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名城台北市

寶島名城台北市

台北市位於台灣島北部的台北盆地中央,四周為台北縣環繞。是台灣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省最大的城市。

基本介紹

台北市是台灣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省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國特大城市之一。
新店溪蜿蜓於西南,基隆河環繞於東北,兩河在市區西北交匯成淡水河,向西注入台灣海峽。境內東北部是大屯山火山群,主峰七星山海拔1120米,為境內最高峰,東部和東南部是基隆竹南丘陵區的一部分,西部和西南部為台北盆地,平均海拔僅8米。台北市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因位於台北盆地中部,三面環山,又具有某些大陸性氣候的特點,一年中夏季長而冬季短,無嚴寒酷暑。年平均氣溫為22.4℃,最低的1月份平均溫度為15.3℃,最高的7月份平均溫度為29℃。年降雨量為2180毫米,5—9月為雨季,降雨量集中全年的60%以上。
台北市面積幾經擴大,目前為272平方公里,下轄松山、信義、大安、中山、中正、大同、萬華7個市內區;文山、南港、內湖、士林、北投5個郊區。由於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市內與郊區的差別已不大。全市人口至1995年底為264萬餘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700人,其人口數量和密度均居全省各城市之首。居民中98%為漢族,另有約2%的高山族和蒙、藏、回等少數民族。台北市於1967年7月設為與台灣省平行的直轄市。自60年代中期以來,以台北市為中心,包括基隆、新竹2市,台北、宜蘭、桃園、新竹、苗栗5縣,組成的台灣省北部經濟區,居全省5大經濟區的首位。台北市不論是作為全省或區域的中心地位都更加突出和重要。
台北市發展現代工業所需的礦產資源極為貧泛,僅蘊藏少量的煤炭和硫磺。郊區的丘陵帶是台灣北部煤田的一部分,自本世紀初開採,到70年代中期已枯竭停采。硫磺產於大屯山火山群,為天然硫磺,是肥料工業的重要原料,年產量約2萬噸。日本占領時期,台北市建立起食品、機械、紡織等工業,但規模都不大。
60年代以後,台北市以其特殊的地位,工商業開始迅速發展。全省規模較大的工商、金融、貿易等機構的總公司、總部大多集聚於此。各類工廠的數量從60年代中期的2700餘家,至1994年底增加到11000餘家;工業就業人口從7萬餘人增加至30餘萬人;工業用地從300多公頃增至近1萬公頃。全市的工業布局逐漸越出市區範圍,形成了以台北市為中心,包括台北、桃園兩縣一些鄉鎮在內的全省最大的工業帶。目前,台北市的主要工業有:電子電器、紡織、食品、機械、化學、造紙、建材、鋼鐵、治金等。其中,電子電器工廠數量最多,約有700餘家。彩色、黑白電視機、電冰櫃、洗衣機、電風扇、收錄音機等家電產品,以及通訊設備、電子電器原件等,其產量和產值均占全省的首位。其次是紡織工業,全省具有10萬錠以上的紡織廠只有4家,其中,“遠東”和“台元”兩家設在台北市,連同中、小型紡織廠、針織廠、服裝廠,其棉紡、毛紡、絲紡、針織品和成衣的產量均占全省同類產品的50%以上。此外,全省規模較大的三洋電機、味全食品等公司所屬的工廠也設在台北市。該市的工業具有下列特點:工廠集中分布在市區東部的松山區;以勞力密集型的輕紡工業為主體;百人以內的中小型工廠企業占全市工廠企業的80%左右;除食品工業以外,其他工業所需的原料多依賴進口;產品以外銷為主,形成了“進口原料一加工一出口”的運作模式。台北市的商業繁榮居全省之冠,全市現有商業服務業企業6.8萬家,其中大小商店4.6萬家,形成了遍布全市的商業網,從事商業服務業的員工占全市就業人口的70%左右。全市已形成許多各具特色的商業專業街,較著名的有:環河北路的布店街、延平北路的銀樓街、西園路的成衣街、廈門街的皮鞋、長沙街的家具、重慶南路的書店街、南京西路與重慶北路交匯處的廉價商品銷售區、華西街的小吃夜市等。
