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強儺文化

寧強儺文化

儺文化是古代的一種原始宗教遺存,有極濃厚的蒙昧、迷信色彩。起初,它本來就是古時臘月驅除疫鬼的儀式。從事此項活動的巫師皆為男性,俗稱端公,以打卦占卜、書符念咒、替人驅鬼療疾而取財,此種活動多為歷代行政當局所禁阻。不過,它派生出來的儺舞、儺技和儺戲,作為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形式,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多元宗教、多種民俗和多種藝術相融合的文化形態,被譽為“藝術之源”。

寧強位於陝西省西南隅,南連四川,西接甘肅,巴山、秦嶺南北阻隔,交通不便,受獨特的地理位置、多變的建制沿革、錯綜的民族習俗、多元人口結構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儺文化資源非常豐富,比較完整地保存了儺這種宗教與藝術混合的獨特形式。寧強的儺藝就屬於鄉儺,這些獨具魅力的儺藝、儺技、儺俗、儺面,組成了富有寧強地方特色的儺文化藝術,是原始信仰、祭祀儀式、民俗風情、音樂舞蹈、雕畫藝術的複合文化載體,在上千年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完整的文化體系,堪稱原始藝術的“活化石”。 2010年,寧強端公被列為第一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寧強羌族儺戲被全國羌學專家公認為四川古羌儺舞之源,內容包括愛情、訴訟、抗爭、祭祀、祈求等,極具故事性,融歌、舞、樂、技為一體,地道的原始民歌、原始舞蹈、原始道具(面具、樂器、服飾),古風古韻,幽遠綿長,加以儺技中的幻術,能把人帶入神秘莫測的意境,祭祀、祈福,上刀山、下油鍋、過火海這些儺藝絕技,逐步走出展示交流並重的新路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強儺文化
文化起源,文化習俗,儺藝,儺舞,儺戲,儺面具,儺技,

文化起源

寧強儺藝遍及26個鄉鎮。據鄉鎮文化站的不完全調查統計,全縣有72個儺壇,端公360多人,最大年齡83歲,最小18歲。寧強的儺戲,不僅從事的端公多,而且內容(曲目)繁多,同一個曲目的表演舞姿各有不同,唱腔千變萬化,詞句雅俗共存,儺面形態各異,鑼鼓抑揚頓挫不同,且不時有極古老的字句出現,是舞蹈、語言、文字、音樂、雕畫的孤島。就演出的風格、層次而言,寧強的儺戲古樸、粗獷、純真,雅俗共賞。雅則高深玄奧,古意十足,俗則婦孺能詳,通俗流暢,保存著儺戲較多的原始面貌。
寧強儺文化作為獨具特色的民間民俗文化,吸引了許多學者及民俗攝影愛好者前來考察、觀賞、採風,寧強多彩的民間文化、藝術,尤其是得天獨厚的儺文化、藝術,應成為文化旅遊資源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值得很好地挖掘、利用。

文化習俗

儺藝演化為宮廷儺、軍儺、寺院儺、鄉儺。
寧強的儺藝就屬於鄉儺,以“壇”為活動形式,一壇6——20人不等,負責人稱“掌壇師”,掌壇師既是活動的主持者,目前主要活動內容為還願祈福、禳災納吉;活動場所為農戶、寺院、鄉場等。
鄉儺儀式有20多個環節,主要分為3個階段:請神、娛(酬)神、送神。從內容上,可分上下(文武)兩壇。文壇主要是歌舞的唱念做打,請神、娛神,不妨和神開一些粗俗下流的玩笑,“與神同樂”;武壇主要是絕技,真工夫,對鬼怪邪祟有震懾作用,也有強行請神行事的意思。
請神、送神儀式較為簡單,但極為重要。儀式開始,根據活動內容將相關神靈請來,使神靈高興開心,然後與神對話,再提出要求,以達到目的,最後將神靈送回。請不來神,整個活動就無法開展,送不走神,整個地方就不得安寧,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

