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授菩薩菩提行經

《寶授菩薩菩提行經》是北宋時期法賢法師奉詔翻譯的佛法大乘經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寶授菩薩菩提行經
  • 譯者:法賢法師
  • 朝代:北宋
寶授菩薩菩提行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 明教大師臣法賢 奉詔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廣嚴城大林樓閣中,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逮得己利,盡諸有結。除諸重擔,所作已辦,如大龍王,心善解脫,慧善解脫,得深解脫,心達正道。調伏諸根威儀詳審。唯一補特伽羅尊者阿難,受於佛記,奉持法藏。
復有菩薩眾一千人俱,皆得不退轉地總持法門,平等法忍。是大智者,具大信重,言行相應。斷諸疑惑面相圓滿。亦無顰蹙常大歡喜(註:顰蹙pín cù,皺眉蹙額,形容憂愁的神情),具大精進,是法王子。知法自性說法無倦,所說之法離諸戲論。化度眾生髮起佛智,凡所導利功不唐棄。得大忍辱,離諸顛倒境界之法。滿足十地善知三時,明了自性不生不滅。永斷纏縛威儀具足,證得空三摩地、無相三摩地、無願三摩地。雖出生死常行輪迴,不樂聲聞緣覺之行。唯以發起大菩提心,應根說法。其名曰:
慈氏菩薩,妙吉祥(文殊師利)菩薩,辯積菩薩,寶手菩薩,香光菩薩,無邊光(大勢至)菩薩,除蓋障菩薩,勝義心菩薩,得光王菩薩,斷一切憂暗菩薩,薩哩嚩尾沙摩那哩屍菩薩,內行菩薩,無邊意菩薩,具大精進步意菩薩,寶海菩薩,莊嚴王菩薩,具大神通王菩薩,無差步菩薩,勝意菩薩,普滿菩薩,阿那嚩羅拏那哩屍菩薩,常喜菩薩,上金光菩薩,觀一切法意菩薩,阿秫囐馱那羅拘酥彌多菩薩,首積菩薩,無憂吉祥菩薩,須彌藏菩薩,觀自在菩薩,香自在王菩薩,歡喜王菩薩,無邊慧藏菩薩,持一切妙法藏菩薩,師子吼音菩薩,如是等大菩薩摩訶菩薩而為上首。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與二千苾芻眾而共圍繞,入廣嚴城乞食。是時世尊入城門時,以大慈悲現神通力,放大光明照耀一切。變廣嚴城而為琉璃,令四衢道皆悉清淨。其有眾生蒙光所照,盲者得視,聾者得聽,瘖啞之者皆悉能言,迷惑之者鹹得正念。天花如雨,降滿城中。天樂自鳴,妙音清亮。下至阿鼻地獄,上至阿迦膩吒天,其中眾生唯受大樂。是時廣嚴城星賀里蹉尾王。有子名曰寶授,年始三歲,乳母抱持在於殿上。持彼寶授忽見光明希瑞之相,又聞城中種種異事,從其懷抱速下於地,向乳母前端然而立,說伽陀曰:
何人威德力,現此希有相如俱胝日光,照耀三千界?
