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中醫辨證論治學基礎

實用中醫辨證論治學基礎

《實用中醫辨證論治學基礎》是1999年6月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曾祺。該書是學習中醫辨證論治的入門階梯。全書共四篇,第一篇介紹辨證論治基礎知識,第二篇介紹辨證論治基本規律,第三、四篇介紹常見症狀和疾病的辨證論治。另有兩篇附篇,介紹辨證論治常用中藥和方劑。每篇均列有專題講座。該書內容實用,講解深入淺出,理論聯繫實際,適用於廣大中醫院校學生和自學中醫者參考,對於臨床中醫師,亦可起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

基本介紹

  • 書名:實用中醫辨證論治學基礎
  • 作者孫曾祺
  • ISBN:10位[7507710904]13位[9787507710908]
  • 定價:¥68.00元
  •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9年6月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作者孫曾祺
ISBN:10位[7507710904]13位[9787507710908]
出版日期:1999年6月
定價:¥68.00元

內容簡介

辨證論治有著豐富的內容,貫穿在整箇中醫學的理論與實踐中,是目前中醫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也是中醫學術上最重要的特點之一。
臨床上要做到正確運用辨證論治,必須認真學習中醫理論,逐步掌握辨證論治的步驟和方法,並驗證於臨床,逐步登堂入室,在錯綜複雜、紛亂變化的證候面前,做到執簡馭繁,索因求本,靈活施治,提高療效。
為了適應有志於中醫事業的同道,較系統地學習中醫辨證論治理論的需要,該書作者把多年教學的體會,結合臨床實踐的經驗,整理成冊。

