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寧夏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寧夏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是 2002 年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隸屬自治區教育廳的一所普通高等院校。其前身為原寧夏商業學校、寧夏經貿學校、寧夏供銷學校。學院組建後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形成“校以育人為本、師以敬業為業、生以成材為志”的辦學理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夏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 創辦時間:2002
  • 類別:技術學院
  • 所屬地區寧夏
簡介,師資力量,專業設定,歷史沿革,現任領導,校徽校訓,校徽,校訓,學院榮譽,

簡介

寧夏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的前身為寧夏經貿職業技術學院,2002年10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由原寧夏商業學校、寧夏經貿學校、寧夏供銷學校合併組建成立,隸屬於自治區教育廳。2006年9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正式更為現名。
寧夏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寧夏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坐落於自治區首府銀川市固定資產3949萬元,館藏圖書44萬冊。學院建築面積近 50000 平方米,新建的實訓大樓配備區內乃至國內領先的計算機室、多媒體教室、電子電工實驗室、單片機數控實訓室、電子實操室及財會、烹飪、旅遊、客房服務等專業所需的模擬訓練室。學院已形成集高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成人高等函授教育、職業技能培訓、鑑定於一體,學制靈活的辦學格局。開設工商管理、市場行銷、計算機與信息管理、套用電子技術、計算機套用、旅遊與酒店管理、烹飪工藝、會計電算化等 22 個專業。學院把學生就業作為頭等大事,在區內外70多家企業建立了實習就業基地。學院連續三年就業率達到98%以上。2003 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國職業技術學院職業就業指導工作先進學院”, 2004 年被自治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授予“就業和再就業先進集體”。 現有教職工222人,其中專任教師116人,專任教師中副高級職稱37人,高級技師8人,“雙師素質”教師42人。學院面向全國9個省(區)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718人。 設有7個黨政機構,9個教學教輔後勤機構。
本著高起點建設、高標準要求、高質量發展的思路,學院將不斷擴大辦學規模,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開闢新專業、拓寬就業渠道,努力將學院辦成一所現代化的、在區內及周邊地區有影響的一流高職學院。

師資力量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其中副教授 56 人,講師 90 人,擁有中華名吃牌匾獲得者、著名麵點大師張天祿老師,“中華名廚”稱號獲得者張新寧老師、崔拯壁老師,第四屆全國清真烹飪大賽麵點銀牌獲得者王紅艷老師,“中華名師”稱號獲得者魯琳雯老師,全國計算機大賽二等獎獲得者張洪迪老師等,另有國家級考評員 42 人。
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專業設定

開設有計算機信息管理、套用電子技術、會計電算化、商貿英語、電子商務、工商企業管理、旅遊管理、酒店管理、烹飪工藝與營養、機電一體化、物流管理、生物技術套用、生物化工、物業管理等21個專業,涵蓋製造、電子信息、生化與藥品、財經、土建、公共事業、旅遊、文化教育、交通運輸等九大職業門類,其中酒店管理、烹飪工藝與營養、市場行銷、套用電子技術和計算機信息管理等五個專業為第一批院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擁有50多個校外實習就業基地,建有32個校內實驗實訓室,10個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室,共有座位1008個;共有教學用計算機622台。
寧夏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寧夏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擁有成人高等教育函授中心,現有成人高等教育函授生1615人。擁有一個清真烹飪技術培訓中心,同時掛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牌子,面向全區開展十三個工種初、中、高、技師、高級技師五個等級的職業技能培訓鑑定工作。學院被確定為全國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特許授權考試站。經過多年不懈地奮鬥和拼搏,學院現已形成了以高等職業教育為主、中等職業教育、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鑑定為補充的相對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

歷史沿革

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的前身為寧夏經貿職業技術學院,2002年10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由原寧夏商業學校、寧夏經貿學校、寧夏供銷學校合併組建而成。學院隸屬於自治區教育廳,是自治區重點建設的示範性高等職業技術學院。2006年9月更為現名。
原寧夏商業學校是寧夏商業中專學校、寧夏商業技工學校、寧夏商業管理幹部學校三校合一的學校,商業中專學校成立於1979年3月,當時定名為寧夏財經學校商業分校,同年9月正式開學。當年開設財會、統計、物價三個專業,以後以陸續開設了企業管理、市場行銷、會計電算化、計算機套用等專業。1981年5月更名為寧夏商業學校。商業技工學校成立於1980年4月,1980年10月正式招生,開設五機(收音機、錄音機、擴大機、電唱機、電視機)修理兩個專業,招收城鎮高中畢業生,學制二年。1982年改招初生畢業生,又陸續開設了烹飪、商品經營、餐旅服務、電工電子等專業。商業管理幹部學校成立於1983年11月。1996年寧夏清真烹飪技術培訓站併入,承擔培訓和技能鑑定任務。學校2000年前隸屬自治區商務廳,後劃歸教育廳管理,管理幹部學校同時撤銷。
原寧夏供銷學校成立於1979年9月,隸屬於自治區供銷合作聯社。1983年11月併入寧夏商業學校,原供銷學校改名為寧夏商業管理幹部學校。1984年10月,供銷學校分出復校。建校初期,只開設了財務會計專業,以後陸續開設了畜產品經營、供銷經營、商品經營、企業管理、市場行銷、會計電算化、餐旅經營、航空服務等專業。
原寧夏經貿學校原系寧夏糧食局所屬的一所以成人中專和技工為主兼有函授大專、短期培訓的綜合學校。其前身是1981年成立的寧夏糧食幹部訓練班,1983年改為寧夏糧食職工學校,1984年更名為寧夏糧食幹部學校,同年招收中專生。1996年更名為寧夏糧食學校,2002年更名為寧夏經貿學校。1987年招收技工生,1989年成立寧夏糧食技工學校。自建校以來,先後開設了糧食加工、儲檢、會計、統計、企業管理、計算機套用、財會電算、商務、市場行銷、飯店服務與管理等10餘個專業。
學院成立後,堅持服務寧夏經濟,立足第三產業,面向第二產業,專業發展到21個,涵蓋了製造、電子信息、生化與藥品、財經、土建、公共事業、旅遊、文化教育、交通運輸等九大職業門類,已形成了以高等職業教育為主、中等職業教育、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鑑定為補充的相對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