儺藝

儺藝中的舞、歌、技、樂是緊密相聯的,也是娛(酬)神必不可少的內容,看似簡單單調,卻獨具稚真、古拙、粗獷的風格,透露著遠古幽秘、神奇的色彩,散發著濃厚的鄉土氣息。現在的儺舞,用儺藝人自己的話,叫“踏罡布訣”。足蹈叫“罡”,手舞叫“訣”。其中罡步是基礎,手訣是主幹。心想、嘴念、手做、腳跳,一招一式都要符合套路,都有其特定的象徵意義。
寧強儺文化
“訣”是儺藝人在儺事時用十指比劃、造型,以表示某種含義的方法。從戲曲表演的角度來說,它是用手勢表達思想感情和內心世界的無聲語言,一般有勾、按、擰、扭、屈、伸、旋、翻等壞節。運用了動靜、屈伸、高低、收放、徐疾、內外、方圓、上下等動作,使之具有韻律美、線條美、節奏美。這些手勢經過藝術加工和美化,是舞蹈藝術重要的表現,是後世舞蹈的源頭與先導。
“罡”。如“踩九州”,踩九州,也叫“踩八卦”,按八卦方位來踩,一卦一州,加上中央一州,故稱“九州”。 踩九州是具有巫術意義的舞步,也是一種神聖空間的運作。在早期儺藝人的認識里,九州只是一種象徵符號,它包含了整個宇宙空間,踩九州其實就是要將宇宙空間運行於足下,就是要掌握或控制整個世界。
不僅如此,在其它一系列俗世與神界相溝通的禮儀過程都會運用四時、五方、五行、五方、五色、八卦等象徵符號,由此我們可見儺祭儀式的水平宇宙觀,和儺師敬奉的神靈如玉皇(天上)、土地(地上),桃園洞的三界(上洞、中洞、下洞),儺壇神界(上、中、下)所構成的垂直的宇宙觀,與中國傳統宇宙觀的密切聯繫。

儺舞

儺舞風格各異,有的巫步手訣舞姿詭秘;有的古樸剛勁,節奏強烈;有的剛柔相濟,表演細膩;有的模擬生活,風趣幽默。表演中,有的大儺班還穿插儺技,保留了古代百戲演出風格。
寧強儺文化
現在,寧強儺舞的“文壇”中主要曲目有《問土地》、《孟姜女哭長城》、《姜子牙釣魚》、《財神》等30多種,曲目繁多,形式多樣。獨舞、雙人舞、三人舞、群舞及小舞劇等五彩繽紛。內容包括愛情、訴訟、抗爭、祭祀、祈求等,極具故事性,融歌、舞、樂、技為一體,地道的原始民歌、原始舞蹈、原始道具(面具、樂器、服飾),古風古韻,幽遠綿長。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入了主觀意識很強的東西,如愛情,婚姻,自由,因果,懲惡揚善等。其中《張三討口》中的張三“討”到了大家閨秀,《打梅山》講述了一個人和動物荒誕離奇的婚姻故事,《華山救母》是人神相戀奇遇;《開山》是開天闢地的神話等等;《召將》逐疫鎮邪、保佑平安;《哪吒》稚童嬉耍、活潑天真;《小尼姑下山》表現小尼姑難耐青燈黃卷寂寞,尋求愛情。

儺戲

儺戲的一大特色,就是它的綜合性。儺戲是通過宗教形式發展起來的一種獨特的戲劇樣式,儺師為了充實宗教活動內容,吸引更多的人來參加,充分利用當地民眾所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為其服務。
因此,寧強的儺戲裡就插進了對唱、山歌民謠、薅草鑼鼓歌、金錢棍、相聲、繞口令、吟詩作對,甚至還有儺技,使之成為具有綜合性、娛樂性的一種表演藝術,有濃郁的民俗特色,反映了農耕文化驅逐瘟疫、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民俗心理。劇目有《楊戩》、《財神》、《對刀》、《雷公》、《鬧龍宮》、《偷仙桃》、《招親》、《取經》、《鬧天宮》、《姜太公釣魚》、《姜子牙背榜》、《水漫金山》、《紙錢》、《金剛》、《祭刀》、《雙鬼偷花》、《五台山》、《目連救母》、《鐘馗戲蝙蝠》、《福祿壽三星》、《太極圖》、《和合》、《劉海戲蟾》、《彌勒佛》、《麒麟送子》、《萬壽山》、《八仙過海》、《四郎探母》《普賢騎象》、《扎排場》、《觀音坐蓮台》、《搭馬仔》等。
這些劇目保持了儺聲腔的特點,有些地方的演出不戴面具,直接在臉上化妝,戲裝也和現代戲劇服飾差不多,但在一些邊遠山區仍然嚴格保持傳統的裝束與程式。

