財經委員會全體會議,專題討論寶鋼工程問題。陳雲和李先念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陳雲肯定了寶鋼開工後成績很大,同時指出工程上馬倉促,這樣大的工程本應該用更多一點時間來考慮決定,但工程正在進行,進度是好的,應從各方面多加考慮,以彌補過去的不足。陳雲強調對這個工程要“乾到底”,“店鋪開門,不怕買賣大”,要提前練兵,嚴格要求,甚至有點苛求,要同心協力,把寶鋼建設好;寶鋼是“四化”中第一個項目,一定要做出榜樣來。1986年5月18日,陳雲到寶鋼視察,題詞勉勵寶鋼人要“埋頭實幹,從嚴要求,精益求精,不斷創新”。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1979年7月在上海說:寶鋼,國內外議論多,我們不後悔,問題是要搞好。第一要乾,第二是保證乾好。1984年2月15日,鄧小平來到寶鋼。當他看到了一期工程有把握按期投產,二期工程從經濟技術上衡量勢在必上,且準備工作基本就緒,有可能把寶鋼建設的步子邁得快一點時,果斷地提出:寶鋼二期肯定要上,而且可以提前乾,上得快一些,不要耽誤時間。鄧小平還為寶鋼題詞:“掌握新技術,要善於學習,更要善於創新。”他回北京後,在與中央有關領導談話中,專門針對寶鋼二期工程要不要提前上馬的問題指出:寶鋼二期原來安排在“七五”上馬,每年進口1000萬噸鋼材,這種局面怎么扭轉?寶鋼二期工程早投產一年,就可以少進口300萬噸鋼材,進口一噸鋼材要300美元。從長遠看,寶鋼二期是否能想想辦法,爭取早些上。寧肯借點債,付點利息,也要爭取時間。我們早一點拿到鋼材,總算起來還是划得來的。1993年以前,中共中央總書記、政治局常委,國家主席、副主席,國務院總理、副總理,全國人大,全國政協,中央軍委等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到寶鋼視察、檢查、指導過工作,給予許多重要指示,有的還為寶鋼工程投產剪了彩。在1987年8月寶鋼碼頭引橋被外輪撞斷以後,李鵬、江澤民先後趕到現場,鼓勵寶鋼人克服困難,搶修保產。
國務院有關部委和冶金部、上海市委、市政府給寶鋼工程以全面的支持和指揮。建設初期,國務院確定由副總理谷牧、建委主任韓光、冶金部副部長葉志強、上海市副市長陳錦華四人負責寶鋼工程,後來又確定由韓光任一期工程的國務院代表、李東冶任二期、三期工程的國務院代表,從總體上領導掌握寶鋼工程建設;建立了由國務院代表主持、國務院有關部委領導人參加的現場辦公會議制度,成立了以國家計委專職委員石啟榮為主任的寶鋼工程聯合辦公室,及時督促協調,解決工程建設和生產準備中的重大問題。十多年來,冶金部先後委派葉志強、馬賓、劉學新、馬成德、李非平、黎明六位副部長常駐現場,兼任工程指揮部的主要領導;冶金部專門成立寶鋼辦公室,和各司局一起具體指導、檢查,協調解決了大量問題。上海市在寶鋼工程建設初期,承擔起領導工程建設的主要責任;後來一直全力配合、支持工程建設,並相繼由林乎加、韓哲一、陳錦華、汪道涵、朱宗葆、黃菊、顧傳訓、蔣以任等黨政領導人分管寶鋼工作。上海市有關各委、辦、局負責人前期參加了工程指揮部的領導工作,中期以後改設兼職指揮制度,繼續支持、指導工程建設。並有副市長主持,定期召開兼職指揮會議,討論研究寶鋼建設中需要上海市幫助解決的一些重大問題。上海市專門成立寶鋼地區辦事處,寶山縣和嗣後建立的吳淞區、寶山區,一直配合、支持寶鋼建設,加強社會服務。國家計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及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積極籌措寶鋼建設資金,按年度重點投資,不留缺口。國務院重大裝備辦公室把二期工程設備研製列入重點攻關計畫。外貿部和中技公司承擔了為寶鋼引進國外設備的工作。國家物資總局千方百計落實所需物資。煤炭部和鐵道部、國家經委共同努力,為保證煤炭供應,在山西大同、安徽兩淮等地新建改建了39座洗煤廠和6個礦井。冶金部興建23項配套工程,包括江蘇船山石灰石礦、南京白雲石礦和東海蛇紋石礦,上海和遼寧、河南、山東、福建、山西等省市的耐火材料,江西、吉林、浙江的鐵合金。交通部專門建設了寧波北侖港礦石中轉碼頭和安徽裕溪口煤碼頭;在運輸十分緊張的情況下,鐵路、遠洋、長航、民航等運輸部門和上海港、海關克服困難,為寶鋼的引進設備、原料、燃料及其他物資運輸開了綠燈。
