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根狀莖長。營養莖和花莖有間距,花莖近基部的葉鞘無葉片,淡棕褐色,營養莖的葉長圓狀披針形,長10-20厘米,寬1-2.5(3)厘米,有時具白色條紋,中脈及2條側脈較明顯,上面無毛,下面沿脈疏生柔毛。
花莖高達30厘米,苞鞘上部膨大似佛焰苞狀,長2-2.5厘米,
苞片長5-10毫米。小穗3-6(10)個,單生或孿生於各節,雄雌順序,線狀圓柱形,長1.5-3厘米,具疏生的花;小穗柄長2-6厘米,多伸出鞘外。雄花鱗片披針狀長圓形,先端尖,長5-6毫米,兩側透明膜質,中間綠色,具3條脈;雌花
鱗片橢圓狀長圓形至披針狀長圓形,先端鈍,長4-5厘米,兩側透明膜質,中間綠色,具3條脈,遍生稀疏銹點。
果囊倒卵形或橢圓形,三棱形,長3-4毫米,平滑,具多條明顯凸起的細脈,基部漸狹,具很短的柄,先端驟狹成短喙或近無喙,喙口平截。
小堅果緊包於果囊中,橢圓形,三棱形,長約2毫米;花柱宿存,基部不膨大,頂端稍伸出果囊之外,柱頭3個。花果期4-5月。
主要變種
毛緣寬葉薹草(
Carex siderosticta Hance var.
pilosa Levl. ex Nakai):該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頂生小穗常為雄性。果囊具柔毛,葉片兩面疏生柔毛,邊緣具纖毛。花果期4-5月。分布於朝鮮、日本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遼寧、江蘇、安徽和浙江。生於較乾燥草地和林緣。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000-2000米的針闊葉混交林或闊葉林下或林緣。長時間的強光照射對寬葉薹草的生長發育不利,生長在光照充足處的寬葉薹草發生葉片枯黃現象,與生長在同一樣地,但光照條件為散射光的寬葉薹草相比,長勢明顯減弱。喜微酸性、含腐殖質較多、且疏鬆肥沃的土壤,即使是非常貧瘠的土壤也能使寬葉薹草正常生長。
分布範圍
分布於俄羅斯遠東地區、朝鮮、日本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山東、安徽、浙江和江西。
繁殖方法
寬葉薹草具有發達的地下根莖,單株可萌發出9-11個新株,將新株取下,根莖上至少要留有2-3個節,最好下部留有生長旺盛的根,分株後栽在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疏光條件下。分株有利於植株的更新生長,擴大繁殖。通過試驗證明分株繁殖成活率達到80%以上。通過觀察發現在分株過程中若寬葉薹草根莖或分株受到外力破壞,可以通過自身殘留的地下根莖繼續繁殖和萌發,產生新的植株,並使整個植物種群得以擴大。
栽培技術
通過栽培及養護管理髮現,寬葉薹草無需特殊管理,只需注意以下幾點。
水分:移栽初期注意要保持土壤濕潤,每天保持向葉面噴水,緩苗後可適當減少供水量,每隔2-3天澆水一次,完全成活後,可任其自然生長。
中耕除草:寬葉薹草與非目的草種競爭力很強,但在寬葉薹草萌芽期應及時去除其他草種,防止爭奪養分和影響景觀效果。萌芽期內要進行鬆土,以防止土壤板結,防礙新芽萌發。
施肥:可施用無機肥和有機肥兩種。施用無機肥多選在陰天或雨前。
主要價值
自然式觀賞草坪:寬葉薹草綠葉如茵,覆蓋度高,在疏林下大面積栽植,植株整齊均一,勾勒出的線條柔和圓潤;同時寬葉薹草為多年生宿根植物,一年栽培可多年觀賞,返青早、色澤好、生長持續時間長、美化環境效果好,一旦生長成片,雜草不易侵入,養護管理不苛,適宜做背景地被,且具有觀賞草坪應有的基本特徵。在林下或林緣成片進行栽植,或栽植於大型公園林內作地被,其寬大的葉片,能夠增加許多野趣。
護坡草坪:寬葉薹草地下部分發達的根狀莖,形成地下網關結構,能牢牢地鎖住土壤,防止土壤流失,適於作護坡草坪。
其它方面的套用:寬葉薹草植物蛋白質含量及消化率都較高,可以調製乾草並儲存,寬葉薹草植物是山羊夏季和冬季喜歡採食的牧草,適口性好。因此寬葉薹草還可以園林結合生產,特別是在風景區林下大面積套用可能觀賞、放牧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