儺面具

寧強現存的面具總數在千面以上。這些面具大都保存在邊遠農村的儺師手中,其中有一部分傳承了好幾百年,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有關部門和個人也收藏了不少,是一批珍貴的文化遺產。
寧強現存儺面具可分5類:(一)世俗面具。形象接近生活原型,如甘生、安安、梅氏、龐氏等。(二)正神面具。形象正直、善良、聖潔、安詳,如土地、消災和尚等。(三)丑角面具。形象滑稽、風趣、幽默,如翻壇老爺、秦童、秋姑婆等。(四)凶神面具。形象威武、兇悍、怪異,如開山、龍王、二郎神等。(五)牛頭馬面。線條粗獷、渾厚。
寧強儺文化
儺面具都有神的名字。因為信奉萬物有靈,端公是可以和它們溝通對話的,又在這些眾多的神靈里摻雜了巫、儒、佛、道多種內容,以此壯大自己的神靈譜系,有很多部分因此在史籍及神話傳說中找不到依據。但其核心仍然是鬼魂崇拜,再是祖先崇拜,生殖崇拜。其他諸神只是陪襯,反映出巫儺文化的原始屬性和古老習俗。面具雕刻藝人為家傳和師傳相結合,口傳心授,不少老藝人本人就是巫師。在老藝人看來,神靈本身存在於樹木之中,雕刻者只不過是把神靈複製出來而已。這些神靈存在於老藝人的心靈和幻覺之中,他們以極其虔誠的宗教感情進行創作。這種創作衝動雕刻出來的面具,就具有某種概念難以表達清楚的靈性,而且很少雷同。這是程式化的木雕很難與之相比的。
儺面具都是根據所供奉的傳說中的神靈形狀相貌刻畫成的,各具特徵。寧強現存儺神面具,按其神靈名號劃分,又有如下種類:
1、天神:元始天尊、元始天王、玉皇大帝、三清(天寶君、靈寶君、神寶君)、西王母、三官(天官、地官、水官),北極紫微大帝、北斗真君、文昌帝君、九曜星君、二十八宿等。
2、地神:土地神、灶王府君、山神、水神、路神、井神、橋神、開山猛將等。
3、山川神:五方兵(木城兵、火城兵、金城兵、水城兵、土城兵);三肖(水、火、石)神靈、茅山神、梅山神等。
4、祖宗先賢:彭祖、一派靈魂、三代宗祖、老少亡魂、夫子、老君、釋迦牟尼、功曹等。
寧強儺文化
5、動物神靈:老虎大王、大象神尊、獅子山王、牛頭馬面、狐狸精、水獺精、蛤蟆精、鯉魚精、黃鼠狼精、蛇精等。
6、植物神靈:樹精、藤精、竹精、牡丹仙姑、菊花仙子、荷花仙姑、三肖娘娘(大姐、二姐、三姐)等。
7、鬼神:閆王爺、十殿閆君、十八地獄掌簿判官、
領兵土地,十二真人,十方萬靈、張氏五郎等。
8、祖師:羅公師祖、趙侯法王、千千師祖、萬萬師傅、陽傳師、陰傳師、外壇師、傳度師、坐檯師、魯班仙師、杜康始祖等。
9、生殖崇拜:伏羲聖王、女媧聖母、儺公儺母、報事靈童、祖龍杖、子孫棍崇拜等。
10、英雄人物:殷、趙、王、馬四大元帥、周、曹、唐三大將軍和包拯、孔明、岳飛、薛仁貴等賢相猛將。

儺技

“踩刀”,是在小孩還“過關願”儀式中進行的,俗稱“上刀山”,分“踩天刀”和“踩地刀”兩種。在巫術信仰看來,小孩多災多難,是遇上了惡魔鬼怪,要在神靈護佑下,由巫師驅趕鬼怪,指引小孩闖過人生旅途的關隘,易長成人。“踩天刀”由巫師手執牛角,口念咒語,背著過關童子,赤腳爬上由12把柴刀,也有24把、36把的,根據“劫難”的大小而定組成的刀竿之上。刀鋒銳利,迎刃而上。“踩地刀”是把裝在刀竿上的利刀,平放於地,刀刃朝上,巫師赤腳牽引過關童子從刀上走過。在上述程式中掌壇師要念咒語、挽訣、打卦。在觀眾看來,則是一幕驚險、有趣的特技表演。
寧強儺文化
類似上刀山的巫術表演,還有含紅耙齒,是將鐵,巫師將燒紅的耙齒含在嘴上表演;靸鏵頂鏊,就是腳上靸著燒紅的犁鏵,頭上戴著燒紅的鏊子表演;下火海,是在地上挖一個溝槽,槽內放置燒紅的木炭,巫師赤腳從燒紅的炭火上行走表演;開紅山,法師將一把鋒利的剃頭刀扎進額頭。刀扎至一定深度,放開手,刀直直地豎於頭頂,法師向眾人敬“紅山酒”。另外還有很多絕技表演,如“撈油鍋”、“釘八卦”、“九龍水”等,都很驚險奇絕。
這些表演是演給鬼神看的,告訴各路鬼神妖魔,法師法力無邊,各路鬼神妖魔不得胡作非為,更不得給願主家帶來災難,否則就要遭到滅頂之災;同時也是演給信徒和觀眾看的,在於展示儺壇威風,吸引信徒,招來觀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