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福凱,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雲南騰衝人, 祖籍浙江杭州,生於1963年,醫學微生物學家和熱帶蟲媒傳染病專家。研究生學歷,博士,美國耶魯大學3年博士後學習、研究經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寶福凱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雲南騰衝
- 出生日期:1963年
- 職業: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 畢業院校:昆明醫學院
一般情況,主要研究方向,學術論文與書籍,主要學術活動,
一般情況
1980年騰衝四中畢業,1985年昆明醫學院醫學系本科畢業,1987年研究生畢業,2002年-2005年在美國耶魯大學從事博士後學習和科學研究工作,2009年,2012年在泰國Mahidol大學,2009年、2011年、2012年宋卡王子大學從事學術交流,考察泰國熱帶醫學和熱帶傳染病研究經驗。
現任昆明醫科大學生物學與免疫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熱帶醫學研究所所長,病原生物學學科帶頭人,昆明醫學院實驗動物質量檢測站技術總監、微生物檢測室主任。雲南省高校熱帶傳染病重點實驗室主任,雲南省公共衛生與疾病防控協同創新中心理事會理事、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系美國微生物學會(ASM)、美國紐約科學院(NYAS)、美國螺旋體研究會會員,WHO Stop TB Partnership 成員,中國微生物學會臨床微生物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和細胞內細菌學組主任委員、國際華夏醫藥學會副會長、中國免疫學會會員、雲南省免疫學會理事,雲南微生物學會理事。
長期從事醫學微生物學、免疫學教學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蜱傳蟲媒病原體和蜱傳蟲媒傳染病(tick-borne pathogens and tick-borne infectious diseases)的病原學、免疫學、流行病學、致病機理、分子生物學與基因組學,結核病病原學與免疫學;對Lyme 螺旋體、立克次體、埃立克體與無形體有較深入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作為主要成員參加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和美國NIH項目4項,主持或參加過過多項雲南省科技計畫項目、攻關項目、省自然基金、青年基金、教育廳基金項目的研究。至今發表論文及綜述120多篇,其中國際權威雜誌《Nature》1篇,《Cell》1篇,《J Exp Med》1篇,《J Infect Dis》1篇;SCI收錄12篇,影響因子累計達89.8;獲發明專利3項(排名第二);副主編、參編本科教材、專著5部。
主要研究方向
1)熱帶蟲媒傳染病的病源學、免疫學、流行病學、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防治;研究對象包括萊姆病螺旋體、立克次體、無形體、埃立克體、登革病毒和西尼羅病毒等。
2)結核分枝桿菌和結核病病原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
學術論文與書籍
至今發表論文及綜述80餘篇,其中,國際權威雜誌《Nature》 1篇,《Cell》 1篇,《J Exp Med》1篇,被SCI收錄12篇,影響因子累計達87.8。已獲發明專利證書3項(排名第二);參編本科教材、專著5部。
主要學術活動
1、主持或作為主要成員參與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美國NIH項目(4個),以及雲南省科技攻關項目、計畫項目、面上項目等十多個項目的研究。
2、研究內容包括萊姆病螺旋體、立克次體、無形體、埃立克體和西尼羅病毒,及結核分枝桿菌與結核病,在蟲媒傳染病尤其是萊姆病致病機理方面開展了較為深入系統的研究工作。其中參與的重要發現包括:證明伯氏疏螺旋體外膜蛋白OspA是一種粘附素(adhesion),對螺旋體在硬蜱中腸(midgut)定居至關重要,並發現硬蜱中腸腸腔表面蛋白TROSPA是OspA的受體;發現蜱唾液腺蛋白Salp15協助伯氏疏螺旋體感染哺乳類動物; 發現伯氏疏螺旋體膜蛋白bmpA和bmpB介導螺旋體在關節的定居及關節炎的發生,這些發現有助於深入了解萊姆病的傳播特徵和致病機理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研究結果分別發表在國際權威雜誌《Nature》(2005年)、《Cell》(2004年),《J Exp Med》(2008年)。
3、至今發表論文及綜述80多篇,其中,被SCI收錄12篇。影響因子累計達87.8。已獲發明專利證書1項(排名第二);參編本科教材、專著5部。
4、國內6家核心期刊編委或長期審稿人和國外24家國際英文同行評議雜誌(包括10份SCI雜誌)共同主編、副主編或審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