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源禪寺建寺年代,最早可追溯至隋末唐初的貞觀元年(627年)。據原寺內老法師們的流傳,該寺乃太宗皇帝李世民所敕建。文革前寺中有一古碑,載約太宗昔日在軍中為秦王時,一朝患病久治不愈。乃令部下敬設佛像以禱之,以是因緣遂安寧。後統天下,念報佛恩,即頒敕天下諸州各郡,大興土木廣修寺宇,以示國威而德施於政,在其繁榮昌勱的佛教黃金期,寶源寺也就應運而生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寶源寺
- 外文名:Schroder Temple
- 建寺年代:唐初的貞觀元年
- 建寺者:高僧釋道禪
- 敕建者:李世民
高僧釋道禪奉指修寺,成為寶源寺第一代開山始祖。祖師於此最初乃結廬靜修,自是而後廣結法緣,威望日高。逐漸發展為“千僧雲集”的盛世海會,並自然形成寶源禪寺歷史之初的全盛階段。寶源禪寺為湖南漢傳佛教,禪宗五家之一“臨濟”宗法派的禪院,是一座古老的祖師道場。原有“臨濟正宗”之石額榜于山門寺首上,毀於文革。寶源禪寺與本境醴東之明蘭、楊道、溈山、南之元岩、龍山此六處,在古時皆為邑中弘道傳律的叢林祖跡。其宗風普被,均盛極一時。
寶源禪寺的地理位置,坐北朝南。其四周山勢崢嶸,蔚為壯觀。處於寺東之石牛山,與西鄰之石馬山對稱媲美。前有城門山,後則錦旗山。縱觀群山之組合,猶如一盛大的蓮花。寺在群峰內,好像“花開現佛”。天生聖景,靈氣所感。
寶源寺的自然景觀中,除了小橋、流水、青山外,還有白塔。其一為矗立於寺後高聳雲天的慧芳禪師塔,又一為寺西塔園內天詠禪師塔。慧芳禪師乃清代康熙至乾隆間方丈,為清初天詠嘆禪師法嗣。二師於該寺的教化和振興皆影響深遠,名傾一時,同為當時的禪門大匠。至今寶源禪寺內還保存一些很好的碑卷,記載著該寺昔日一些鮮為人知的重要事件和史實。其宇體大致繁寫,楷書陰刻。雕刻技藝嫻熟,精美端莊。碑中內容,均為文言文,還有很多文采豐富且文言簡意賅之詞語佳作。如“三殿齊輝,十方普照”“上承祖制,下願護法”“緣集族中,募集戚友”等即是。
在寺藏系列古碑中,其有稽可考且時間最早的是,大清康熙四十五年和四十八年這兩塊青古碑,特厚巨實。四十八年這塊碑面拋光,字跡清晰,仍保持原刻深度,未受磨損,保存甚好。其次有道光九年的麻石碑兩塊,一大一小,厚度相同,比上述二碑略薄。此四碑內容大體都是敘事或捐次的。一九九七年,瑞蘭法師衣缽弟子心文老師太重建西邊宿舍樓時,在靠大雄寶殿邊地下清屋角,挖出此四碑來。兩塊康熙碑重疊埋在深土裡,其重疊面皆為有字之正面。兩塊道光碑也是如此埋存,小碑疊在大碑上。
寶源寺自二OO一年以來,開始恢復重建,至今已新舊十年,建成殿宇房舍共十餘座。其中山門、華嚴殿、千手觀音殿、三十三觀音殿、念佛堂、藥師殿、齋堂、香積廚、放生池,兩邊宿舍等多處建築物,在修建請腳時,都發現很多布局密集嚴謹,縱橫有序的青磚屋基,這些基腳埋藏於地下,或深或淺,磚腳下面多數大塊的碑石築起的大腳。從二OO四年修華嚴殿,至零五年修齋堂這兩棟清腳時,挖出一條長長的地下陰溝,皆為青磚“生沙”所砌成的合子形。溝內仍有地下水排池,水溝的路線從寺後慧蘇州市禪師塔山下起,沿廁所處至齋堂,經過大雄寶殿外天進,直達華嚴殿前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