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嗽湯

寧嗽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仁齋直指方論》卷八。具有宣肺順氣,化痰止嗽之功效。主治諸嗽。

基本介紹

  • 名稱:寧嗽湯
  • 出處:《仁齋直指方論》卷八
  • 組成:桑白皮、紫蘇子、細辛、五味子、橘皮、半夏、茯苓、杏仁、砂仁、枳殼、桔梗、甘草
  • 功用:宣肺順氣,化痰止嗽
  • 主治:諸嗽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附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桑白皮(炒)12g,紫蘇子10g,細辛3g,五味子9g,橘皮9g,半夏(制)12g,茯苓(去皮)24g,杏仁(去皮)12g,砂仁12g,枳殼(制)10g,桔梗、甘草(炒)各12g。

用法用量

上藥搓碎。每服三錢,加生薑四片,烏梅半個,水煎,食後服。

功用

宣肺順氣,化痰止嗽。

主治

諸嗽。

附註

咳嗽,肺病也,然雖為肺之主病,五臟六腑皆有之。說肺不傷不咳,脾不傷不久咳,腎不傷火不熾,咳不甚其大較也。而咳與嗽異,先不可不辨,有聲無痰日咳,非無痰,痰不易出也,病在肺,肺主聲,故聲先而痰後。有痰無聲咳嗽,非無聲,痰隨嗽出,聲不甚響也,病在脾,脾藏痰,故痰出而嗽止。因咳有痰,重在咳,肺為主,急宜順氣,肺惡溫燥,橘紅、貝母、桔梗、桑白皮、知母、麥冬、紫菀總為要藥。致咳之由,則有兩大原因,一是內傷,就是七情饑飽;是外感,就是風寒暑濕。而風寒暑濕所感,也有不咳者,外邪尚淺,不上乾於肺,故不咳。所以說,傷寒有嗽為輕,自表人者病在陽,若用寒涼收斂,必連綿不解,變生他症,故宜辛溫(寧嗽湯,或:二陳湯加防風、紫蘇子之屬,)以求其屬,散其邪,肺清而嗽自愈。

附方

名稱:寧嗽湯
組成:桔梗、半夏、枳殼、陳皮、前胡、葛根、桑皮、茯苓、蘇葉、杏仁、甘草
用法:上銼散,加生薑、蔥。服此方後,再用加味二陳湯一劑。
主治:表病嗽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一
功用:宣肺散寒,化痰止咳
名稱:寧嗽湯
組成:五味子十五粒、茯苓一錢(3g),桑白皮一錢二分(3.6g),陳皮一錢(3g),知母一錢(3g),馬兜鈴一錢五分(4.5g),川芎一錢(3g),麥冬一錢二分(3.6g),粉草五分(1.5g)
用法:水煎服
主治:咳血
出處:《赤水玄珠》卷九
名稱:寧嗽湯
組成:葶藶、枯芩、米仁、石膏、甘草桑皮、百合、花粉、梔子
主治:麻疹後,肺胃實火喘促
出處:《麻疹集成》卷三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國醫聖手姜春華經驗良方賞析》:“致咳之由,則有兩大原因,一是內傷,就是七情饑飽;二是外感,就是風寒暑濕。而風寒暑濕所感,也有不咳者,外邪尚淺,不上乾於肺。故不咳。所以說,傷寒有嗽為輕,自表入者病在陽,若用寒涼收斂,必連綿不解,變生他症,故宜辛溫(寧嗽湯,或二陳湯加防風、紫蘇子之屬,)以求其屬,散其邪,肺清而嗽自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