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坤丸,中醫方劑名。出自《中藥成方配本》。具有和氣血,調月經之功效。主治血虛氣滯,經閉經少。
基本介紹
- 名稱:寧坤丸
- 出處:《中藥成方配本》
- 組成:黨參、白朮、茯苓、炙甘草、生地、白芍、熟地、炒當歸、炒川芎、沉香、廣木香、制香附、西砂仁、烏藥、炒廣皮、川牛膝、琥珀、黃芩、蘇葉、阿膠、益母膏
- 功用:和氣血,調月經
- 主治:血虛氣滯,經閉經少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配伍特點,使用注意,附方,
組成
黨參、川牛膝各二錢,白朮、茯苓、熟地、炒當歸、白芍(薑汁炒)、生地、炒川芎、制香附、烏藥、炒廣皮各五錢,炙甘草(薑汁炒)、西砂仁各一錢五分,沉香五分,廣木香、琥珀、蘇葉、阿膠二錢五分,黃芩二錢,益母膏一兩二錢。
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上藥除阿膠、益母膏外,其餘共為細末,阿膠、益母膏烊化,加白蜜四兩煉熟,與諸藥打和為丸,分做四十四粒,每粒約乾重二錢。每服一丸,開水化服。
2、現代用法:蜜丸劑,每丸重9g。每服1丸,1日2次,溫開水化服。
功用
和氣血,調月經。
主治
血虛氣滯,經閉經少。
方義
全品補養氣血,調經止痛。方中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砂仁益氣健脾,和中開胃;當歸、熟地、白芍、川芎、阿膠補血行滯、調經止痛;益母草、川牛膝、琥珀、香附、沉香、烏藥等藥,和調氣血,疏郁通滯,與補氣養血藥相合,補中有散,散中有收,補而不滯膩,散而不傷正;用一味黃芩,苦寒清熱,用為餐佐,以防溫熱助火。諸藥合用,補氣養血,行滯化瘀,調經止痛,主要用於氣血虧虛月經不調之證。
配伍特點
氣滯較重者,配七制香附丸,疏肝理氣,調經止痛;血分瘀滯嚴重者,配伍活血化瘀合劑,以增通經止痛之功;兼肝腎不足者,配伍安坤贊育丸,補腎陽,益精血;下焦虛寒者,配艾附暖宮丸。
使用注意
1、方中含人參、白芍,故忌與含有藜蘆的中成藥同用。
2、濕熱內蘊者不宜使用本品。
附方
名稱:婦寶寧坤丸
組成:吉林人參、大熟地、制香附、紫蘇葉、大生地、驢皮膠、全當歸、廣橘紅、川牛膝、於術、沉香、川芎、台烏藥、西砂仁、炒黃芩、西琥珀、白茯苓、廣木香、炙甘草、東白芍、益母草
用法:各取淨粉,用柏子仁一兩,煎湯去滓,和煉白蜜為丸,每重三錢,蠟殼封固。每服一丸,開水化服
主治:婦人氣血兩虧,月經不調,崩漏帶下,諸虛百損,久不受孕,一切胎前產後諸病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杭州方)
功用:調經種子,養血安胎
名稱:艾煎丸
組成:北艾葉、大當歸、香附子
用法:上醋煮半日,焙乾為末,再用醋煮糊為丸。艾醋湯送下
主治:婦人血虛氣滯,月經不調,經閉、痛經
出處:《普濟方》卷三二三引《蘭室秘藏》
名稱:過期飲
組成:熟地黃、白芍藥、當歸、香附、川芎、紅花、桃仁泥、蓬莪術、木通、甘草、肉桂
用法:水二鐘,煎一鐘,食前溫服
主治:血虛氣滯之經水過期不行
出處:《準繩-女科》卷一
功用:補血行氣
名稱:制香附丸
組成:制香附、熟地、當歸、白芍、川芎、白朮、廣皮、酒炒甘草、澤蘭葉、酒炒黃柏
用法:上將熟地搗爛,與諸藥打和曬乾,共研細末,冷開水泛為丸,如綠豆大,約成丸三十二兩。每日二次,每次一錢五分至二錢,開水吞服
主治:血虛氣滯,經行腹痛
出處:《中藥成方配本》
功用:調氣和血
名稱:香附丸
組成:當歸、川芎、白芍、白朮、熟地、香附、砂仁、橘皮、黃芩
用法:上為細末,過羅,煉蜜為丸,每丸重三錢,或用紹酒泛為小丸。每服一丸,水丸每,服二錢,溫黃酒送下,溫開水亦可,一日二次
主治:血虛氣滯,胸悶脅痛,經水不調,經期腹脹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功用:舒郁和肝,調經養血
名稱:化瘀四物湯
組成:熟地、當歸、白芍、川芎、香附、五靈脂
用法:水煎,去滓溫服
主治:產婦血虛氣滯,瘀血留結,腹痛不止,惡露不能遽淨焉
出處:《女科指要》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