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華山自然保護區

寶華山自然保護區

1981年8月江蘇省人民政府127號文批准建立寶華山自然保護區,該區位於長江南岸江蘇省句容縣境內,滬寧鐵路龍潭鎮以南的寧鎮山脈中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寶華山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江蘇省句容縣境內
  • 占地面積:約2500畝
  • 成立時間:1981年8月
  • 海拔:最高峰396米,周圍低山高度200米
  • 年降水量:961毫米
地理位置,自然條件,植物資源,

地理位置

範圍東至黃泥宕,南至老鴉山,西至五貴橋,北至貴人峰,面積約2500畝。是江蘇省七個自然保護區之一,已載入1983年《中國百科年鑑》。該區為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區。在保護區範圍內堅決制止毀林開墾,砍柴放牧,挖砂取石,加強撫育管理,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拯救某些瀕於絕滅的生物種源,保護生態平衡。
景觀圖景觀圖
生物地理分區屬2.14.5和1(1)4A(1)。面積140公頃。

自然條件

寶華山峰低坡緩,山體東西定向、最高峰海拔396米,周圍為低山,高度在200米左右。氣候年均溫15.4℃,1月均溫1.4℃,7月均溫29.7℃、極端低溫—13℃,極端高溫40℃。四季明顯;無霜期全年為233天,只冬季在北方特大寒流影響下,土壤表層有短時的凍結,一般對植物不會造成危害,年降水量961毫米,7—8且份最多,可達全年降水量的一半左右。土壤為在石灰,岩、砂岩和頁岩上發育形成的棕壤土。

植物資源

區內維管束植物打124科352屬529種,其中蕨類植物4科6屬6種、裸子植物4科6屬7種、被了植物116科340屬516種。區系成分以各類植被優勢成分計算,以東亞分布區類型為主,占57%;中國特有類型次之,占25%;其次為溫帶、熱帶類型、系以亞熱帶、熱帶分布為主。這表明保護區植被在區繫上具有明顯的亞熱帶特點,向時也反應出一定的過渡性。地帶植被類型為落葉常綠落葉闊混交林,這可從殘存的數十株大樹和歷史記載令得到證明。森林主要常綠樹種有青岡櫟、苦儲、紫郴、冬青等。主要落葉樹種有麻櫟、栓皮櫟、悴、朴、槭等,針葉樹有馬尾松。現有植被由於原有植被屢道破壞,常綠落葉闊葉林演變為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灌叢、草從以至荒山棵地等。
寶華山歷史上曾是北亞熱帶生物資源較豐富的地區,雖屢遭破壞,但以隆昌寺為中心的2500多畝範圍內,目前地帶性植被仍保存較好,常綠樹種有青剛櫟、紫楠、冬青等,落葉樹種有南京椴、糯米椴、三葉槭、野核桃、栓皮櫟、五角楓等,此外,毛竹、油茶、茶葉栽培歷史悠久。目前已知該區植物有500多種,這些天然植被資源是反映自然歷史的最好標誌。古剎隆昌寺周圍,現尚有27株銀杏樹,樹齡一般在400年以上,最大的胸徑100厘米,高過30米,已屬罕見。
寶華玉蘭,是自然保護區內特有的珍稀樹種,屬亞熱帶地帶性植物,其特徵:在春寒料峭中先花後葉,花大如蓮,花瓣白色。莖部微帶紫色,芳香濃郁,葉倒卵形,樹皮呈灰白色。此樹至1980年全縣只剩母株26株。分布寶華山自然保護區內20株,紅衛區5株,秦庵區1株。自1981年在人工搶救下精心採種,年采1~2斤,1984年對母樹採取特殊保護措施。1984~1985年共採種20斤,現已培育苗木33780株,售銷省內外。
1984年以來,縣內還注重採集三葉槭、紫楠、青剛櫟、苦櫧、南京椴、糯米椴等瀕臨滅絕的珍稀樹種。1985年培育苗木千餘株,並有計畫地在自然保護區內成片栽植,為儘快恢復北亞熱帶歷史植被作出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