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山石城遺址

寨山石城遺址

寨山石城遺址是4500多年前的一座龍山文化時期的大型石城遺址,位於陝西府谷縣西南約70里處的一座大山上,占地面積約100萬平方米,北臨石馬川,東臨綠川溝,西為深堰石渠,三面環水,南據墕口。整座山氣勢宏偉而又較緩衝,略呈南高北低勢。石城順山形而築,呈不規則四邊形狀。臨河山巔有古寨,上有廟宇,遠遠望去,挺拔巍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寨山石城遺址
  • 出土地點:陝西榆林
  • 所屬年代:龍山文化時期
  • 年代:4500多年前
遺址歷史,遺址現狀,遺址價值,

遺址歷史

寨山石城遺址雖沉睡著了4500多年,卻一直未被發現,究其原因,一是春秋以後,此地逐漸變得寒冷,在生產力極不發達的情況下,不宜人居,族群整體南遷;二是地處邊陲,連年戰亂,此城長期無人居住,變為荒城,經年累月,石城逐漸為風沙所掩埋;三是明代中期雖有少量人口遷入、耕作,但村民們在勞作之餘,除把裸露的部分石城牆之石塊不時搬回蓋作窩棚、砌牆外,沒有發現其歷史文化價值,以至於新中國成立後多次文物普查都沒能發現此為大型石城遺址。

遺址現狀

寨山石城遺址有東西四門和望樓,城中心築在現在的古寨里。石城北臨黃河一級支流石馬川,東臨綠川溝河流。在遠古,這裡林木茂盛,牛羊遍地,水源充足,魚類眾多,氣候宜人,繁衍生息著眾多早期人類。經對石城進行考察,發現多處已被黃土埋沒卻又可看出端倪的瓦礫石堆,特別是在坍塌及被雨水沖斷形成溝壑處有石壘城牆,便沿著石樑邊走邊觀察,發現石樑延綿不斷,有的地方出現溝壑,但可看出溝壑對面有石牆“形斷意不斷”。在一處被土埋沒的石樑處刨了一會兒,下面露出整齊的城牆。走到東邊,有幾處“凸”出的地方,狀似古城“馬面”。古人用自然石塊、石片砌壘城牆,石塊毫無人工打磨痕跡。沿四周走,東西南北4門遺蹟明顯。因為其城碩大,站在一個點上是看不完整的;又因歷經戰亂,此城約有數百年無人居住,變為荒城,既史無記載,又長期未引起重視。
寨山石城遺址
滿山農田裡、荒草中,到處有灰陶、白陶、紅陶片,有繩紋、藍紋、網紋、格紋,器形有盆、罐、鬹、獨腳瓶等。農民犁地,經常犁出來完整陶器,有人曾在地里撿到過一個長約15公分的玉鏟;還有人撿到過一隻玉枕頭,用它拴貓,後來這個拴貓玉枕頭尋不見了;也有人撿到過舊石器時期的石刀片,至於磨光石斧、石錘、石鏟等撿到的就太多了,許多農民家中都有收藏。從這些陶片及石器分析考證,認定這是一座龍山文化時期的巨大石城遺址。
寨山石城遺址
石城內占地約1000畝左右。當時認為應該是遠古時一個小國的國都,至少也是一個部落的都城。傳說過去叫過“脫脫城”(音)、“亮亮城”(音),最後住過一個女大王叫“翠花城”。其實,這還不是最早的石城名稱。距離此地不遠處有座遠古時期的“王墓”,墳墓堆大如墩台,故此石城曾住過一個王子的可能性也是有的。如是,則該叫“王子城”才對。

遺址價值

2015年10月26日至30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占地60萬平方米的大型龍文石城遺址進行徒步踏勘、研究陶片和實地測量,初步測出寨山石城東西城門間距為900多米,南北間距為600多米,總面積60萬平方米。專家一致認為:府谷寨山石城遺址是繼神木石峁遺址後的又一重大發現,應同石峁遺址放到同一高度來看待和研究。這將再次改變人類對中國早期文明格局和中華文明起源的傳統認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