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蒗普米族反土司鬥爭,1936年冬月二十三日,木里東尼武裝土匪襲擊寧蒗,搶掠財物和牲畜,因土司和總管視而不問,拖其、托甸等村民眾在普米族伙頭的組織下,並發動永寧二十四官屬內的普米、納西等族民眾,舉行武裝起義,攻破土司衙門和總管住宅,土司和總管聞風逃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蒗普米族反土司鬥爭
- 性質:近代起義名
- 朝代:近代
寧蒗普米族反土司鬥爭,1936年冬月二十三日,木里東尼武裝土匪襲擊寧蒗,搶掠財物和牲畜,因土司和總管視而不問,拖其、托甸等村民眾在普米族伙頭的組織下,並發動永寧二十四官屬內的普米、納西等族民眾,舉行武裝起義,攻破土司衙門和總管住宅,土司和總管聞風逃竄。
寧蒗普米族反土司鬥爭,1936年冬月二十三日,木里東尼武裝土匪襲擊寧蒗,搶掠財物和牲畜,因土司和總管視而不問,拖其、托甸等村民眾在普米族伙頭的組織下,並發動永寧二十四官屬內的普米、納西等族民眾,舉行武裝起義,攻破土司衙門...
永寧庫足普米族反土司鬥爭,清鹹同年間(1851—1874),回民起義軍攻占雲南寧蒗縣東升廠(白牛廠),附近土司、頭人和富商紛紛逃避,四川朵魯漢族貧民孔昭銀率領起義民眾進入永寧,庫足普米百姓熊松魯起而回響,領導各地民眾向南進軍,攻打永勝、華坪等地。沿革 後孔昭銀投靠永北知府,在永寧拖支修建衙門,並把翠衣牛...
在土地制度方面,新中國成立前,蘭坪、麗江等地的普米族已處於地主經濟發展階段,寧蒗等地的普米族處於封建領主制經濟階段。各地普米族的經濟發展不平衡,絕大部分土地被土司和地主占有。在蘭坪等地,地主和富農占有耕地達四分之三左右。如蘭坪縣第三區的羊山村,34戶人家中,地主3戶,平均每戶占地150畝,共占...
三、政治情況 四、家庭和婚姻 五、社會習俗 六、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 永寧溫泉鄉普米族婚喪習俗調查 一、本民族遷徙歷史傳說 二、家庭社會經濟職能 三、婚姻情況 四、喪葬 五、節慶 寧蒗縣紅橋區翠培鄉普米族社會歷史調查 一、歷史概況 二、生產方式 三、反抗鬥爭 四、宗教、喪葬和婚姻 後記 修訂後記 ……
3、自然景觀神奇絢麗。有迷人的高原田園風光永寧壩,規模宏大的藏傳佛教寺院扎美寺,神奇俊俏的格姆女神山,古老典雅的普米、摩梭村落,土司衙門府等豐富多彩,珍稀奇絕的旅遊資源。名特產品 永寧壩為全縣第一壩,是全縣主要產糧區之一,其中所產的高原紅米被譽為“世界屋脊大米”而名揚四海,盛產松茸、貝母、白瓜子...
寧蒗彝族自治縣,隸屬雲南省麗江市,位於東經100°22′29″~101°15′51″,北緯26°34′54″~27°55′34″之間,地處滇西北橫斷山脈中部麗江市東北部川滇交界處,轄區總面積6025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10月,寧蒗彝族自治縣轄轄2個街道、3個鎮、11個鄉。縣人民政府駐大興街道。2023年末,寧蒗彝族自治縣常住人口24...
黑瓦吾島、里務比島和里格島,在寧蒗一側,位於湖心,距離湖岸落水村2500米,是南來北往的候鳥、野鴨的棲息之處,是昔日永寧土司阿雲山總管的水上行宮,美國學者洛克曾旅居於此。媳娃娥島,又稱“土司島”、“奈絡普”,納西語稱“恆瓦古”。離湖岸2000多米,位於西北半湖的中央。博凹島,末代左所土司在上面...