其中諸惡趣,一切得清淨;如是之神通,母速為我說。
天雨眾妙花,遍散於佛剎;復成妙傘蓋,懸覆於空中。
十方有異鳥,翔鳴而萃集;男女皆大喜,異常而嚴飾。
盲者復瞻見,聾者還聽聞;瘖啞者得語,迷惑得正念。
諸醜陋粗惡,變成妙色相;一切不善人,皆發慈悲心。
何人行世間,發起神通力?此為最上事,母速為我說。
爾時乳母答寶授童子,說伽陀曰:
功德寶出現,清淨難思議;清淨最上行,無垢無增減。
世尊為眼目,視生如的親;化行於世間,無親疏分別。
為現乞食來,不住世間相;不染世間法,如蓮花在水。
能斷眾生疑,慈悲常利物;眾生所有苦,唯佛悉能除。
稱讚不生喜,譏謗亦不瞋;無障復無礙,行世如清風。
來者世間師,最上大法王;善解甚深法,明了第一義。
常說中道法,言離於取捨;法句最寂靜,遠離一切處。
智積無我相,最上大福聚;善逝世間解,來者無邊相。
佛身如須彌,高顯無倫匹;亦如尼俱陀,上下皆相稱。
其色如真金,晃耀而璨爛;清淨若玻璃,又如秋滿月。
頭頂圓如蓋,發鬒而粓清;髻相若螺紋,一一皆右旋。
面相如滿月,湛然而清淨;眉間之白毫,右旋而宛轉。
兩目如青蓮,光瑩善觀察;唇妙頻婆果,齒白正齊密。
舌相如蓮葉,長廣覆面門;鼻高而修直,額廣而平正。
兩眉色粓青,延袤及於耳;兩耳極端正,輪朵垂至肩。
如來梵音聲,清亮如頻伽;美妙復柔軟,眾生聞者喜;
所有緊那羅,孔雀鵝鸚鵡;鴝鵒拘枳羅,拘那羅鴛鴦;
爾母多命命,如是等音聲;及彼諸天樂,一切美妙聲,
皆不及如來,於十六分中,不及於一分。項細復圓滿,
兩臂而庸直,二手指纖長;具輪螺等相,軟如兜羅綿。
甲妙赤銅色,胸臆廣平正;臍輪而深密,陰藏若馬王,
藏覆而不現。乃至二足下,其色如紅蓮,平滿復柔軟,
具千輻輪紋。及與鉤幢等,如是諸相備,百福悉莊嚴,
具力大丈夫。一切世間師,常作師子吼,說於不二法,
所出諸言辭,真實無差忒。愛語復柔順,眾生聞者喜,
覺悟諸眾生,應根而啟發;有義利功德,為最上第一。
具如是莊嚴,名為佛世尊;十方世界中,凡聖無有比。
爾時寶授童子,得聞乳母說是伽陀讚嘆佛已,即白母言:云何令我得見於佛?”佛知其意,速往宮門現身而立。乳母指言:“斯即是佛。”寶授童子乃於殿上遙見世尊,舉手頂禮,即作是念:“若有眾生睹見如來如是具足功德之相,不發大菩提心者難得己利。”又復思惟:“經於百千俱胝劫中難遇於佛,我今值遇甚為希有,當舍此身而為供養。”是時童子手持千葉金蓮,即於殿上投身而下。時彼童子佛力所持,住於空中。捧以金蓮,用獻於佛。是時金蓮離童子手,乃於佛上虛空之中,變成花蓋,眾寶嚴飾,殊妙第一。爾時寶授童子即於空中向佛合掌,說伽陀曰:
我所獻蓮花,不為斷煩惱,及於一切法,唯為佛菩提。
如菩提不生,非有亦非無,非取亦非舍,我從佛現化。
非愚迷所著,相與無相等,我離一切相,供養佛世尊,
所獲諸功德,亦離一切相。今奉獻此花,不願證二乘,
以彼第一乘,常轉於佛剎。
爾時尊者大目乾連,侍佛之右。見是事已,即說伽陀,問寶授童子曰:
如是釋迦佛,汝信重供養,汝何心顛倒,雲菩提不生?
爾時寶授答尊者大目乾連,說伽陀曰:
諸法本不生,所施空無為,法性本如是,云何有所生?
圓頂披袈裟,住於羅漢相,如不能知空,佛智何能了?
汝若有妄想,供養俱胝佛,雖供如是佛,實為非供養。
尊者至於今,猶不斷妄想,汝心當云何,無相稱有相?
爾時尊者大目乾連復謂童子曰:“如來不證無上正等正覺耶?亦不說法耶?”寶授童子曰:“夫大智者不住菩提相。不住如來相。諸法性無為,法本無有生。若如是了知,是即知法性。不驚不怖,舍離親疏,無來無去,無行無相。不住佛法,不住緣覺法,不住聲聞法,亦不住貪法,不住瞋法,不住痴法,乃至不住愚迷眾生無明煩惱等法。亦復不住有色無色、有想無想、有相無相、清淨不清淨、及身口意平等不平等。一切諸法皆無所住。”
爾時尊者大目乾連又復問言:“寶授童子,如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莫有所證耶?”童子言:“不也,若有所證即住如來相,住菩提相,住解脫相。若住是相即為愚迷。”大目乾連言:“童子,我亦無相,汝謂有相。”大目乾連又復告言:“童子,我前所問為俗諦故。”童子言:“大目乾連,一切眾生愚迷虛妄,乃生諸根,不能調適。”大目乾連言:“若眾生具足虛妄者,法亦虛妄,若虛妄者,汝云何說?”童子言:“大目乾連,說法無相是名說法。如是說者無有所至,亦無所證,亦無所知,亦無所見。”大目乾連言:“童子,若如是者,汝今何故供養如來?”童子言:“大目乾連,汝若如是,見如來相,見施者相。”時大目乾連聞童子言已,默然而住。爾時童子又復告言:“大目乾連,若復眾生見有是相者,不能解脫,不得己利。遠離如來寂靜涅槃,必當發趣聲聞乘也。”爾時大目乾連,說伽陀曰:
童子雖年幼,智慧如大海,經於幾多時,學成無生法?
