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心理視野下的西方音樂體裁》一書的出版社是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出版時間是2011年6月1日。
基本介紹
- 書名:審美心理視野下的西方音樂體裁
- 又名:In the View of Aesthetic Psychology of Western Music Genre
- ISBN:7806926429, 9787806926420
- 頁數:194頁
- 出版社: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6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出版時間: 第1版 (2011年6月1日)
外文書名: In the View of Aesthetic Psychology of Western Music Genre
平裝: 19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806926429, 9787806926420
條形碼: 9787806926420
尺寸: 23.6 x 16.4 x 1.2 cm
重量: 358 g
作者簡介
李小諾,1968年出生於山東,現任上海音樂學院科研處處長助理。1989年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音樂系,獲學士學位。1998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於2001年獲“作品分析”方向碩士學位、2004年扶“外國作曲家與作品研究”方向博士學位,導師錢亦平教授。碩士學位論文和博士學位論文分別於2003年、2005年被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學位委員會評為“上海市優秀碩士論文”和“上海市優秀博士論文”;士論文由以上兩單位推選參加“教育部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的評選,並被《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錄用發表。
曾發表《音樂結構原則形成的心裡平衡效應初探》、《拱形結構概念的界定》、《歷史畫面的生動展現——蕭士塔高維奇第十一交響曲》、《蕭邦c小調夜曲(Op,48 No,1)》、《西方音樂史學觀與史學研究》、《音樂欣賞之想像與聯想》、《體驗音樂的情感》等音樂分析、音樂審美心理學論文。
內容簡介
《審美心理視野下的西方音樂體裁》,本書由七個章節、緒論和兩個附錄構成:緒論是對西方音樂體裁的情感意義、產生和發展的總體論述。第一章,以聖詠、神劇和彌撒等宗教體裁為例,論述了宗教崇拜中的藝術情感。第二和第三章,分別以民間舞曲和世俗體裁為例,分析人類原始淳樸情感與音樂體裁類型化的關係。第四章以音樂元素在音樂歷史上下文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點”、“線”、“面”、“體”的規定性,以及全面規範的代表體裁——賦格和奏鳴曲的形成過程為脈絡,論述音樂符號由簡單到複雜的幾次由自由發展到格律概括的周期過程。第五章以奏鳴-交響套曲中的小步舞曲發展(轉換)為諧
目錄
序
引言
緒論
一、音樂體裁的情感符號性特徵
(一)情感需要物化釋放(情感的符號化替代性釋放)
(二)體裁對基本內容的規定性
1.體裁是對生活不同領域的把握
2.體裁是對情感不同表述樣式的把握
3.體裁是不同思維模式的把握
(三)體裁的情感“符號性”
二、從審美心理視角看西方音樂體裁的產生
(一)人類社會分工的折射
(二)人類對自身生活認識逐漸深化的產物
(三)體裁是時代情感(社會意識形態)的反映
三、從審美心理視角看西方音樂體裁的發展和演變
(一)基本要素的穩定性
(二)風格變化的開放性
(三)類型特點的融合性(體裁界線的模糊、體裁風格的交叉)
(四)體裁情感內容表現的擴張性
