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寡鱗飄魚
- 拉丁學名:Pseudolaubuca engraulis (Nichols, 1925)
- 別稱:藍片子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目:鯉形目
- 亞目:鯉亞目
- 科:鯉科
- 亞科:鮊亞科
- 屬:飄魚屬
- 種:寡鱗飄魚
- 分布區域:分布於黃河,長江等水系
概述,識別特徵,生 境,地理分布,
概述
拉丁科名: 硬骨魚綱;鯉形目;鯉科Osteichthyes;Cypriniformes;Cyprinidae
拉丁屬名: 硬骨魚綱;鯉形目;鯉科Osteichthyes;Cypriniformes;Cyprinidae
種 學 名: Pseudolaubuca engraulis
中文別名:藍片子
識別特徵
背鰭iii—7;臀鰭iii—17~21;胸鰭i—14;腹鰭ii—7~8。側線鱗45-53;圍尾柄鱗16~18。第 一鰓弓外側鰓耙10~13。下咽齒3行,2·4·5(4) 4(5)·4·2.脊椎骨4+37.體長為體高的4.0~5.1倍,為頭長的3.9~5.0倍,為尾柄長的7.2~10.3倍,為民柄高的11~12.7倍。頭長為吻長的3.3~4.1倍,為眼徑的4.1~4.9倍,為眼間距的3.3~4.0倍,為尾柄長的1.8~2.8倍,為尾柄高的2.3~3.4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1~1.8倍。體長形,側扁,背部較厚,腹部呈弧形,自峽部至肛門具腹棱。頭長,側扁,頭長大於體高(150mm以上個體頭長小於體高),頭背較平直。吻稍尖,吻長大於眼徑。口端位,口裂斜,口裂末端約伸達眼前緣的下方;上下頜約等長,上領中央具1缺到,邊緣稍波曲,下頜中央具1突起,與上頜缺刻相吻合。眼中大,位於頭側,眼後綠至吻端的距離大於眼後頭長。眼間寬,隆起,眼間距大於眼徑,為眼徑的1.1~1.4倍。鰓孔寬;鰓蓋膜在前鰓蓋骨後緣的下方與峽部相連;峽部窄。鱗中大,薄而易脫落。側線在頭後成廣弧形向下彎曲與腹部平行,行於體之下半部,至尾柄處又折而向上,伸入尾柄正中。背鰭位於腹鰭的後上方,元硬刺,外緣平直,起點在前鰓蓋骨後緣或眼後緣與尾鰭基之間。臀鰭位於背鰭的後下方,外緣微凹,起點至腹鰭基的距離較至尾鰭基為近。胸鰭長,尖形,末端不達腹瞄起點;胸鰭腋部具1肉瓣,其長大於或等於眼徑。腹鰭短於胸鰭,起點距臀鰭起點較至胸鰭起點為近,末端不伸達肛門。尾鰭深分叉,末端尖形,下葉長於上葉。鰓耙短小,排列稀。下咽骨狹長,略呈鈞狀。咽齒稍側扁,末端鉤狀。鰾小,2室, 後室長於前室,鰾管甚細長,先在左側盤曲2次,伸至右側盤曲,其長為鰾全長的4倍余。腸短,呈前後彎曲,腸長短於體長。腹膜銀白色。體呈銀色,鰭淺色。
生 境
小型魚類。雜食。5~6月在江河中產漂流性卵。在江河較湖泊為多。分布於黃河,長江等水系。
地理分布
分布於珠江、九龍江、長江、黃河等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