寶鋼工程建設得到全國各省市人民和兄弟單位的參與和支援。來自全國冶金系統的1000名地質勘察人員、1100名設計人員和4萬多名施工建築人員,參加了寶鋼工程建設。山東、浙江、江蘇組織民工像解放戰爭中支援前線那樣,將寶鋼急需的1400萬噸砂石料送到工地。上鋼、鞍鋼、武鋼、攀鋼等廠支援人才和鋼材,東北三省、福建、江西支援木材,四川提供鋁合金,太原、大連、山海關、河北褡褳等地和武鋼支援製作鋼結構和機電設備。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動員全市各行各業全力支援寶鋼,寶山月浦一帶的二千戶農民,在市、縣政府的妥善安排下,迅速搬離自己的家園,為寶鋼讓地。上海的建設隊伍突擊完成了寶鋼工程的開工準備工作,並承擔部分施工任務。31位著名科學家、經濟學家組成的寶鋼顧問委員會和上海市雄厚的科學技術力量,是寶鋼的強大技術後盾。
寶鋼是舉國上下集中力量辦成的一件大事,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1993年,在鄧小平視察南方講話後,整個國家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邁開大步。寶鋼在這一年也取得了更大的發展。
(一)1993年,寶鋼產銷兩旺,跨入了全面達到年設計產量的新階段。全年產鐵656.6萬噸、鋼錠加連鑄鋼坯698.4萬噸(折合鋼水722萬噸)、無縫鋼管50.2萬噸、熱軋鋼板405萬噸、冷軋鋼板210.2萬噸,第一次全部達到設計水平並略有超過,其中高難度、高附加值鋼材占三分之一,達到國際先進實物質量水平的占四分之三。全年節能降耗有新進展,噸鋼可比能耗790公斤,比1992年降低17公斤,轉爐工序保持負能煉鋼。全年完成銷售額181.8億元,實現利稅58.15億元,比1992年增長117.8%;鋼材出口39.7萬噸,加上“以產頂進”,創匯達4.9億美元,比1992年增長87.8%。契約(包括占全部商品鋼材41.68%的統配契約)完成率100%,榮獲1993年“全國用戶滿意企業”金牌。寶鋼朝著建成世界一流鋼鐵企業的目標又前進了一大步。
(二)1993年,寶鋼開始了擴大建成千萬噸級鋼鐵企業的第三期工程。1992年8月,國務院批准的寶鋼三期工程,預計到2000年前基本建成,三期工程建成投產後,全廠產鋼能力將超過1100萬噸。三期建設主要項目有:4350立方米三號高爐一座(寶鋼三號高爐,基本由國內設計、製造,從1991年1月1日開始打樁,1991年7月動工建設,1994年9月投產),450平方米燒結機一台,50孔焦爐四座,250噸頂底復吹轉爐二座,雙流板坯連鑄機二台,150噸超高功率直流電弧爐一座及六流弧型方、圓坯連鑄機一台,1580毫米熱軋帶鋼機一套,1420毫米、1550毫米冷軋帶鋼軋機各一套,冷軋矽鋼片軋機一套,以及35萬千瓦發電機組一套、14.5萬千瓦熱電機組一套。工程投資全部由寶鋼自籌。1993年12月23日,在慶祝寶鋼建設15周年時,1580毫米熱軋工程奠基動工。寶鋼將以一個在產品質量、技術水平、勞動效率、企業制度、經濟與社會效益和勞動者素質諸方面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現代企業形象,邁入二十一世紀。
(三)寶鋼企業集團在1993年有大發展。1992年3月17日,經國家體改委、國家計委、國務院經貿辦確認,將1988年成立的寶山鋼鐵聯合(集團)公司組建成寶鋼集團,成為全國第一批大型企業集團試點單位之一。寶鋼集團已形成比較規範的組織形態:以寶山鋼鐵(集團)公司為核心企業,採取全資、管理劃轉、控股等方式組建“六統一”的緊密層企業14家,半緊密層企業6家,多年來形成良好協作、優勢互補的企事業單位即鬆散層企事業46家。寶鋼集團多元產業的規模和功能有較大擴展,初步形成六大產業系列:(1)鋼鐵產品系列;(2)冶金工業設計、施工建設系列;(3)冶金工藝裝備科研系列;(4)冶金設備設計、製造系列;(5)國內外貿易系列;(6)生產輔助、生活輔助系列和其他第三產業。