目錄

一篇辨證論治基礎知識
第一章祖國醫學基本特點
第一節運用古代哲學
第二節強調整體觀念
第三節立論於髒象學說
第四節注重人體正氣
第五節突出辨證論治
第二章陰陽五行
第一節陰陽
第二節五行
第三章臟腑
第一節臟腑的生理功能
第二節臟腑之間的關係
第三節氣、血、津液
第四章經絡
第一節經絡的概念
第二節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
第三節經絡學說在臨床的套用
第五章病因與發病
第一節六淫致病
第二節疫癘
第三節情志致病
第四節飲食勞逸
第五節痰飲、瘀血
第六節外傷和蟲獸傷
第六章診法
第一節問診
第二節望診
第三節聞診
第四節切診
第七章治則和治法
第一節治療原則
第二節基本治法
〔附一〕專題講座
對陰陽學說的認識和體會
從“元氣”與“場”探索新醫學理論
氣功原理探索與中醫理論的現代研究
五臟生理功能舉要
試論“臟腑氣化相通”
關於中醫“腎”的現代研究
關於經絡的現代研究
病機十九條
〔附〕:“機”字淺釋
舌診的臨床套用
脈診的臨床套用
扶正培本法則與免疫的關係
活血化瘀法的臨床套用及其原理的初步探討
回陽救逆法及其臨床套用
第二篇辨證論治常用中藥
第一章概說
第一節中藥的採集和貯存
第二節中藥的炮製
第三節中藥的性能
第四節中藥的用法
第二章解表藥
第一節辛溫解表藥
第二節辛涼解表藥
第三章祛風濕藥
第四章祛濕藥
第一節滲濕利水藥
第二節利尿通淋藥
第三節清熱利濕藥
第四節化濕燥濕藥
第五章清熱藥
第一節清熱解毒藥
第二節清熱瀉火藥
第三節清熱涼血藥
第四節清熱燥濕藥
第五節清熱明目藥
第六節清虛執藥
第六章消導藥
第七章催吐藥
第八章瀉下藥
第一節攻下藥
第二節潤下藥
第三節逐水藥
第九章祛痰止咳藥
第一節清化熱痰藥
第二節溫化寒痰藥
第三節止咳平喘藥
第十章溫里藥
第十一章理氣藥
第十二章理血藥
第一節活血藥
第二節止血藥
第十三章補益藥
第一節補氣藥
第二節補陽藥
第三節補血藥
第四節補陰藥
第十四章固澀藥
第一節止汗藥
第二節止瀉藥
第三節固精、止帶、縮尿藥
第十五章平肝熄風藥
第十六章安神藥
第一節重鎮安神藥
第二節養血安神藥
第十七章開竅藥
第十八章驅蟲藥
第十九章外用藥
〔附一〕專題講座
解表、祛寒、瀉下、補益藥的藥理
試談大黃的臨床套用
臟腑用藥簡介
常見症狀用藥簡介
兩藥常用配伍簡介
中藥藥理研究舉要
第三篇辨證論治常用方劑
第一章概說
第一節方劑的組成與配伍
第二節方劑的加減變化
第三節方劑的分類
第四節方劑的劑型
第二章解表劑
第三章祛風劑
第四章祛濕劑
第五章清熱劑
第六章和解劑
第七章消導劑
第八章催吐劑
第九章瀉下劑
第十章化痰止咳劑
第十一章溫里劑
第十二章理氣劑
第十三章理血劑
第十四章補益劑
第十五章固澀劑
第十六章息風劑
第十七章安神劑
第十八章開竅劑
第十九章驅蟲劑
第二十章外用劑
〔附三〕專題講座
桂枝湯證治及其加減套用
龍膽瀉肝湯的臨床套用
小柴胡湯的臨床套用
逍遙散的臨床套用
溫膽湯的臨床套用
桂風活絡湯的臨床套用
升降定痛湯的臨床套用
第四篇辨證論治基本規律
第一章概說
第一節辨證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辨證的基本原則
第三節辨證的關鍵
第四節辨證的內容
第五節論治的基本原則
第二章八綱辨證
第一節表里
第二節寒熱
第三節虛實
第四節陰陽
第五節八綱之間的相互關係
第三章病因辨證論治
第一節六淫病證
第二節情志所致病證
第三節痰飲的病證
第四章臟腑辨證論治
第一節心(附:小腸)
第二節肺(附:大腸)
第三節脾(附:胃)
第四節肝(附:膽)
第五節腎(附::膀胱)
第六節臟腑兼病
第五章氣、血、津液的辨證論治
第一節氣分病
第二節血分病
第三節津液病
第六章六經辨證論治
第一節概說
第二節太陽病
第三節陽明病
第四節少陽病
第五節太陰病
第六節少陰病
第七節厥陰病
第七章衛氣營血辨證論治
第一節衛分證治
第二節氣分證治
第三節營分證治
第四節血分證治
附:三焦辨證施治
第八章辨證論治的臨床套用
第一節辨證的步驟與方法
第二節論治的方法與步驟
〔附四〕專題講座
中醫招考談辨證
臟腑辨證淺說
試談氣血津液辨證論治
第五篇常見症狀的辨證論治
第一章發熱的辨證論治
第一節表證