爾時寶授童子答大目乾連,說伽陀曰:
所學即非學,一切學無性,大智如是學,我學亦如是。
汝之所問我,著於眾生相,眾生本無相,諸法不可得。
說有菩提相,愚迷非正見,尊者今云何,猶住於諸見?
智者於諸見,一切悉清淨,佛法愚迷法,及彼種種法,
如是觀皆空,是知諸法性。
若住有無相,求證菩提者,法本非有無,菩提云何得?
說法無邊際,眾生亦如是,不住差別相,斯即名涅槃。
如是行輪迴,師資無所有,此無相法中,智者不迷惑。
愚迷信得證,彼皆住輪迴,無明轉增長,是即為魔著。
安坐菩提場,為示俗諦故,諸佛之所證,非俗非寂靜,
菩提不可說,遠離見非見,若見如是實,彼能解妙法。
爾時尊者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此寶授童子從於何時?於法修行?”佛言:“舍利弗,我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時,此寶授童子,已證無生法忍經三百千劫。又舍利弗,我於往昔燃燈佛處得授記時,我初證得無生法忍。寶授童子於彼法中為大菩薩,解空第一。”舍利弗復白佛言:“世尊,寶授菩薩何因何緣經如是時,不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告舍利弗:“汝將此義自問寶授菩薩,必為汝說。”
時舍利弗承佛聖旨。即伸問言寶授菩薩言:“今云何不成佛耶?”寶授菩薩言:“尊者,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可得故,由是我不成佛。”舍利弗言:“寶授菩薩,於意云何?如來成佛莫有相耶?”寶授菩薩言:“如來若於菩提有所證者即是取相,若取相者即是妄想。”舍利弗言:“寶授菩薩,汝從爾來住何忍何行?復以何法化度平等?”寶授菩薩言:“我於一法而尚不住,何況有四?舍利弗,汝勿謂我有法說耶,證菩提耶,是如來耶,得解脫耶。”舍利弗言:“希有善男子,若能於法如是了知,汝向於佛,宜可出家。”爾時寶授菩薩說伽陀曰:
諸有出家者,多著出家相,心妄想迷惑,稱謂有所得
執見於事法,修行布施因,欲求無為果,所證即有為。
不了無相地,見有生不生,得與無得相,謂得甘露味,
是人於佛法,乃名破法者。
如來釋師子,說法寂無相,不住心非心,不住性無性,
若見如是說,是即見佛說。若見有相者,斯人眼非淨,
我見非解脫,智者不應行。我見即愚迷,執見有常相,
以自有相見,謂得於涅槃。不識夢幻性,及背空無相,
佛說如是人,是大無智慧。
又復調諸根,持戒著禪定,起於妄想心,住相迷求果,
此則法中賊。智者應當知,以斯種種法,我出家何益?
法界本湛然,諸法無分別,譬如山響等,智者不見相。
當住於如如,無別有性相,若了如是法,何住出家相?
