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汗淖爾嘎查,東臨賽罕塔拉嘎查,西接哈馬日格太嘎查,北靠阿爾巴斯蘇木(原新召),南伴烏蘭柴達木嘎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察汗淖爾嘎查
- 面積:29萬畝
- 草場:28.7萬畝
- 耕地:2840畝
地理環境,行政區劃,經濟,文化,
地理環境
察汗淖爾嘎查,東臨賽罕塔拉嘎查,西接哈馬日格太嘎查,北靠阿爾巴斯蘇木(原新召),南伴烏蘭柴達木嘎查。通過嘎查的交通線路眾多,烏海至東勝一線為交通要道,便於勞務輸出。嘎查總面積29萬畝,擁有天然草場28.7萬畝(其中沙梁面積15.7萬畝,乾梁草場面積13萬畝),耕地面積2840畝,林地面積2600畝。嘎查現有農牧戶218戶,戶籍人口558人,常住人口438人,流動人口120人,嘎查外出打工的人占總勞動力的30%。2011年人均年收入8860元,全嘎查農牧業收入共117.6萬元。
行政區劃
嘎查農業人口占20%,牧業人口占80%。種植業、畜牧業為嘎查主導產業,其中種植業以種植玉米為主,畜牧業以大規模飼養羊居多。嘎查共有4個牧業小組,擁有大牲畜297隻(其中馬87匹、牛200頭、駝10峰),小牲畜9800隻(其中綿羊135隻、山羊9665隻)。
嘎查活動陣地600平米,建於2004年,現有黨員21名,其中貧困黨員2名,60周歲以上黨員3名,2011年新發展黨員6名,新社會組織1個。
經濟
嘎查人多地少,察汗淖爾鹼湖占本嘎查3萬多畝土地面積,年來由於環境污染情況嚴重,同時天旱缺水,部分牲畜死亡,加之缺電問題日益嚴重,嚴重影響了當地農牧民的生產生活。2011年,在鎮黨委及鎮政府全旗城鄉統籌發展戰略的指引下,嘎查黨組織針對以上問題,有效整合黨建資源,合理最佳化組織設定,充分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帶領村民發展村級經濟,著力打造全鎮首個城鄉統籌最佳化組織,設定“村居企聯建”示範點,做到嘎查村、社區和察汗淖化工廠的有機合併,實現了嘎查村、社區和企業發展共謀、人才共育、資源共享;旗農電局還為嘎查設計了75戶風力通電項目,為嘎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了基礎,提供了保障。具體成效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基層組織服務民眾能力增強。嘎查和社區黨支部合併後,嘎查和社區的經費合二為一,再加上鎮政府的大力支持,集中維修了辦公場所和活動陣地,解決了以前無力維修活動陣地的問題。嘎查和社區幹部進行集中辦公,減少了分開辦公的開支,增強了嘎查和社區黨組織為民眾的辦事能力。
二是帶領農牧民致富能力有效提高。嘎查黨組織堅持以服務好農牧民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為農牧民提供便捷的市場信息和實用的種養殖技術,激活了嘎查農牧民的致富思路,引導嘎查經濟向專業化、規模化、市場化方向發展,促進了農牧民增收。
三是做實了農牧民自治工作。嘎查黨組織圍繞落實嘎查村自治制度,認真實施“四議兩公開”和“四全四制”村制模式,推進了以“民主管理、依法辦事、公開透明、廉潔高效”為內容的農牧區民主政治建設。
四是加快了城鄉統籌步伐。黨支部按照民眾的意願,加速的城鄉統籌發展。
文化
今後我嘎查將全面推進嘎查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
一、大力發展嘎查文化事業,加強社會治安管理,加大科學普及力度,促進形成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切實加強我嘎查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嘎查生態環境、人居環境和村容村貌,建設規劃科學、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特色突出的新農村,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三、從加強嘎查基層組織建設入手,建立健全各項民主制度,提高民主政治建設水平,使黨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充滿活力,村民民主權利得到充分尊重,村民自治組織決策實現科學化、民主化、程式化、制度化。
四是加快了城鄉統籌步伐。聯合黨支部按照民眾的意願,協調加快轄區棚戶區改造,吸引了周邊民眾向烏蘭鎮棚戶區改造集中居住區聚集,加速了城鄉統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