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慶寺塔

寶慶寺塔

寶慶寺塔是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市大南門書院門街口北側。寺初建於隋文帝仁壽年間(601~604),塔始建於唐文宗時期(827-840年)。明景泰年間(1450~1457)重建於今址。殿宇早已無存,惟塔猶在。塔為六角七層,高23米,一層檐下有龍 鳳雕飾,三、四、六層磚龕內嵌有北朝和隋唐石造像,二層每面鑲有武則天長安三年(703)白石造像,寶相壯嚴,精美無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寶慶寺塔
  • 地理位置:西安市大南門書院門街口北側
  • 類別:古建築
  • :23米
基本信息,建築風格,地圖信息,

基本信息

寶慶寺塔
寶慶寺塔,又稱花塔。在陝西省西安市南門內書院門街北側。塔始建於唐文宗太和開成年間(公元827—840年),明清屢經重修。明景泰年間(公元1450—1456年),將塔從寶慶寺內遷建於今址。因以五色磚砌築,又稱花塔。平面六角形。七層,高約23米。現塔東側有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重修碑石一通。據《鹹寧縣誌》、《關中勝跡圖志》載“隋

建築風格

文帝仁壽初年於大興城安仁坊內建寶慶寺,五代初年遷塔於寺內。塔始建於唐太 和、開成年間,以五色磚築成。後寺毀塔存。明清屢經重修。現存寶慶寺磚塔是明景泰二年重建。為六角七層密檐式磚塔,通高23米。 一層塔檐下裝飾有二龍戲珠、鳳戲牡丹、瑞鶴祥雲、纏枝牡丹等磚雕圖案和一斗三升斗拱;第二層塔檐下裝飾有一斗三升斗拱、如意雲頭和麒麟磚雕塑。塔身第二、三層的六個面和第六層正東面佛龕內鑲嵌著北魏、隋、時期的石刻造像13塊。塔東側立有明景泰二年《重修寶慶寺記》石碑一通。坐北朝南,分台基、塔身、塔剎三大部分。塔朝南辟一近似火焰的塔門,正面額上刻有“古塔重興”四個大字,東西兩面均刻有“阿彌陀佛”四字。寶慶寺塔塔門兩側鐫有楹聯一副,上聯是“造塔功德願眾生”,下聯為“發菩提心同成佛道”。塔室似圓形井壁,上小下寬。底部直徑2.14米,頂部直徑1.65米,壁高3.75米,下部設有0.74米高的須彌座。須彌座正中束腰處有修塔題記:“澄覺精舍記”字樣,為考證建造年代提供了線索,左側刻有“吳門石匠吳德謙昆仲造”,右側刻“院道者志園同共斡緣”,上梟部飾有“惹草如意頭飾”。須彌座上環築十層武康石塊,並刻滿一排排浮雕小佛像
寶慶寺塔寶慶寺塔
旅遊價值
寶慶寺塔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旅遊觀光者,對古城西安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1994年至今,每天到這裡學修佛法或旅遊觀光者川流不息,已經接待了亞洲、美洲、歐洲諸多國家和來自全國各省市、地區學法者不計其數,旅遊觀光者更是不計其數。
寶慶寺塔寶慶寺塔
歷史文化
寶慶寺塔,是八大古寺之一。寶慶寺塔始建於隋朝隋文帝時期,距今有千多年的歷史。從造型上來說,它重要特徵就是在塔身上半部分裝飾有各種繁複的花飾,看上去好像巨大的花束。這種塔形成於宋遼金時期,元朝後幾乎 絕跡,國內現存塔總數也不過十幾座,是現存為數不多的塔中造型最奇特、裝飾最華美的一座。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寶慶寺塔為六角樓閣式花塔,塔身由兩部分組成。主塔為四層,聳立正中,塔高約40.5米,底層四隅各建一六角形亭狀小塔,將主塔一至二層環抱,高低錯落,主次偎依。這個造型又有金剛寶座塔的意味,給人感覺整個塔造型富於變化。主塔身最上部是整座塔的精華所在,花束型塔身占了大約整體的1/3左右,其上按六面六角垂直線刻塑出獅、象、佛、菩薩、獸頭、大天王力士等形象,各種刻塑參差錯落、變化有致。如今寶慶寺塔佇立在古城古色古香的西安歷史文化街區,掩映在參差錯落的民居中,滄桑之至而又華美至極,詮釋著亘古歲月的從容和精緻,又抒寫著歷史文化街區今世。

地圖信息

地址:南門內書院門街口北側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