爾時妙吉祥菩薩告寶授菩薩言:“云何說為菩提?”寶授菩薩言:“離諸語言,名為菩提。”妙吉祥言:“汝當云何作如是說?”寶授菩薩言:“法本無言,故作是說。”
妙吉祥言:“為初地菩薩,當何所說?令云何學?”寶授菩薩言:“當如是說,不斷貪慾瞋恚,不捨愚痴,不斷煩惱,乃至五蘊六處等。又復於智慧愚痴不生疑惑,不心念佛,不思惟法,不供養眾,亦不持戒,不於朋友而求寂靜,乃至諸難亦不越度。妙吉祥,當為初地菩薩說如是法,令如是學。於意云何?亦復不應於是諸法而有住相,若住相者是為住法,彼即愚迷,起生滅法。若於是法說無疑惑。即於法界知其性也。若能如是了法性者,是得名為說菩提也。妙吉祥,若有菩薩聞斯法已,不驚不怖,當知是為得不退轉。”
爾時會中有八苾芻,忽聞說此無相正法,心不愛樂,出於法會,吐血命終,皆墮阿鼻大地獄中。(註:聞而不樂便墮地獄,何況誹榜抵制?)爾時妙吉祥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此八苾芻聞此正法,乃有如是大惡相耶?”佛言:“妙吉祥,莫作是說。然此苾芻經十千劫,不曾聞法,不近善友,是故今日聞此正法,心不愛樂。妙吉祥,此八苾芻當來之世於阿鼻獄中忽思正法,尋使命終,生兜率陀天為彼天子。或生人間為轉輪王。經六十八劫當得承事十那由他佛。於彼劫後有佛出世,號無垢光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彼無垢光佛如我今日住廣嚴城,廣為人天說法授記。時彼天子,天耳遙聞說法授記,即與八萬天子同詣佛所,到佛所已,散眾天花遍廣嚴城。供養瞻褸,卻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等隨喜樂聞正法,願佛為說菩提之行。’時無垢光如來為說正法,便令發起大菩提心。彼諸天子才發心已,應時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是時廣嚴城中有八萬四千人,亦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復有千二百人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爾時世尊告妙吉祥言:“假使菩薩於百千劫修行六波羅蜜,無方便慧,不如暫時聞此正法。何以故?聞此正法功德無量,何況愛樂聽受,乃至書寫受持讀誦為他廣說?妙吉祥,若復有人樂求阿羅漢果及樂求辟支佛者,於此法中不應修學。若樂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學此法。”
爾時寶授菩薩知佛世尊及苾芻眾未有食處。乃告乳母:“可於宮中速取食來,用施佛僧。”於是乳母,速取百味飲食,盛滿一器,授與寶授菩薩。菩薩得食,即於佛前發誓願言:“如來之所說,一切法無盡。斯言真實者,此食亦無盡。乃至苾芻眾,悉令得飽足。”
爾時寶授菩薩即以飲食盛滿一缽,奉獻佛已,告諸苾芻言:“尊者慈愍我故,各各受食。”又復告言:“我所施者,不以身施,不以心施。離於三業,不求福果。不住有為法,不住無為法。亦不著世法,亦復不住聲聞緣覺及佛菩提。”
時彼苾芻眾無有一人伸缽受食者。寶授菩薩言:“諸尊者當受此食。尊者樂乞,我今樂施。我於尊者亦無所求。”時寶授菩薩復發願言:“佛語真實。如妙吉祥及百千俱胝菩薩,當來之世,於功德莊嚴王佛剎皆得成佛,同一名號,若真實者,今此器中所有飲食,令諸苾芻所持之缽悉皆充滿,此器中食願得無盡。”以願力故,諸苾芻眾各各缽中自然食滿。時寶授菩薩復以器中餘食,施廣嚴城中一切人民悉令飽滿,器中飲食猶尚不盡。
爾時世尊告寶授菩薩曰:“有五種寶,於菩薩行施,能令清淨。何等為五?一者行施無有希望,二者於施心無所著,三者所施不起於相,四者不見施之果報,五者不令受者有所還報。”佛言:“復有四種寶行施,菩薩應常思念。何等為四?一者常念空三摩地,二者常念於佛,三者常念大悲,四者常念於己不求果報。菩薩若如是行施,是為淨施。”
佛告妙吉祥言:“此寶授菩薩,於當來世過三十劫,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不空力稱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興於世。彼佛眾會有無邊菩薩,是諸菩薩皆住不退轉地,威力無邊,壽亦無量。”
爾時世尊及大苾芻眾,受彼食已,還歸本處。爾時妙吉祥菩薩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受持?”佛言:“此經名為菩提行,亦名一切法為首。如是受持。”
佛說此經已,寶授菩薩並諸大眾,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