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安縣清真大寺

寧安縣清真大寺

該寺始建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舊稱寧古塔清真寺。據《寧安縣誌》1924年版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古塔寧安就有了伊斯蘭回人的蹤跡。其最早來者是張廣義、楊維平2名皮貨商人。至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已有80餘戶回族人,後經張文義、楊維平等人的倡議集資,創建了3間草房清真寺,雍正八年(1730年)在原寺址重建了一座建築面積約1.9畝的宮殿式清真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安縣清真大寺
  • 郵編:157400
  • 地址:黑龍江省寧安縣城南下注子
  • 始建時間: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
歷史,結構,

歷史

該寺始建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舊稱寧古塔清真寺。據《寧安縣誌》1924年版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古塔寧安就有了伊斯蘭回人的蹤跡。其最早來者是張廣義、楊維平2名皮貨商人。至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已有80餘戶回族人,後經張文義、楊維平等人的倡議集資,創建了3間草房清真寺,雍正八年(1730年)在原寺址重建了一座建築面積約1.9畝的宮殿式清真寺。

結構

該寺坐兩朝東。照壁式兩段磨磚花牆護衛著一座木製抬梁起脊式的門樓,雕刻有花卉的朱漆門楣上,懸有一塊黑地金字匾額,上書“清真寺”,這就是清真寺的門戶。17內宏偉的建築是清真寺的主體建築禮拜殿。禮拜殿由寶廈、正殿和窯殿組成。分立禮拜殿兩側的為對稱的南北講堂。寶廈是禮拜殿的門戶,由四根朱漆圓柱托起,上方懸掛三塊金字匾額,右為“達天駿路”,中為“開天古教”,左為“聖教誰真”、通過十八扇樓空木雕的隔扇門,便進入正殿,殿內油漆彩繪,雕樑畫棟,排排吊燈,錯落有致;拱門壁上書《古蘭經》文,使明淨的殿堂顯得尤為莊嚴、肅穆。正殿後巍峨的磚塔就是窯殿,塔頂上豎有銀色錫鼎,鼎上立有月牙。寺院寬敞清淨,蒼松翠柳,草木扶疏,共占地面積為14.4畝。建築面積120O平方米,其中禮拜殿建築面積414平方米。 1916年舊曆五月初十日。寧南街失火,殃及清真寺,大部分建築付之一炬。後由管寺鄉老馬喜貴等人到哈爾濱、吉林、三姓、海參威等地募集資金,歷經2年修復,並新增建正房7間,作為教長室及哈里發學經文之處,“文革”期間清真寺遭嚴重破壞,關閉長達10餘年。自1980年後,縣人民政府先後撥款6萬餘元,對該寺進行了全面維修。1983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