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家遺址位於建陵鄉寧家村和三王村之間。該遺址面積較大,東臨大路,西靠小河,南沿寧家村南端,北至三王村村北,東西約600米,南北約700米,總面積為42萬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寧家遺址
- 出土地點:建陵鄉寧家村和三王村之間
- 所屬年代:新石器時代
出土文物計有:
石器
石斧一件,色青白,石質光滑,器呈長舌形,斧兩面中部脊微凸,邊圓棱,橫剖面呈扁圓形,刃寬6厘米,近似梯形,斧長10厘米,斧刃銳利,有使用痕跡。
陶器
尖底瓶兩件,完整,均為江河汲水實用器物。一件橘紅色,陶質細膩,直口短頸,鼓腹,中腹兩側有對稱半環形雙耳,上腹部飾斜繩紋,通高28厘米,口外頸4厘米,腹頸14.3厘米,壁厚0.4厘米。另一件色紅,器形及紋飾同上,通高27.5厘米,口徑5厘米,腹徑13.3厘米,壁厚0.6厘米。
小口細頸壺一件,淡橘色,陶質細膩。侈口煞斜唇細頸,口腹外鼓,下腹內斂,平底,通高15.5厘米,口內徑3厘米,最大腹徑12.7厘米,底徑4.5厘米。
缽,4件,細泥紅陶,分三式:
一式,1件,口沿稍殘,斂口鼓腹,平底,通高7厘米,口徑8厘米,腹徑13厘米。
二式,1件,侈口,小平底,通高8.5厘米,口徑14厘米,底徑5.4厘米。 三式,3件,侈口,圓底,每件高7.5厘米,口徑16.5厘米,口沿飾黑彩寬頻紋。另一件高10厘米,口徑19厘米。
石器
石斧一件,色青白,石質光滑,器呈長舌形,斧兩面中部脊微凸,邊圓棱,橫剖面呈扁圓形,刃寬6厘米,近似梯形,斧長10厘米,斧刃銳利,有使用痕跡。
陶器
尖底瓶兩件,完整,均為江河汲水實用器物。一件橘紅色,陶質細膩,直口短頸,鼓腹,中腹兩側有對稱半環形雙耳,上腹部飾斜繩紋,通高28厘米,口外頸4厘米,腹頸14.3厘米,壁厚0.4厘米。另一件色紅,器形及紋飾同上,通高27.5厘米,口徑5厘米,腹徑13.3厘米,壁厚0.6厘米。
小口細頸壺一件,淡橘色,陶質細膩。侈口煞斜唇細頸,口腹外鼓,下腹內斂,平底,通高15.5厘米,口內徑3厘米,最大腹徑12.7厘米,底徑4.5厘米。
缽,4件,細泥紅陶,分三式:
一式,1件,口沿稍殘,斂口鼓腹,平底,通高7厘米,口徑8厘米,腹徑13厘米。
二式,1件,侈口,小平底,通高8.5厘米,口徑14厘米,底徑5.4厘米。 三式,3件,侈口,圓底,每件高7.5厘米,口徑16.5厘米,口沿飾黑彩寬頻紋。另一件高10厘米,口徑19厘米。
罐,6件,三式
一式,橘紅色,質細,附蓋,弇口,鼓腹,平底,通高17.6厘米,蓋高7.5厘米(紐高2厘米),蓋徑13厘米。罐高11.7厘米,口徑10.2厘米,底徑8厘米。
二式,陶質細而堅硬,色灰紅,斂口,翻沿,唇沿下有4個對稱小孔。口徑8.5厘米,底徑3.5厘米,腹徑15厘米。
三式,稍殘,夾砂紅陶,侈口,唇沿上折,鼓腹,平底,器身有斜繩紋,高17.5厘米,口徑14.5厘米,底徑6厘米,壁厚0.6厘米。
寧家遺址出土的直口尖底瓶、圓底缽、小口細頸壺和以上遺物,證明該遺址當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類型。
禮泉縣文物、古蹟分布平面圖
一式,橘紅色,質細,附蓋,弇口,鼓腹,平底,通高17.6厘米,蓋高7.5厘米(紐高2厘米),蓋徑13厘米。罐高11.7厘米,口徑10.2厘米,底徑8厘米。
二式,陶質細而堅硬,色灰紅,斂口,翻沿,唇沿下有4個對稱小孔。口徑8.5厘米,底徑3.5厘米,腹徑15厘米。
三式,稍殘,夾砂紅陶,侈口,唇沿上折,鼓腹,平底,器身有斜繩紋,高17.5厘米,口徑14.5厘米,底徑6厘米,壁厚0.6厘米。
寧家遺址出土的直口尖底瓶、圓底缽、小口細頸壺和以上遺物,證明該遺址當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類型。
禮泉縣文物、古蹟分布平面圖
寧家遺址保護區
時代:新石器時代
A區:西到小河岸,東到寧家村胡同,北到寧家與三王村交接處,南到寧家村國小。
B區:A區四周各外延20米。
A區:西到小河岸,東到寧家村胡同,北到寧家與三王村交接處,南到寧家村國小。
B區:A區四周各外延2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