現任領導

高安京:院黨委書記。主持和負責學院全面工作,分管組宣處、人事保衛處、清真烹飪技術培訓中心(技能鑑定所)。
黨委書記 高安京黨委書記 高安京
馬少先:院長。協助書記工作,主持學院行政工作,分管黨政辦公室、計畫財務處。
蔣向榮:院黨委副書記。協助書記分管教職工及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黨務工作、紀檢監察工作,具體分管工會、團委、學生工作部。
黨委副書記 蔣向榮黨委副書記 蔣向榮
揭正理:副院長。協助院長分管繼續教育處、後勤服務中心、南、西校區管理辦公室。

校徽校訓

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校徽整體形象設計主要是由一枚方孔古幣演化而來,它清晰體現了學院鮮明的辦學特色和濃厚的人文底蘊。

校徽

校徽中環繞的四個弧形意在表達學院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的技能型專門人才的辦學定位,而其形成的四個通道則蘊涵了學院廣開辦學渠道,廣納人才、以高職教育為主多層次辦學的辦學特點,又寓意了學院注重與行業、企業共同培養技能型專業人才的辦學宗旨,以及致力於向社會各行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輸送各類技能型人才的辦學目標。
校徽校徽
校徽核心是由一枚商周時期鏟形貨幣向一個“人”字象形演化的藝術概括,鏟形貨幣象徵著先進的工業冶煉和發達的商業貿易,蘊含了“工商”之意,“人”字象形傳達出學院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人”字鏟形貨幣既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凝練和現代設計元素的巧妙結合,又寓意了學院鮮明的辦學特色。
整個校徽結構嚴謹,韻味濃厚,渾然圍繞核心,在表達學院全體教職員工及學生攜手同進,共創佳績的同時,也蘊涵了學院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團結拼搏的精神風貌。校徽圓中有方,體現了學院團結活潑的辦學精神中融著嚴謹的規章制度,嚴肅而又不失生動。
在顏色上紅色代表學院在黨委的領導下與時俱進的辦學熱誠,藍色則代表了學院走在職業教育前沿引領科學辦學的理念,色調沉穩含蓄。校徽整體設計簡潔穩重,個性突出,易於識別。

校訓

厚德:厚德載物。“厚德載物”一語出自《易經》,原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兩句話前後呼應闡述了才能與德行之間的對應關係:前一句“天行健”(蒼天高高在上,以強有力不可抗拒的運行法則影響世界),“君子以自強不息”(有才能的人應該不斷追求、進取、強壯自己),闡述強者應當通過自身不斷的努力具備超凡的濟世才能。後一句“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思是說:大地以寬廣深厚承載萬物,故能以好的品行造福萬物無所不包容。“君子以厚德載物”與前一句緊密聯繫,意思是用大地的寬廣厚實來比喻人的胸懷氣魄。與“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相對應,要求有出息的人不但要有與眾不同的濟世才能,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具有造福社會的奉獻精神。厚德:也就是強調有才有德,德才兼備。
校訓校訓
勤學:勤學苦練。也就是要求學生勤奮學習,刻苦鑽研,持之以恆;不懈怠懶惰,不投機取巧。現在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終身學習社會,只有不斷學習,及時掌握新的科學知識,才能保證自己不落後於時代,不落伍於社會。
敬業:愛崗敬業。南宋哲學家、教育家朱熹說:“敬業者,專心致志以事其業也。”意思是說,對待自己所從事的職業要盡心盡力,專 心致志。人們不管從事何種職業,都需要專心致志,盡職盡責,勤奮認真,這種態度就是敬業。 何謂敬業?從詞意上解釋,敬業就是敬重自己的工作,將工作當成自己的事,其具體表現為忠於職守、盡職盡責、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善始善終等職業道德。其中揉合了一種使命感和道德感。這種道德感在當今社會得以發揚光大,使敬業精神成為一種最基本的做人之道,也是成就事業的重要條件。
強能:強化技能。高職院校主要面向生產、經營、服務等一線培養套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必須牢固確立以能力為本位的培養目標,在對學生進行知識和素質教育的同時,注重對其能力和技能的培養,特別要強化學生自身的技能訓練,使他們在畢業時能掌握就業崗位所必需的技能。

學院榮譽

多年來,學院緊緊圍繞 “專業有特長、就業有優勢、創業有能力、提高有基礎、發展有空間”的人才培養工作思路,努力造就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一線“下得去、受歡迎、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共培養各類畢業生一萬多人,培訓鑑定一萬多人,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學院先後被教育部等三部委評為“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職業技術學校職業指導工作先進學校”;被自治區評為“全區就業再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全區學校語言文字工作先進集體”、“自治區治理教育亂收費先進單位”;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全國教育成果獎”;被自治區總工會、教育廳、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等授予“9·10教育獎狀”、“技能人才培養獎”等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