台北市大、中、國小,以及科研機構和圖書館、博物館、體育館、影劇院、廣播屯台、電視台、報社、通訊社、出版社、雜誌社的數量和規模均居全省第一位。市內有公、私立大學25所,在校大學生約10萬餘人。其中,台灣大學是全省最高學府。創辦於1962年的“中國文化大學”是全省最大的私立大學。全市共有中學、國小以及職業學校、專科學校400餘所,在校學生約50萬餘人。全市在校學生數量約占全市總人口的23%,其比率之高居全省各地之首。位於松山區的“中央研究院”,共有14個科學技術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擁有專業研究人員3000餘人,是全省的科研中心。位於北投外雙溪畔的“中山博物館”,建於1962年,收藏有原北京故宮博物院中歷代文物2.4萬餘件,是全省最大的博物院。位於南海植物園中的“中央圖書館”,藏書量100萬餘冊,是全省最大的圖書館。此外,全省3家電視台,最大的廣播 電台,電影
台北市的都市風光在全省首屈一指。1986年設立的陽明山大型自然公園,是全省已建成的5大自然公園中,唯一距城市最近、交通最方便的大型自然公園。該公園位於大屯山火山群中,地跨台北市、縣,占地面積11456公頃,具有觀光旅遊、生態保護和學術研究等多種功能。園內除清代即被列入台灣“八景十二勝”的“大屯春色”和“草山之春”外,其特殊的火山地貌景觀,以及豐富的溫泉和特殊的動植物景觀是全省獨一無二的。此外,該市還有延平、青年、中山、榮星、台北、雙溪等10餘座公、私立公園,以及圓山文化遺址、台北古城門和龍山寺、保全宮、清水崖等名勝古蹟。全市有300餘家經營國際和島內旅遊業的旅行社,有200餘家高中擋賓館和飯店,其數量和規模均居全省首位。
台北市為台灣島陸路交通和島內航空業務的樞紐。從基隆至高雄的縱貫鐵路、南北高速公路、環島公路,把台北市和台灣西部的主要市、縣和港口、機場及工業區連為一體,是全省陸路交通的大動脈。台北市火車站是全省兩個特等車站之一,從台北市至高雄市無論乘火車或汽車均可在4小時左右到達。目前正在施工中的北部第二條高速公路也經過台北市,還有連結台北市與周圍衛星市鎮的5條使交通走廊,公路網四通八達。松山機場是台灣島內最大的空港,有2600米長的跑道一條,5條滑行道和9萬平方米的停機坪,可供波音747巨型客機使用,每小時可起降飛機30餘架次。辟有至高雄、台南、馬公、花蓮、台東、蘭嶼等地的航班。
台北市雖然自然條件優越,但土地面積有限。60年代以來,工商業的急劇發展,人口大量增加,使城市經濟結構和城市建設發生了重大改變,但生態環境的破壞也首當其衝。主要是工商用地大量增加,農業和自然用地逐漸縮小;更為嚴重的是由於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汽、廢渣等多未加處理,任意排放,加上大量機車、汽車排放的廢氣,居民區排放的污水、垃圾等,使市區的空氣、水質、噪音污染日趨嚴重,已嚴重危害居民的生活環境。同時台北市還面臨交通擁擠和社會治安惡化等社會問題。全市交通事故時有發生,兇殺、搶劫等惡性案件層出不窮。
工業污染、交通擁擠、治安惡化已成為威脅台北市民眾生活的突出問題。生活環境質量的下降,導致近幾年來,台北市人口加速外移,全市人口不增反降,成為台北市未來發展的一個隱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