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校國小部前身是峽山國小,創辦於
民國23年(1934),以尤氏宗祠為校舍,學生100餘人,首任校長尤沛興。民國35年(1946),學生增至200人左右。
建國後,入學人數不斷增加,學校規模日益擴大。1951-1958年為6班,學生200多人,教師8人。1962年增至8班,學生300人左右,教師10人。1964年在
祠堂後山上新建4個教室,1970年又擴建6個教室。從此遷出舊祠堂,搬入山上校舍。1972年發展為12班,學生400多人,教職工16人,直至1975年基本保持此規模。1988年,鎮政府、校辦廠各出資4萬元,向各單位募資2萬元,縣教育局資助2萬元,拆除舊校舍,新建一幢兩層教學樓,改建20間教師寢室,完成舊校舍的改造任務。占地面積4500平方米,建築面積1938平方米。該校原為峽山鄉(公社)中心國小,1992年撤擴並鄉後,改為強蛟鎮中心國小。1993年設10班,學生425人,教職工21人。
1998年開始,在鎮政府的重視和學校領導努力下,峽山西山村前桔場上劃出20畝土地,開始異地籌建新校舍。鎮政府撥款100萬元,峽山經聯社資助50萬元,市教育局資助20萬元,縣教育局資助15萬元,香港趙安中捐資20萬元,向企業集資100萬元,共籌資300餘萬元,建造占地面積1325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的新校舍。2000年9月,強蛟鎮中心國小從祠堂後山上遷至現校址。
2000年9月,王石岙國小併入。2001年9月,上蒲、加爵科兩所國小併入。2002年9月,下蒲國小併入。2003年9月,與鎮初級中學合併為九年一貫制學校,稱強蛟鎮中心學校,鎮教育幹事金建國兼總校長,中學部與國小部分設副校長一名。2009年9月,強蛟鎮中心學校國小部與中學部分離,改稱強蛟鎮中心國小,並與寧海縣第二實驗國小組成教育聯合體。
1985年,全鎮普及初等教育。學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普及率均達99%以上。1986年,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為全縣實施最早的4個鄉鎮之一。1995年,順利完成普及九年義務制教育工作,通過“兩基”驗收。1999年通過寧波市“兩高”驗收。
2003年9月,該校在寧海縣創建省教育強縣工作中,投入了70餘萬元配備了多功能教室、電腦室、實驗室、圖書閱覽室等各類輔助教室的內部設施及相關教學儀器。2004年8月,建成建築面積達1700平方米的師生宿舍樓。同年12月,被評為“寧波市現代化達綱學校”。2005年,在創建省教育強鎮的工作中又投入了50餘萬元,添置了圖書、電腦、大螢幕電視機,鋪設了校園網、校園音響、校園閉路電視、自然實驗室及部分體育設施。2006年6月,投資170萬元建成300米塑膠田徑運動場。
該校教師在縣級及以上發表交流並獲獎的論文已達上百篇,獲市級榮譽達十餘次。教師參加縣教壇新秀比賽、教學技能比賽、縣藝術節等各項競賽,先後有四、五十人次獲獎,其中教師自製教具於1992年獲市一等獎和三等獎。
該校歷來重視文體和科技活動,強化科技實踐活動和書畫能力訓練,形成了科技和藝術兩大特色,先後被省少工委評為“省十佳少年科(技)校”,被寧波市教育局教研室評為“寧波市優秀藝術學校”。該校小足球為縣定點的傳統項目。1984年,男子小足球隊獲市賽冠軍,1985-1989年,女子小足球隊連年獲市賽冠軍、省賽第二、第三名。在2003的縣田徑運動會上,由傅松佳老師帶隊訓練的國小田徑隊奪得了團體第五名的好成績,學生尤志鵬還代表寧海縣參加了市運會,奪取了兩項個人第二名,後被省少體校錄取。2005年,該校小學生象棋隊參加縣中小學生象棋比賽,獲團體第三名。1976年,該校舞蹈《織網》參加縣會演獲一等獎。1991年,舞蹈《快樂的星期天》獲市“六一杯”三等獎。在第二屆藝術節上,由王嬌君老師指導的大合唱獲團體一等獎,並被選送到市里參加比賽。2003年全國數奧比賽,六年級的尤晨帆獲全縣唯一的全國滿分獎,尤加幸同學獲全國一等獎。
該校勤工儉學和校辦企業也曾頗具規模。1958年,該校師生在荒島上發展養羊業獲得成功。70年代開闢校辦農場,有土地10畝,水稻和棉花年收入2000元以上。1982年建校辦塑膠廠,年產值從10萬元,發展到1993年的500萬元,成為縣內校辦骨幹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