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真齋法書贊》按分類法著錄了岳家家藏舊帖,岳珂以每帖跋語後系贊語的形式,不僅論述了每帖的用筆、結體、精神,並且詳細記錄了其來歷、印識、裝裱等內容,在宋代書論中具有獨特地位,為研究宋朝歷史、宋代書畫鑑藏提供了大量史料。
基本介紹
- 書名:寶真齋法書贊
- 作者:岳珂
岳坷編撰《寶真齋法書贊》,其書較早已見董史《皇宋書錄》引用。明代纂輯《永樂大典》時(1403-1409),尚見引據。逮至清代纂修《四庫全書》時(1773-1784),已是“原本久佚”,因此《四庫全書·子部八·藝術類一·書畫之屬》收錄的《寶真齋法書贊》二十八卷,乃是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錄出。可惜原本為《永樂大典》割裂分系,不僅卷目已不可考,而且原有總贊因《永樂大典》之編“無可專屬”而“皆棄不錄”,因此《四庫全書》所輯之本,乃就《永樂大典》所錄之僅存者,排比推求,重新分類編次而成。所幸有賴《四庫全書》之修,使得在《永樂大典》遭劫之餘,數百年後人依然能一窺《寶真齋法書贊》之大概。其中見於清乾隆年間救修《欽定重刻淳化閣帖》的部分法帖,其釋文已被四庫館臣釐訂駁正,間有參差歧出數說皆通者,則並存參用。可見傳世二十八卷已非完本,更非原本之貌。
《寶真齋法書贊》當非一時一地之作,乃是陸續就家藏法書和所得諸帖,先撰贊語,再出帖跋,而後編次,最後撰成總標、總贊。當然,淨稿成書之際,必定再行刪潤,此著述之慣例也。
傳世《寶真齋法書贊》二十八卷,主要有《四庫全書》本、《武英殿聚珍版叢書》、《叢書集成》初編本等。又,《中國書畫全書》第二冊著錄,乃以福州修補武英殿聚珍本為底本,參校叢書集成本等斷句排印。
傳本《寶真齋法書贊》二十八卷共收東晉、南朝(梁、陳)、唐、五代、北宋、南宋凡二百零九家(重出者六家已剔去),總計七百七十九帖(種),而且均為岳霖、岳珂兩代先後收藏所得的名家法帖(岳珂目為真跡者)。據筆者初步統計,其中包括著名的《唐摹萬歲通天帖》和被岳珂視為“先君秘笈第一物”的《米元章<曹子建應詔詩帖>》在內,約三十種左右經岳霖收藏(部分散出後被岳珂重得),其餘均為岳珂歷年精心收購之物,而且包括了大量曾經是宣和、紹興兩內府的藏品。
傳本《寶真齋法書贊》二十八卷共收東晉、南朝(梁、陳)、唐、五代、北宋、南宋凡二百零九家(重出者六家已剔去),總計七百七十九帖(種),而且均為岳霖、岳珂兩代先後收藏所得的名家法帖(岳珂目為真跡者)。據筆者初步統計,其中包括著名的《唐摹萬歲通天帖》和被岳珂視為“先君秘笈第一物”的《米元章<曹子建應詔詩帖>》在內,約三十種左右經岳霖收藏(部分散出後被岳珂重得),其餘均為岳珂歷年精心收購之物,而且包括了大量曾經是宣和、紹興兩內府的藏品。
【臣】等謹案,《寶真齋法書贊》宋岳珂撰,珂字肅之,號亦齋,又號倦翁。鄂國忠武王飛之孫,敷文閣待制霖之子。歷官戶部侍郎,淮東總領。是書以其家所藏墨跡,自晉、唐迄於南宋,各系以跋而為之贊。其祖父手跡則別為鄂國傳家帖附之於末。珂處南渡積弱之餘,又承家難流離之後,故其間關涉時事者多發憤激烈,情見乎詞。至於諸家古帖,尤徵人論世,考核精審。其文亦能兼備眾體,新頴百變,層出不窮,可謂以賞鑒而兼文章者矣。珂所著《桯史》、《金陀粹編》、《愧郯錄》諸書,世多傳本,獨是編諸家皆未論及。惟米芾外紀所引《英光堂帖》載其一條,即珂所刻米芾墨跡,其文視此稍略,蓋彼為帖後跋尾,此則編輯以成書,猶歐陽修《集古録》有真跡集本之異也。原本為《永樂大典》割裂分系,其卷目已不可考。今就其僅存者排比推求,大抵以類分編。首以歷代帝王,次晉真跡,次唐摹,次唐五代至宋真跡。而唐摹又自分二王及雜跡,五代又先以吳越三王,宋則終以鄂國傳家。每類之首有總標,如吳越三王判牘,鄂國傳家帖,可以考也。總標之下先系以總贊,如唐摹二王之貞觀煟興云云,無名氏帖之非紀錄不概云云,可以考也。其總贊無可專屬,《永樂大典》皆棄不錄。惟此二首連前後帖尾,幸而得存,猶可尋當日體例耳。所類諸帖,晉、唐以前,簡幅省少,帖各為贊。南北宋人篇翰繁多,則連類為贊。而每帖之或真或草,幾幅幾行,題記塗乙,又附註於分標之下,約略編次,尚可二十八卷。其間遺聞佚事,可訂史傳之是非;短什長篇,可補文集之訛缺。如朱子儲議一帖,辨論幾及萬言;許渾烏闌百篇,文異殆逾千字,於考證頗為有功。且所載諸帖,石刻流傳者十僅二三,墨跡僅存者百鮮一二,皆因珂之匯集以傳,其書泯沒零落逾數百年,遭遇新地右文,得邀裒輯,復見於世,可謂珂之大幸,亦可謂歷代書家之大幸矣。 至於前賢法帖釋者聚訟,珂所載亦間有異詞。其已經欽定重刻閣帖釐訂者並敬遵駁正間,有參差歧出,數說皆通者,亦並用參存,不沒其實焉。乾隆四十九年十月恭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