第一章 宗教崇拜的藝術情感——以聖詠、神劇、彌撒為例
一、形式——將信念予以具象呈現
(一)聖詠
1.格里高利聖詠統一了羅馬教會儀式的音樂形式
2.格里高利聖詠是羅馬教會統治地位的象徵
(二)神劇
(三)彌撒
二、時代的靈魂祈求
(一)聖詠——不同時代中相同的審美範疇象徵
(二)神劇——對上帝之愛的呼喚
(三)彌撒——宗教崇拜的具象替代
三、永遠感恩的情愫(原始意象的呈現)
(一)“感恩”的情感是一種“原型”
(二)感恩是一種崇高的情感
第二章 原始情感中的藝術形式——以西方民間舞曲為例
一、審美的發生
(一)從人種、生活(生產)方式到思維方式的形成
1.人種、民族的分化
2.生活、生產方式——工具的製造
3.思維方式的形成
(二)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征服自然與風格分化
1.起源於西班牙的舞曲
2.起源於法國的舞曲
3.起源於德奧的舞曲
4.起源於義大利的舞曲
5.起源於匈牙利的舞曲
6.起源於俄羅斯的舞曲
(三)人與人之間分工協作的關係——音樂節奏形態特徵的形成
1.民間舞蹈的來源——模擬式、操練式
2.狩獵民族舞蹈節奏的特徵——剛性模式
3.狩獵民族舞蹈節奏模式的性格種類
二、綜合關感的形成與發展
(一)宮廷生活浮華的需求——拉丁族國家音樂素材的多項運用
(二)嚴密思維方式的產物——發生在日爾曼民族國家的舞曲模式化
1.四樂章古(舞蹈)組曲的確立
2.古組曲的發展
本章附錄:巴赫、亨德爾古舞蹈組曲結構圖表
第三章 世俗情感中的藝術形式——以搖籃曲、船歌等世俗體裁為例
一、體驗內模仿、構成移情情景
(一)喚起內模仿
(二)產生移情體驗
1.音樂作品藝術形式方面的因素引起的移情
2.音樂作品的內容因素引起的移情
(三)移情與內模仿互為先導的功能
1.主動審美狀態——移情為先導
2.被動審美狀態——內模仿為先導
二、情感氛圍的營造
三、形成引申表達
(一)情景化的引申表達
(二)意境化的引申表達
第四章 音樂形式的自由發展和格律概括——以賦格曲與奏鳴曲為例
一、第一個自由發展到格律概括過程——“點”的規定
二、第二個自由發展到格律概括過程——“線”的規定
三、第三個自由發展到格律概括過程——“面”的規定
(一)橫向——時間性:節拍、節奏
(二)縱向——協和性
1.以泛音列為基礎依據的協和關係
2.和聲(Harmony)
四、第四個自由發展到格律概括過程——“體”的規定
(一)縱向:音響層次的拓展
(二)橫向:主調音樂結構的形成
第五章 審美的民族性與時代性——奏鳴-交響套曲中的小步舞曲與諧謔曲
一、小步舞曲的產生與大規模流行——民族的審美情趣、審美理想的折射
(一)小步舞曲產生髮展的民族性、時代性沃土
1.生態環境與心理遺傳
2.民族氣質、民族性格
(二)民族性格、氣質與文化特徵的興衰
1.小步舞曲生存沃土的流失
2.18世紀厚積薄發的德奧藝術精神
二、諧謔曲取代小步舞曲——從關注形式到關注內容
(一)音樂創作由服務宮廷轉變為作曲家自我情感抒發需要
(二)奏鳴-交響套曲(各樂章)由拼貼組合性到貫穿統一性
1.豐富音樂的形象和內容、表達複雜的思想情感
2.增強戲劇性的表達
3.增強套曲的整體感
第六章 音樂表述中的再現性——以敘事曲為例
一、關於敘事曲的含義及來源
(一)敘事曲的含義
(二)敘事曲的來源
(三)藝術符號與現實符號的同構性
二、敘事曲“語法”的象徵意義
(一)利用核心動機構成轉喻原型
1.運用固定音調敘述事件發展過程
2.運用特定動機指代特定人物或事件
(二)以封閉的結構框架完成敘事意象性組合
1.變奏曲式
2.奏鳴曲式
3.三部曲式
4.自由曲式
三、敘事曲“語義”的象徵意義
(一)敘事曲語義原型
(二)敘事曲題材來源
1.悲劇性歷史史詩
2.神話傳說
3.敘事性文學作品
4.愛情故事
5.對現實生活的幻想
第七章 音樂表述中的表現性——以幻想曲、隨想曲、狂想曲為例
一、符號來源
二、表現性體裁的語法分析
(一)多動機並存、多意象縈繞
(二)以開放的結構框架完成審美意象性組合
三、表現性體裁的語義分析
(一)以“第一人稱”或“無指稱”的表述方式
(二)內容的不可言說性
結語
附錄一:主要分析、參考曲目
附錄二: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