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屬鯉形目,鯉科,光唇魚屬。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長江中上游等。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宜昌。長為體高的3.06~3.3(平均3.18)倍,為頭長的4.45~4.85(4.65)倍,為尾柄長的6.35~6.58(6.46)倍,為尾柄高的7.6~8.75(8.17)倍。頭長為吻長的2.67~3.05(2.86)倍,為眼徑的4.13~4.5(4.31)倍,為眼間距的2.25~2.76(2.50)倍。背鰭條3,8;胸鰭條1,15;腹鰭條1,8;臀鰭條3,5。鰓耙18。下咽齒3行,2.3.5一5.3.2.。側線鱗40(6.5~7)/(4~4.5~V);背鰭前鱗13;圍尾柄鱗16。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寬口光唇魚
- 拉丁學名:Acrossocheilus monticolus
- 別稱:桃花魚
- 界:動物界
- 門:脊椎動物門 Vertebrata
- 綱:硬骨魚綱 Osteichthyes
- 目:鯉形目 Cypriniformes
- 科:鯉科 Cyprinidae
- 屬:光唇魚屬
- 分布區域:長江中上游等
形態特徵,種群分布,生活習性,胚胎髮育,
形態特徵
體長,側扁,較高,頭後背部稍隆起呈弧形,腹部圓。頭較小,呈錐形。吻較突出,前端稍尖,吻皮止於上唇基部,吻側在前眶骨前緣處有一道溝。口下位,較寬,橫裂狀。下頜無角質邊緣。唇簡單,上唇緊貼在上頜外表;下唇分為兩側葉,呈肉狀凸起。有須2對,吻須頗小,頷須稍長且粗壯,後伸可達眼前緣。眼中等大,側上位,眼間稍呈弧形。鰓膜在前鰓蓋骨下方,連於鰓峽。鰓耙短小。下咽齒側扁,末端呈鉤狀。背鰭外緣稍外凸。背鰭起點在吻端至尾鰭基部距離的1/2處或距吻端稍近。最後一根不分枝鰭條較軟,且不顯著變粗,後緣光滑。胸鰭末端稍尖。後伸不達腹鰭基部。相隔約3-4個腹鱗。腹鰭起點與背鰭第二根分枝鰭條基部相對。後伸不達臀鰭基部。臀鰭起點至腹鰭基部與至尾鰭基部的距離約相等。後伸可達尾鰭基部。尾鰭分叉,上、下葉等長。鱗中等大。胸部鱗片稍小。腹鰭基部有腋鱗。背,臀鰭基部均有很低的鱗鞘。側線鱗較平直。肛門位於腹鰭起點至臀鰭起點的中點,雄魚肛門前緣有一向後延伸的突起。雄魚生殖季節珠星特別明顯,從吻端到前鰓骨之間的下方有2行顆粒狀白色球星。近前者較大。前眶骨下方常有許多較小的珠星。生活時體側有7—8個垂直黑色條紋,有時不明顯。近鰓蓋後緣的體側上有一新月形的紫黑色斑塊。頭、腹部、胸鰭、腹鰭和臀鰭為灰黑色。背鰭和尾鰭為淺灰黑色。尾鰭上、下邊緣黑色,中部黃綠色帶灰色,末端略帶淺紅色。在福馬林液中浸泡l一2小時後即退色。
種群分布
分布於長江中上遊河段等地區。
生活習性
生活在淡水中,喜棲息於石礫底質、水清流急之河溪中,常以下頜發達之角質層鏟食石塊上的苔蘚及藻類。每年6-8月在淺水急流中產卵。為產區的小型經濟魚類,肉鮮美。卵有毒,誤食會引起腹瀉、腹痛、頭暈、嘔吐等中毒症狀;貓、雞等動物食魚卵會引起死亡。長時間加熱能將毒素破壞。因體色鮮艷,在浙江選取3.5厘米的同類幼魚出口外銷,作為觀賞魚類,每年出口2-3萬尾,創值相當可觀。寬口光唇魚個體小,數量較少,經濟價值不大。
胚胎髮育
在涪江下游寬口光唇魚的產卵時間為4—5月,自然產卵水溫為17℃—23℃。產卵場位於底質為卵石和礫石的淺水灘,分散產卵,卵弱粘性,金黃色,沉性,卵徑1.55—2.11mm,卵膜外徑2.27-2.55mm。在水溫19.5—21.2℃條件下,胚胎從受精到孵化出膜共歷時56h30min,初孵仔魚全長6.0-6.2mm,肛後長/全長=24.14%,卵黃囊前部為膨大的球形,後部為均勻的棒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