從1993年起,寶鋼集團實行計畫單列,成立集團財務公司和集團國際經濟貿易總公司,並取得一定的外派人員審批權。集團積極跨國經營,拓展海外事業,在日本、德國、美國、俄羅斯、南非,澳大利亞、巴西和香港已經建立或正在籌建的獨資或合資的貿易公司、辦事處11個,在國內和外商、港台商合資組建26家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的設計公司及生產企業。寶鋼根據全國冶金工業發展的需要,還積極承擔起建設新的鋼鐵生產基地的任務。“九五”期間,將與浙江省合作,採用冶金新技術,建設年產160萬噸鋼的寧波鋼廠;同時擬與廣東省合作,在湛江籌建跨世紀的特大型鋼廠。寶鋼今後在全國冶金工業發展中,將在技術、管理、人才、資金等方面發揮“新的基地”作用。
寶鋼是一個新興企業,歷史很短。寶鋼人既看到已經取得的顯著成績,看到取得成績的原因,更看到自己的弱點、缺點和不足,看到和全國加快現代化發展提出的新要求之間的差距,看到和世界上快速發展的新技術之間的差距,並且正為縮短差距、儘快趕上和達到世界一流企業竭盡全力。寶鋼人將從短短的歷史回顧中受到鼓舞,汲取經驗教訓,引為鑑戒,繼往開來,奮勇前進,創造更輝煌的前程。

編後記

1989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決定編修社會主義新方誌,《寶鋼志》列入專業志計畫。是年8月,寶鋼工程指揮部、寶山鋼鐵總廠聯合組成《寶鋼志》編纂委員會,由指揮部、總廠的領導和有關部門同志組成;同時,聘請十多位離退休老領導擔任顧問。編委會主任由冶金部副部長、寶鋼工程指揮部總指揮、寶鋼總廠廠長黎明擔任。10月,編委會舉行首次全體會議,上海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主任、原中共上海市委書記鐘民和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主任吳雲溥出席會議指導。會議制訂了《編纂<寶鋼志>工作暫行規定》,原則通過《寶鋼志》綱目提要;確定有關編委擔任《寶鋼志》各篇編審負責人,明確編志日常的組織、管理、協調等工作由寶鋼志辦公室負責等事項。
1990年初,編修《寶鋼志》工作正式啟動,首先用一年時間重點展開資料收集工作。為此,我們組織了400餘人專兼職結合的修志人員隊伍,從檔案、文書、書籍、報刊、《寶鋼志》史料和採訪中廣徵博集,共摘抄、製作資料卡片1.7萬餘張,約600萬字。
1991年3月,編委會舉行了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第一副主任姚秉楠、市建設系統地方志指導小組常務副組長汪德基到會進行指導。會議同意《寶鋼志》記載的下限由原定的1990年延伸至1991年底;通過《纂輯<寶鋼志>資料長編的內容和規範》,並研究修改《寶鋼志》綱目結構,責成《寶鋼志》辦公室在會後同各編審負責人對綱目作進一步修改、完善,使之能成為纂輯資料長編的依據。會上,編委會主任黎明指出:“寶鋼是一個現代化的鋼鐵聯合企業,一流的工廠要有一流的志書。一部《寶鋼志》要科學地、生動地記載寶鋼建設、生產、管理過程中各種具體的事,要寫出特色來,寫出經驗教訓。”
在開展纂輯資料長編工作中,我們多次邀請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和建設系統地方志指導小組的專家來輔導。1991年底,我們組織開展各篇志文試寫和試寫稿的評議修改。在編審負責人的主持下,多方聽取意見,對綱目結構作了適當調整。有的篇章大修改五次,其它篇章一般也有二至三次修改。至1992年底,共纂輯資料長編七分冊、260萬字,並撰寫各篇志文試寫稿80萬字。
1993年進入全書總纂階段,我們組建了精幹的專職總纂隊伍,組織十多次各個層次的座談會,研究《寶鋼志》綱目的進一步修改,力圖使《寶鋼志》能更加體現時代特徵和寶鋼特色;同時還研討了《寶鋼志》總纂工作的計畫和方法。
