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寧波市第五屆學術大會論文集
- 作者:楊志達
- ISBN:9787894905154
- 頁數:1065
-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11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編輯推薦
建設生態文明,共築和諧寧波
內容簡介
《寧波市第五屆學術大會論文集》展示了近兩年來,我市科技工作者在生態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構建理論研究與實踐中取得的優秀成果,供廣大讀者學習與交流。
《寧波市第五屆學術大會論文集》的論文徵集工作得到了我市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回響和支持,共收到交流論文915篇,由於篇幅有限,收錄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圖書目錄
A.寧波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研討試論農村文化生態的建設論寧波生態文明建設的合理定位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科學合理做好文明生態村建設規劃是促進我國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障浙江快速發展的縣級城市水資源狀況和發展趨勢分析——以慈谿為例生態補償機制的理論基礎與實現路徑生態治理中的非政府組織功能分析生態文明與發展寧波現代林業的途徑思考生態文明建設與浙東文化中的生態思想研究“綠色寧波”的發展模式及其啟示意義發展縣域循環經濟:促進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途徑——浙江寧海縣混合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探討和諧社會中生態文明與物質、政治、精神文明的關係整合象山縣濱海旅遊業發展探析我國海洋環境法律的立法目的應立足“一元論”——對海洋生態保護的法制思考論生態文明與中共執政理念的新發展
B.海洋生態保護與寧波生態文明建設變性梯度凝膠電泳(DGGE)技術在海洋微生物分子生態學中的套用及其發展濱海電廠對海域生態環境影響研究概述芻議水質線上自動監測系統在象山港進行海洋環境監測的套用象山港底部電廠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徵多種富營養化評價模式在黃墩港海域營養鹽污染特徵評價中的套用及比較奉化市褶牡蠣(Ostrea rivularis)消瘦、死亡研究報告關於建立海洋環境和資源損害賠償機制的研究海水網箱養殖區產芽孢細菌群落結構與生態功能海洋旅遊節慶的創新研究——以“中國開漁節”為例的實證分析海洋漁政管理中非接觸執法套用研究杭州灣生態監控區浮遊動物多樣性變化趨勢研究韭山列島海洋自然保護區建設管理現狀及對策建議寧波市海水養殖池塘清淤排污人海管理研究寧波市灘涂資源及其動態變化人工魚礁對漁業資源和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入侵生物大米草的生物利用研究石油污染下海洋細菌群落結構動態變化的初步研究象山港海域環境超標因子研究探討象山港黑鯛資源動態及增殖保護象山港經濟貝類中有機氯農藥和多氯聯苯的殘留水平及其變化趨勢原油生物降解菌的16SrDNA序列研究資源定位的海洋功能區劃象山縣海洋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和思考象山縣休閒漁業發展構想和建議海水工廠化養殖過程中的生態問題與對策
C.生態城市與寧波生態文明建設城鄉規劃:“真”實踐狀態及引發的轉向城市文化品位提升的思考一一以寧波市為例寧波市危化企業用地空間布局分析及規劃管理上的研究與探索城市濱水地區開發——以寧波北侖甬江南岸城市設計為例城市特色的繼承和發展——記寧海縣火車站站前核心區域城市設計方案競賽創作舊城更新中的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寧波江北核心區控規為例二元規制環境中城中村發展及其意義的分析增強小城鎮總體規劃科學性的技術探索——以寧海縣前童鎮總體規劃為例提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慈谿市河頭村保護建設規劃實踐公路主樞紐內公交場站規模確定方法及套用研究淺論客流交通方式劃分區域污水治理統籌——象山港區域污水工程規劃解讀論城市生態園林的建設探索可持續發展型城市園林的形態提高生態文明意識促進生態綠化建設……
D.節能減排與寧波生態文明建設E.生態農業與寧波生態文明建設F.珍愛生命之水 共建生態文明G.生態文明與寧波重點產業可持續發展H.綠色生態建築與寧波生態文明建設I.心理和諧與和諧寧波建設J.公共衛生與和諧寧波建築。
文摘
二、可持續發展內涵 目前,環境與發展是全球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已成為21世紀推動科技進步的動力、建設文明社會的象徵和人類共同追求的目標。 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儘管在理論上政治家、哲學家、經濟學家、生態學家、環境學家不甚一致,但挪威首相布倫特蘭夫人所提出的概念,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即“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後代滿足其需求能力的發展”。 可持續發展內涵十分豐富,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從哲學思維的角度,可持續發展包含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相互協調、一體化發展的思想,即中國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
2.從系統論角度,可持續發展認為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等要素(系統)是自然一經濟一社會複合系統的組成要素(子系統)。按照能量轉化、物質循環、信息控制和生態平衡的客觀規律,合理調控“自然一經濟一社會”複合系統,實現系統的良性循環。
3.從社會倫理範疇,可持續發展注重公平性。包括兩層意思:一是本代人的公平,即資源、環境空間公平;二是代際間公平,即資源、環境時間公平。
4.從發展的角度,可持續發展強調用發展解決資源短缺、生態環境嚴重、人口膨脹等問題。
5.從資源開發利用角度,可持續發展注重人類在追求健康而富有生產成果的生活權利時,堅持與自然和諧、協調和統一。充分考慮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尊重自然,樹立生態文明思想,實現資源、生態、經濟和社會四大效益的統一。
6.從社會制度的角度,可持續發展要求建立一個合理而高效的政治、經濟運行機制。不但在國際上應建立一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格局,而且在國內應建立有利於資源、環境可持續利用的經濟體制、政策制度、輿論氛圍和公眾意識。
可持續發展具有三大特徵: 1.可持續發展鼓勵和追求經濟發展,它是國家實力和社會財富的體現;同時,可持續發展不僅是重視增長數量,更追求改善質量,追求循環經濟、清潔生產、文明消費,追求資源和環境的綜合效益。
2.可持續發展以保護自然為基礎,保護生物多樣性,保持地球生態的完整性,達到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利用。
3.可持續發展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質量為目的,與社會進步相適應,創建一個平等、自由、教育、人權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