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雲亭中學

1938年建立在寧夏韓家集原中心國小東側擴建一所中學,命名為私立雲亭中學,1938年秋正式開學,朱啟寰任第一任校長。解放後,改名為臨夏中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夏雲亭中學
  • 簡稱:雲中
  • 創辦時間:1937年
  • 類別:私立中學
  • 所屬地區:寧夏韓家集
背景信息,中學信息,中學史事,

背景信息

1918年(民國7年),韓家集在私塾③基礎上建立國民國小一所,校名為“河州西區國民學校”,當時聘請梁竹崗為校長。1928年河湟變亂後,校舍幾成丘墟,校務因此停頓。1931年,馬鴻逵秉乘乃父馬福祥(字雲亭)之遺願,捐款修復和擴充。1932年聘請北平成達師範畢業生王國華、馬毓貴等四人到臨夏接辦校務,教育呈現蓬勃發展之勢。“私立雲亭中心國小校”設在韓家集,附近的村莊雙城、陰窪分別設第一、第二兩個分校。三校學生共有四百多名。
嗣後,數年之間,相繼發展,在尕新集、牙背莊,邱家寺、段家灣、銅匠莊、石頭窪、楊家坪、花寺街等村鎮,先後成立了十所分校,共有學生一千餘名。較遠學校的建校經費和教職員工薪金,馬鴻逵均以私款開支。當時堪稱“學校林立”,“俾鄉人子弟無失學之慮”④。

中學信息

1937年,在原中心國小東側擴建一所中學,名為“私立雲亭中學”。共占地面積約二萬六千平方米,新建教室八座、教研室、試驗室兩座,學生宿舍三十間,大禮堂、圖書樓和辦公樓次第落成。僅大禮堂占地面積就有一千六百平方米。兩層樓房,質量堅固,造型美觀,可容兩千人座位。圖書樓名曰“少雲樓”(馬鴻逵字少雲),藏書兩萬餘冊,內有古籍《四庫提要》、《資治通鑑》、《萬有文庫》、《中學生文庫》以及其他現代文學、科技參考書、大型工具書等。建校過程中,諸多緊俏建築材料均從外地選購,馬鴻逵調動寧夏能工巧匠百餘人支援。
第十七集團軍駐蘭州辦事處處長馬孝祥為總監工,1939年全部竣工。綜觀該校規模之宏偉,為當時甘、寧、青三省私立學校之冠。所需經費總計十幾萬銀元,全部由馬鴻逵的私人帳房“敦厚堂”支付。學生待遇也很優厚,除發給課本費、獎學金、住宿生一伙食補助費外,每年還給每個學生髮制服一套。漢民學生約占百分之七十。
1934年到1946年期間,馬鴻逵曾五次派員到學校視察。1934年,雲亭中學籌備期間,首次派“蒙回師範學校”校長蘇盛華專程視察;1935年,派第十七集團軍參謀長、寧夏建設廳廳長李翰園第二次視察。嗣後,相繼視察的有副官處長馬如龍、地政局長馬宣三、十一軍軍長馬敦靜等。這些人每次視察時,都攜帶大量獎品、運動衣和圖書等,這對當時的校務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中學史事

1938年秋,雲亭中學正式開學,招收國中生六十名,分初一和預備兩個班上課。十一所國小統歸中學校長領導,編制擴大,經費驟增。馬鴻逵聘請美國留學生、山西大學教授朱啟寰為第一任中學校長。朱於1939年因病辭職後,馬復派李榮培接替校長職務(李系南開大學畢業,曾任寧夏聯合中學校長)。1941年,增設高中,至1945年共畢業兩個班。
當時,因抗日戰爭勝利,一些沿海地區和東北籍的教員急於還鄉,紛紛辭離。當時由於法幣貶值,物價飛漲,儘管按生活指數調資,重金聘請英語、數理和國文等教員,也僅能維持現狀。校董馬子揚等豪紳,以校長貪污和不遵守回民風俗習慣為由,向馬鴻逵控告李榮培,李被撤職。李離職後,就職於甘肅省教育廳教研室主任兼西北師院講師。校長遺缺由馬鴻逵派李恩華接替(時筆者任寧夏省黨部科長)。
1948年9月,李恩華調寧夏教育廳任督學。遺缺由寧夏師範校長白鵬飛接替,直至1949年8月臨夏解放,雲中停辦。後由國家接管,改名為“臨夏中學”。
自1938年雲中建立開始,到如今已有五十年的歷史了。解放前系私立學校。馬福祥、馬鴻逵父子在興辦桑梓教育的幾十年當中,共花費白洋幾十萬元,為這個偏僻落後的山莊培養了大批人才。馬福祥在清朝、民國期間一直為官,所到之處,以捐資興學為樂事。如西北的陝甘寧及上海、南京、北平、安徽、山東等地,都有其捐資興學的事跡。
馬鴻逵早先則不同其父,對教育抱無視態度,認為沒有文化也能做官。後來爬上政治舞台後,才體會到沒有知識的困難,深感手下沒有人才是不行的,對縱橫捭闔的局勢感到難以應付。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培養為自己服務的骨幹,迫於形勢,不得不積極興學,於是雲亭中學、賀蘭中學、官兵子弟學校應運而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