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珀(Blancpain)“50尋”飛返計時自動上弦手錶,18K玫瑰金表殼有防磁裝置。手錶的計時按鈕可在水下300米處進行操作。
新的難題――防磁
早期容易碰到電磁問題的人大多是飛行員以及經常接觸電子儀器的工程師。地球本身就是一個超級大磁場,而受磁場的影響鐵製品會發生所謂的“磁化” 問題――手錶中的鋼鐵材料、尤其是遊絲、擺輪等特別容易產生磁性,從而擾亂了手錶內部機械的運行,造成手錶走時大大失準。在最早的手錶上,因為地磁較弱難 以產生比較大的影響,但隨著機械、尤其是電子儀器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那些必須在超過日常的強磁場環境下工作的人如飛行員等的手錶就特別 容易遭遇“磁化”問題。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人們逐漸發展出了一系列防磁技術:使用非磁性的材料製造機芯,或者用防磁的軟鐵罩將手錶機芯包裹起 來,由於後者不要求改動機芯的結構,因此比較受表廠的歡迎。
早期容易碰到電磁問題的人大多是飛行員以及經常接觸電子儀器的工程師。地球本身就是一個超級大磁場,而受磁場的影響鐵製品會發生所謂的“磁化” 問題――手錶中的鋼鐵材料、尤其是遊絲、擺輪等特別容易產生磁性,從而擾亂了手錶內部機械的運行,造成手錶走時大大失準。在最早的手錶上,因為地磁較弱難 以產生比較大的影響,但隨著機械、尤其是電子儀器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那些必須在超過日常的強磁場環境下工作的人如飛行員等的手錶就特別 容易遭遇“磁化”問題。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人們逐漸發展出了一系列防磁技術:使用非磁性的材料製造機芯,或者用防磁的軟鐵罩將手錶機芯包裹起 來,由於後者不要求改動機芯的結構,因此比較受表廠的歡迎。
提起防磁手錶,兩個從上世紀中出現的產品2已經成為這方面的典範――1955年萬國表(IWC)推出了首款工程師系列手錶 (Ingenieur)。該表的錶盤等零件大量選擇了防磁材料,還用軟鐵罩將機芯包裹了起來。按照普通的防磁標準,手錶在強度為4800A/M的磁場環境 下每天快慢不超過30秒就算合格,而工程師則可以抵禦24,000A/M的超強磁場。
另一個與之幾乎同時誕生的防磁手錶是勞力士的MILGAUSS,其防磁能力達到80,000A/M。該表最早有著可以旋轉的外圈,有點像是特別 款式的潛水錶,70年代以後去掉了這個旋轉外圈,甚至連日曆都沒有了,成為了一款樸實無華的手錶。但幾乎完全封閉的機芯――只有表把與時分秒針的兩個小 孔,其餘部分都被軟鐵罩使之擁有抵抗1000高斯磁場的能力。有行家將它放在醫用核磁共振儀的環境下使用,也能夠精準無誤,防磁達到了極限。
如今的現代生活方式中,手錶暴露在強磁場下的機會會很多,而日常的電腦、手機等也時時刻刻地影響著人們。雖然類似與遊絲這樣的“敏感材料”的抗 磁能力有了極大的提高,而且手錶一旦發生磁化的情況也很容易去專用的機器上“退磁”,但對於那些要求極高的收藏家以及相關特殊行業的從業者來說,防磁還是 一項挑戰極限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