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隅棘蛙

察隅棘蛙

察隅棘蛙(學名:Paachayuensis)為蛙科棘蛙屬的兩棲動物,是中國的特有物種。頭較扁平,頭寬略大於長;吻端圓,吻棱較顯,頰部向外傾斜;鼻孔略近眼;鼓膜小而明顯。犁骨齒斜列,自內鼻孔內側向中線後方傾斜,後端齒列間距寬;舌橢圓形,後端缺刻深。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察隅棘蛙
  • 二名法::Paa chayuensis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 綱::兩棲綱(Amphibia)
  • 亞綱::滑體亞綱
  • 目::無尾目(Anura)
  • 亞目::新蛙亞目(Neobatrachia)
  • 科::蛙科(Ranidae)
  • 屬::棘蛙屬(Paa)
  • 種::察隅棘蛙
  • 分布::分布於中國大陸西藏自治區等地。
形態特徵,生態學資料,分布,

形態特徵

成體:雄蛙體長59mm,雌蛙體長75mm左右。頭較扁平,頭寬略大於長;吻端圓,吻棱較顯,頰部向外傾斜;鼻孔略近眼;鼓膜小而明顯。犁骨齒斜列,自內鼻孔內側向中線後方傾斜,後端齒列間距寬;舌橢圓形,後端缺刻深。
前肢短,前臂及手長不到體長之半;雄蛙前臂粗壯,最寬處12mm,為體長的14.1%;指端球狀,指較長,第四指略短於第三指,第一、第二指幾乎等長;指側微具緣膜;指近端關節下瘤大而圓;原拇指發達,內掌突卵圓形,外掌突窄長。後肢長,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鼻孔或略超過,左、右跟部重疊;脛長超過體長之半;趾端圓球狀;趾間全蹼;第四、第五踱間有蹼,達踱長的112;第一、第五趾外側緣膜明顯,後者緣膜僅達趾基部;第三、第五趾幾乎等長,達第四趾的第三關節下瘤或其下方;關節下瘤明顯;內踱突長橢圓形,無外踱突;無跗褶。
皮膚粗糙,背面和側面均勻分布有大小不等的長形疣粒,疣粒上有黑刺;四肢背面疣粒小而稀。雄性前臂粗壯,胸部兩側有圓形黑刺團,彼此分離較遠;第一、二和三指有黑色椎狀的婚刺,有一對咽下內聲囊
生活時背面深橄欖色,背部和體側有深褐色大斑;四肢及指、趾背面有深色橫紋;股和脛部有橫紋5—6條。

生態學資料

該蛙生活于海拔1000~1540 m的中型山溪或泉水流溪內,所在環境林木繁茂而潮濕。成蛙白天棲息於溪邊岩石上或水邊石下;晚上蹲於溪邊或雜草問。該蛙的繁殖季節可能在7~8月,剖視采於7月31日的雌蛙,卵巢內有卵585粒,卵徑2.5 mlTl,動物極黑褐色,植物極乳黃色。蝌蚪底棲於水凼內底部。

分布

分布西藏(察隅)、雲南(貢山、福貢、瀘水、維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