1950年4月15日,蘭坪縣城從金頂遷往拉井,屬麗江專區。原兔峨土司地界的怒地鄉劃給了原碧江縣(現已撤消)。1954年,第二區的利苴鄉劃歸麗江地區的麗江納西族自治縣。1957年,蘭坪縣劃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1967年3月30日,成立“蘭坪縣軍事管制委員會”,對蘭坪實行軍管;同年11月21日,經昆明軍區第十四軍...
郭立珍:寧蒗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胡革華:寧蒗縣政協副主席 3、專家學者、專業技術人員代表(2人)胡鏡明:原縣政協副主席、縣普米族傳統文化保護協會副會長 曹建平:麗江市瀘沽湖摩梭文化研究會會長 4、法律工作者代表(1人)胡志華: 縣人大民族法制工委副主任 5、相關部門代表(15人)陳國光:市瀘沽湖管委會副主任...
普米族的家庭和婚姻經歷了由母系制到父權制、由群婚到一夫一妻制的發展過程。新中國成立前,普米族的大部分地區都建立了父權制家庭,實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在寧蒗和永勝地區盛行大家庭,其中多數是父系大家庭,其他地區多系小家庭。只有居住在瀘沽湖附近寧蒗縣永寧地區四、五個村的普米族,在當地納西族的影響下,...
韓規教是普米族的原始宗教。韓規是普米族人初級社會活動中從事禮儀的主持者但先主持舉行祭祀典禮儀式,更是普米族古典文化的創造者、傳播者和傳承者,如:舉行節日禮儀、婚喪習俗、聚眾議事、出征討伐等社會活動,簡述 普米族在古代幾乎全民信仰自己的原始宗教---韓歸教,但是由於歷史因素,現在只有寧蒗、木里、九龍...
閏鹽古道,系指從今涼山州首府西昌經鹽源、寧蒗到麗江的古道。這條古道以鹽源縣為中心,支線密布,遍及於川滇邊金沙江、雅礱江之間大片區域,涉及的範圍包括今四川西昌、冕寧、德昌、攀枝花、鹽源、木里,及雲南麗江、寧蒗、永勝、華坪等地。 一 今鹽源縣在歷史上所轄範圍甚廣,包括今木里、鹽邊等縣地。更早如在...
民國政府授予他“特等文虎勳章”,並封為“麗江、永勝、中甸、維西、德欽、寧蒗、及藏邊黃、白兩教宣慰大法師在相處的數十日中,兩位大德高僧十分敬重對方的修持與道行。仲巴活佛邀請虛雲老和尚將漢學傳到藏地,虛雲長老則希望仲巴活佛將藏傳佛教傳到漢地。仲巴活佛當即發願將來要將從法身佛金剛持傳下來的毫不間斷的...
居住在鶴慶、麗江毗連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納西族,到了火把節之夜,要舉辦耍火活動。人們在村寨所有的大樹上,繫上成團、成束的紅花,象徵“紅花火樹如炬燃”。當天上出現第一顆星星之際,人們各舞一把點燃的小火把,載歌載舞,環“紅花火樹”唱頌一通。祭頌火神 居住在寧蒗縣的普米族,到了火把節這天,要...
過去對瀘沽湖摩梭人進行過多次調查,長期以來認為該族沒有文字,事實上並不如此。首先應該提到的是雲南省社科院宗教研究所楊學政先生在寧蒗縣永寧鄉溫泉村阿烏達巴家發現一本經書,稱“天書”、“算日子的書”,全書12篇,每篇為30天,每天以一個象形文字標記,每個符號都有一定的形、音、意,已知初步具有文字特徵...
摩梭族主要聚居地是雲南省的寧蒗縣和四川省的鹽源縣。摩梭族的走婚形式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終身都在自己的母系家庭里,男方晚上到女方過夜,次晨歸回自己家中。摩梭族整個家族只有祖母、母親、舅舅、姐妹兄弟。並無父親、妻子、丈夫、女婿、媳婦等角色,父親實際是另一個家族的舅舅,母親與姐妹有自己單獨的...
吉火發佳,麗江市公安局黨委副書記,男,彝族,1968年11月生,雲南寧蒗人,1987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大學學歷。和獻武,麗江市紀委市監委駐市公安局紀檢監察組組長、黨委委員,男,普米族,1975年1月生,雲南玉龍人,199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學歷。李曉林,麗江市公安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兼交通警察支隊支隊長...