第二節表里證
第三節里證
第二章咳嗽、哮喘、痰飲、胸脅痛的辨證論治
第一節咳嗽
第二節哮喘
第三節痰飲
第四節胸脅痛
第三章噁心嘔吐、呃逆、噎膈反胃、胃脘痛的辨證論治
第一節噁心嘔吐
第二節呢逆
第三節噎膈、反胃
第四節胃脘痛
第四章腹瀉、便秘、腹痛的辨證論治
第一節腹瀉
第二節便秘
第三節腹痛
第五章黃疸、臌脹、積聚的辨證論治
第一節黃疸
第二節臌脹
第三節積聚
第六章心悸、胸痹心痛、眩暈的辨證論治
第一節心悸
第二節胸痹心痛
第三節眩暈
〔附〕耳源性眩暈
第七章中風的辨證論治
第八章耳鳴、耳聾、失眠健忘、郁證、頭痛的辨證論治
第一節耳鳴、耳聾
第二節失眠、健忘
第三節郁證
第四節頭痛
第九章癲、狂、癇的辨證論治
第一節癲、狂
第二節癇證
第十章腰痛、水腫、淋濁、癃閉、遺尿的辨證論治
第一節腰痛
第二節水腫
第三節淋濁
第四節癃閉
第五節遺尿
第十一章遺精、陽痿的辨證論治
第一節遺精
第二節陽痿
第十二章血證的辨證論治
第一節血證總論
第二節鼻衄
第三節齒衄
第四節吐血
第五節咳血
第六節便血
第七節尿血
第十三章消渴、癭病的辨證論治
第一節消渴
第二節癭病
第十四章痹症、痿症的辨證論治
第一節痹症
第二節痿症
第十五章痙症、厥症的辨證論治
第一節痙症
第二節厥症
第十六章腸癰、疝氣的辨證論治
第一節腸癰
第二節疝氣
第十七章婦科病證的辨證論治
第一節月經不調
第二節崩漏
第三節帶下
〔附五〕專題講座
發熱的辨證論治
眩暈(高血壓)的辨證論治
對中風(腦血管意外)的認識和治療
瘀脹症的辨證論治
第六篇常見疾病的辨證論治
第一章感染性疾病的辨證論治
第一節感冒
第二節急性扁桃體炎
第三節流行性腮腺炎
第四節流行性乙型腦炎
第五節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第六節腸傷寒
第七節細菌性痢疾
第八節布氏桿菌病
第九節白喉
第十節瘧疾
第二章呼吸系統疾病的辨證論治
第一節氣管炎
第二節支氣管哮喘
第三節肺炎
第四節肺膿腫
第五節肺結核
第六節胸膜炎
第三章消化系統疾病的辨證論治
第一節急性胃腸炎
第二節慢性胃炎
第三節潰瘍病(胃、十二指腸潰瘍)
第四節食管癌
第五節胃癌
第六節腸結核
第七節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
第八節腸梗阻
第九節急性胰腺炎
第十節結核性腹膜炎
第十一節膽囊炎與膽結石病
第十二節傳染性肝炎
第十三節肝硬化
第十四節肝癌
第十五節闌尾炎
第四章循環系統疾病的辨證論治
第一節風濕性心臟病
第二節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
第三節肺原性心臟病
第四節高血壓病
第五節克山病
第六節休克
第五章神經精神疾病的辨證論治
第一節腦血管意外
第二節神經官能症
第三節精神分裂症
第四節癲癇
第六章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的辨證論治
第一節急性腎小球腎炎
第二節慢性腎小球腎炎
第三節泌尿道感染
第四節腎結核
第五節泌尿繫結石
第六節前列腺炎
第七節附睪炎、睪丸炎
第八節附睪結核
第九節性能功減退
第七章內分泌系統疾病的辨證論治
第一節糖尿病
第二節尿崩症
第三節碘缺乏病
第四節甲狀腺囊性腺瘤
第五節甲狀腺機能亢進
第八章血液系統疾病的辨證論治
第一節再生障礙性貧血
第二節紫癜
第三節白血病
第九章骨與關節疾病的辨證論治
第一節風濕性關節炎
第二節類風濕性關節炎
第三節系統性紅斑性狼瘡
第四節大骨節病
第十章其他疾病的辨證論治
第一節脊髓灰質炎
第二節破傷風
第三節蟲病證治
〔附六〕專題講座
中醫對流行性乙型腦炎的辨證治療
中醫對支氣管炎的認識和治療
中醫對支氣管哮喘的認識和治療
冠心病心絞痛的辨證論治
中醫對急性心肌梗塞的認識和治療
生脈散治療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的研究述評
風濕性心臟病的辨證論治
心律失常的辨證論治
中醫對心力衰竭的認識和治療
中醫對肝病的認識和治療
胃腸病的辨證論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