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49年,設小浦鄉。
1957年,小浦鄉為鉤刀嘴墾殖場。
1960年,鉤刀嘴墾殖場更名為小浦墾殖場。
1961年,設小浦公社。
1964年,小浦公社易名小布公社。
1984年,小布公社改小布鄉。
2000年6月,撤鄉建鎮。
2013年10月19日,贛州市旅遊局在寧都縣主持召開《寧都縣小布鎮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13—2020)》(草案)評審會,小布鎮旅遊開發啟動。
2014年,寧都小布鎮景區對紅12師師部舊址、龔氏宗祠、爐下古橋、萬壽宮進行整修。
建築格局
寧都小布鎮景區位於小布鎮中心,有中共蘇區中央局、中華蘇維埃革命軍事委員會成立地以及中國工農紅軍第一部無線電偵察台誕生地等18處紅色舊址,形成了赤坎紅色舊址景點群。此外,該鎮還擁有始建於清朝嘉慶十八年(1813年)的萬壽宮,是除南昌萬壽宮外保存最為完好的萬壽宮。萬壽宮周邊參照雲南麗江建築風格復建的魚行古街,構成了集特色小吃、手工藝品出售、地方文化展示於一體的古色景點群。
主要景點
小布古街
小布古街建村開埠於南宋慶元年間(1195年—1201年),明清時期成為圩場。原包括魚行街、橫街、米市街、草鞋巷、線香巷、肉行里、姜行里、紙行里、雞行里、柴壩上、萬壽宮、老官廟、酒樓下等,範圍逾百畝,有大小店鋪百餘家。2017年改建後,設橫街、魚行等街,共有店鋪130家。
紅12師師部舊址
紅12師師部舊址位於寧都小布鎮景區北側,原名寧氏家廟。整個建築原占地面積160多平方米。後倒塌,僅存前部。民國十八年(1930年)11月底至民國十九年(1931年)2月,肖克率紅12師師部駐此。
朱德舊居
朱德舊居位於寧都小布鎮景區北側,舊址名邱氏宗祠。始建於清末。占地面積1133平方米。民國十八年(1930年)12月底至民國十九年(1931年)2月下旬,朱德居此。
龔氏宗祠
龔氏宗祠位於寧都小布鎮景區北側,始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占地面積3024平方米。
民國十九年(1931年)1月15日,中共蘇區中央局、中華蘇維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於此成立。民國十八年(1930年)12月底至民國十九年(1931年)2月下旬,毛澤東、項英、曾山、徐特立居此。毛澤東居此期間,整理了《興國調查》《尋烏調查》,並寫下了這兩篇調查的前言,填就了《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上半闋。舊址大門外牆有舒同當年手書革命標語兩條。
龔氏家廟
龔氏家廟位於寧都小布鎮景區北側,始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2008年由原總參三部修繕,並復原陳列。
民國十八年(1930年)12月底至民國十九年(1931年)2月下旬,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駐此。民國十九年(1931年)1月6日,紅軍通過半部無線電台(收報機)在此首次偵收到國民黨通訊社訊息,標誌著紅色電波的發源。
爐下古橋
爐下古橋位於寧都小布鎮景區東側小布河,清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由小布圩周邊民眾捐建,為石砌拱橋,3孔,長30餘米,寬4.5米。
萬壽宮
萬壽宮位於寧都小布鎮景區小布河南岸,始建於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由小布、黃陂、大沽、洛口、釣峰、永豐縣上溪等8鄉村民捐資興建。萬壽宮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內有三官堂、諶母殿、土地祠、白馬廟、天蓬、戲台、鐘鼓樓等建築。
民國十八年(1930年)11月底至12月初,彭德懷率紅三軍團軍團部駐此。
魚行街下街門樓
魚行街下街門樓位於寧都小布鎮景區中心,系黃如金宅門樓。始建於清末。後塌廢。現僅存門樓。
榮譽表彰
2016年1月19日,寧都小布鎮景區被江西省旅遊發展委員會評為“江西省十大休閒旅遊小鎮”。
2017年7月28日,寧都小布鎮景區入選為第二批中國特色小鎮名單。
2018年1月4日,寧都小布鎮景區獲得國家4A級景區榮譽。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寧都小布鎮景區位於江西省寧都縣西北部(北緯N26°46′55.07″ 東經E115°49′50.33″),距寧都縣城60公里,東臨洛口鎮、釣鋒鄉;南連黃陂鎮、大沽鄉;西北與東韶鄉、吉安地區的的永豐縣中村鄉、上溪鄉接壤。
交通線路
贛州—寧都—小布旅遊直通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