東與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縣、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接壤。南界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福貢縣,西與西藏自治區的左貢縣、察隅縣及怒江州的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毗鄰,北與西藏自治區的芒康縣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巴塘縣、得榮縣、鄉城縣交錯接壤。東西最大寬度168.56千米,...
調查資料編入《雲南省寧蒗彝族自治縣納西族社會歷史調查》、《四川省納西族社會歷史調查》、《寧蒗彝族自治縣概況》等。這些70年代的調查資料為後期國內外民族學、宗教學學者研究雲南摩梭人的母系制、小涼山彝族的奴隸制、以及雲南藏族、普米族、摩梭人的宗教歷史形態,提供了翔實鮮活的資料,曾被有關研究者廣為引用。
占占奪,為納西族摩梭支系摩梭語,意即摔跤,有的也稱其為“抱腰”。是流行於雲南寧蒗永寧摩梭人中的一項民間體育活動。舊時,占占奪比賽常由土司出錢召集進行,以均等的人數組隊。除了納西本民族的參加者,聚居在永寧的普米族、彝族男子也經常參加這一比賽。如今的占占奪比賽,一般在納西族的轉山、結婚、葬禮、...
古城區,隸屬雲南省麗江市,位於麗江市東北部,西、北連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東與寧蒗彝族自治縣和永勝縣接壤。全區總面積1262.78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古城區常住人口為28.13萬人。有納西、漢、白、藏、彝、普米等10餘個民族。截至2021年10月,古城區轄7個街道、2個鎮、2個鄉,區人民...
漢藏民族藏緬語族一系的普米族也有與藏民類似的求雨祭祀。據《宗教詞典》:“普米族每家都有自己的“龍潭”(亦稱“靈泉”)。地點大都在深山密林中或山澗峽谷上。藍坪普米族在正二月間舉行,寧蒗普米族在三七月舉行。屆時全家都到龍潭附近歇宿三日,用木棍、木板搭成高台,稱為“龍塔”,意為龍王的水晶宮殿。...
概述;古城區:1黑龍潭古建築群2方國瑜故居3大覺宮壁畫4麗江普濟寺5龍泉三聖宮6金龍橋;永勝縣:7觀音閣石刻造像8清水古建築群;玉龍納西族自治縣:9文峰寺10指雲寺11大寶積宮與琉璃殿12北嶽廟13洛克故居14寶山石頭城;寧蒗彝族自治縣:15永寧土司衙署16扎美戈喇嘛寺;麗江市其他文物保護單位列表 15迪慶藏族自治州 ...
摩梭人生活在雲南省西北,四川、雲南交界處風光秀麗的麗江市瀘沽湖畔,人口約五萬,有自己的本民族語言,但沒有文字,屬納西族一支。瀘沽湖以其獨特的摩梭風情和秀麗的山水風光聞名於世。在金沙江東部的雲南省寧蒗縣以及四川鹽源、木里等縣,人口約四萬餘人。寧蒗境內摩梭人口15000多人,主要聚居在瀘沽湖畔的永寧壩子...
永寧溫泉只有一個50多平方米的天然池塘,每逢農閒時節,附近摩梭人、普米族居民紛紛前往沐浴,還在周圍野餐歌舞。同時,這裡也是摩梭人結交情侶的場所。如今這裡修建了男女浴室,並在附近建起旅館、商店等設施。永寧鄉政府到溫泉的公路交通便捷,沿途還可欣賞摩梭村寨及永寧壩風光,濃郁的民族風情及動人的高原景色。很有...
1928年,美籍奧地利探險家約瑟夫·洛克在當時木里土司的幫助下,前後兩次進入稻城亞丁境內探險。他拍攝了243幅彩色照片及503幅黑白照片,記錄了稻城與世隔絕的美妙絕倫的壯麗景色。此外他還採集了數千種植物標本、700餘件飛禽標本。他將在稻城亞丁考察的所見所聞形成文章先後在《國家地理雜誌》發 表 。1982年11月,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