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育種信息,栽培技術,種植範圍,選育人,技術圖解,修剪要點,實際操作,
育種信息
用途:經濟林
選育人:秦墾、曹有龍、焦恩寧、唐慧鋒、戴國禮、閆亞美、何 軍、李瑞鵬、安 巍、石志剛、李雲翔、余守乾、王文華、王自貴、吳廣生、苗永俊、劉定兵
申請單位(人):國家枸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寧夏枸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寧夏林業產業服務中心
栽培技術
1、建園
該品種具高度自交親和能力,純系栽培可實現穩產、豐產。其樹冠較開張,成齡樹適宜永久株距1.5 m為宜,行距手工園栽植2 m為宜,機耕園2.8~3.0m。
2、整形修剪
老眼枝花量極少,休眠期修剪可簡化為“疏、截”二字法,按“去強留弱”的原則對成齡樹二年生2級側枝進行選留和短截,其餘枝條一律疏除,留枝長度視枝條強弱長度把握在20~40 cm,成林樹單株留枝量250條為宜,幼齡樹留枝量視樹體生長量而定。
3、肥水管理
由於其主根較為肉質,施肥距離應具根莖50 cm以外,有機肥施入前必須腐熟,避免肥料燒根。
4、病蟲害防治
物候期較寧杞1號顯著提前,病蟲害防治應結合物候期進行。易感染白粉病,在加強田間通風透光的物理措施的基礎上,需在盛花期尾聲後對其進行監測與預防。
種植範圍
固原頭營以北的清水河流域,中寧、中衛、同心紅寺堡、鹽池的中部乾旱帶地區,衛寧平原、銀川平原、賀蘭山東麓等年降水500mm以下的地區均可種植。
選育人
秦墾 男,(1971.11-),副研究員。就職於寧夏枸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枸杞新品種“寧杞5號”、“寧杞7號”的第1選育人。
2005年發現混植狀態下單果重超過主栽品種寧杞1號90%的首個雄性不育株系YX-1(寧杞5號)。
2006年主持項目“寧夏枸杞雄性不育種質YX-1的小孢子發育形態學及生物學特性的研究”獲得區自然基金支持。
2007年秦墾主持項目“寧夏枸杞雄性不育株系利用研究” 獲科技攻關重點支持。
2006年~2008年,提出並實施了“寧杞5號”的授粉樹配置和蜜蜂放養兩項關鍵技術,在大面積上實現了“寧杞5號”的優異經濟性狀。
2009年1月寧杞5號的林木良種申報工作並獲得通過。
2007-2009年秦墾在焦恩寧、王兵等課題組成員的配合下,通過系統的研究,發現寧夏枸杞的繁育系統類型由於絕大多數品系自交不親和,應屬於專性異交,寧杞1號、0207兩品系的自交親和性屬於個例,新優系0207是2002年以來發現的單果重超過寧杞1號30%新優系中唯一一個自交親和的品系。
2008-2010年通過系統研究發現枸杞存在寧杞1號屬於二年生枝和當年生枝均可以大量成花的屬於頂葉混合花芽類,0207屬於二年生枝無花,當年生枝大量成花的屬於單一的腋花芽種類。
2008-2010年完成了“0207”區域試驗與示範工作。
2010年12月完成了0207的良種審定工作,正式定名為寧杞7號,目前0207已在寧夏、甘肅、青海、新疆等省區。目前寧杞5號的種植面積已達5000餘畝,0207種植面積已達1400餘畝。
技術圖解
修剪要點
應廣大寧杞七號種植者的要求,將?>寧杞7號定植當年的定乾\壯乾\增枝量\早豐產的定植當年的整形修剪技術進行解,望廣大種植戶參照執行.關於定乾高度各點應視當地是否多風按當地的定乾高度習慣而異,大體在40cm-60cm均可,圖中的60cm,是中寧和銀川地區常用的高度,各地切勿生搬硬套.
實際操作
硬枝扦插苗當年定乾及基部芽體抹除,通常只有抹除了基部的芽體,營養才會向頂部選留的芽運輸,下部芽抹除後上部枝條的抽生速度會大大加快,避免樹體養分的不必要消耗
在二級側枝不斷生長的過程中會不斷的開花結果,在花果期間,樹體上不會萌發不定芽,但在花果過後,會在樹體上萌生大量的不定芽,選留樹冠上部居中的一個其餘的一律疏除,選留的芽體再其抽生至20cm左右時對其進行摘心,重複培養一層時的工作,將樹冠冠面提升到100cm左右
嫩枝扦插苗的主幹較纖細,定植時需設立主幹支撐棍,通常主幹支撐棍長1.5米,其中30cm在首次灌水后土壤較鬆軟時插入土中,120cm位於地上,邊插支撐棍邊將其進行綁縛,之後的樹體培養過程同硬枝扦插苗。
對於嫩枝扦插苗或硬枝扦插苗不夠高度的,定植後也需在頭水後設立主幹支撐棍,設立主幹支撐棍的目的是避免除草時不小心將苗木除去。
營養袋苗或過弱小的嫩枝扦插苗由於有著良好的根系,很快就會萌發出大量的新枝,在其中選留3個左右,其餘的一律疏除。
將其中最強壯的一根枝條沿主幹支撐輥向上綁縛至定乾高度,利用植物的頂端優勢特性向上拉動養分與水分,不久就會在封頂部位的下方萌生側枝,後續工作及可參照硬枝扦插苗的方法進行,除向上綁縛的枝條外還有兩根枝條,只對其進行摘心,摘心後的紙條會產生大量的光合產物供應根系,暫無需疏除,待扶成直立的枝條發出側枝枝長15cm時再予以疏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