調整後的綱目和總纂工作計畫,在1993年7月2日編委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獲得通過。會議決定將《寶鋼志》記載的年限下伸至1992年,以便完整地反映寶鋼一、二期工程建設和生產經營發展的實績。並決定成立以《寶鋼志》顧問和部分編委成員為主體的專業評審組,指導、促進總纂工作,邊纂寫邊評審,以保證志書質量。嗣後一年多時間內,總纂組全體成員辛勤耕耘,在各方面積極配合下,有效地“搶出”一、二稿,反覆修改以至調整、重寫出三、四稿。其間,組織了三次較高層次、較大規模的評議、評審活動:1993年9月,由各專業評審組評議《寶鋼志》第一稿;1994年3月,由建設系統所屬各局對《寶鋼志》第三稿進行評議;1994年7月,《寶鋼志》全體顧問和被邀請的上海市地方志專家、學者就《寶鋼志》第四稿進行評審。1994年6月,我們把《寶鋼志》第四稿送給國務院代表韓光、李東冶,國家計委陳錦華、石啟榮,以及冶金部和上海市曾擔任過寶鋼指揮、書記、廠長職務的老領導共43位,請他們審閱。同時,又組織寶鋼的助理、副總、綜合部門領導和部分離退休幹部等,舉行了十多次評審座談會,對《寶鋼志》稿進行評議,認真而廣泛地聽取對《寶鋼志》第四稿的意見和想法,不斷提高志書質量。在此基礎上,又修改形成了《寶鋼志》第五稿。
1994年12月29日,編委會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上海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林克,上海市地方志審定委員會主任李家齊,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主任黃美真和副主任曹憲鏞,市建設系統地方志指導小組副組長陸文達等,應邀出席指導。經過各編委、顧問近兩個月審閱《寶鋼志》第五稿的準備,會議原則通過《寶鋼志》第五稿。
1995年1月12日,《寶鋼志》第五稿在上海市地方志專家、領導參加的《寶鋼志》市級審定驗收會議上,原則同意定稿。認為《寶鋼志》第五稿“指導思想正確,資料充實,記述清晰,體例結構符合編纂新方誌的要求”,“在反映寶鋼作為我國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特色、具有我國改革開放年代的時代特點方面,比較成功。”而後,總纂組依據編委會和審定驗收會議的意見進行認真的增刪、調整。2月20日,形成了《寶鋼志》第六稿(定稿),報送上海市地方志審定委員會驗收,並交付出版。
在《寶鋼志》編纂過程中,從資料收集至志稿審閱,我們始終得到中共中央、國務院有關部、委、辦和冶金部、上海市有關司、局、委、辦領導的關心、支持和幫助。
在建造這一巨大文化系統工程時,有著豐富工作經驗和文化修養的《寶鋼志》顧問們不辭勞苦,有求必應,幫助解決修志中碰到的疑難問題,在政治上、史實上協助把關,以至參與動筆修改。他們既是修志工作的指導者,又是《寶鋼志》的創作者。《寶鋼志》的編纂還得到上海市地方志專家們的重視,給予熱情指導和幫助。
在《寶鋼志》編委會的正確領導下,寶鋼各級領導和專、兼職修志人員發揚謙虛謹慎、實事求是,一絲不苟,連續作戰,講究實效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難,精心收集和核實資料,撰寫和反覆修改志稿,直到成功。《寶鋼志》歷經五載,五易其稿,這是寶鋼人發揮集體智慧、共同創作的結晶。這是寶鋼的第一部志書,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獻給當代和後代的一份珍貴史料,供各方研究、借鑑、糾訛、匡正。

著作權頁

發行者
新華書店上海發行所發行
排版者
上海民眾印刷廠
印刷者
利豐雅高製作(深圳)有限公司
開本
889×1194mm.1/16
印張
38.5
插頁
68
字數
850,000
印數
2000冊
國際書號
ISBN7-5325-2010-2/Z·289
定價
288.00元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上海瑞金二路272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