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情

《察情》的作者是蜀漢時期的諸葛亮。這篇文章論述了如何分析敵情。諸葛亮把敵情分為十七種類型,一一說明各類敵情的表征和判斷門道。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察情》
  • 創作年代蜀漢
  • 作品出處:《將苑》
  • 作者諸葛亮
作品原文,作品譯文,作品獎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夫兵起而靜者,恃其險也;迫而挑戰者,欲人之進也;眾樹動者,車來也;塵土卑而廣者,徒來也;辭強而進驅者,退也;半進而半退者,誘也;杖而行者,飢也;見和而不進者,勞也;鳥集者,虛也;夜呼者,恐也;軍擾者,將不重也;旌旗動者,亂也;吏怒者,倦也;數賞者,倦也;數罰者,困也;來委謝者,欲休息也;弊重言甘者,誘也。

作品譯文

將帥領兵打仗需要根據一些現象判斷敵人的真實情況。如果敵人在與我軍爭戰時按兵不動,一定是憑藉了險要的地勢;如果敵人不斷地向我軍挑戰,一定是想引誘我軍首先出擊;看到樹木無風而動,一定是敵人的戰車悄悄駛來;看到塵土低飛而且範圍很廣,肯定是敵人的步兵正在進襲途中;當敵人言辭強硬而且做出向我軍進攻的樣子時,一定是在準備撤退;當敵人忽而前進,忽而後退時,就是在引誘我軍進擊;發現敵軍扶仗而行、萎靡不振,敵人肯定已經飢餓難忍;發覺敵人對有利的時機不加以利用,則敵人肯定已相當疲勞,無力再進;飛鳥在敵軍的陣地群集棲飛,則表示敵軍陣營已開始空虛;夜間聽到敵軍陣地喧譁吵鬧的聲音,則表示敵人內部對戰爭十分恐懼害怕;敵人的軍隊渙散,混亂不堪,是因為敵軍主將正失去應有的威勢;敵軍的旗幟混雜紛亂,表示敵軍內部已經大亂;敵軍的將、官不斷地發怒,則表示戰爭形勢的發展使他們感到無可奈何,敵人對取勝已失去信心;敵軍獎賞過頻,刑罰過繁,表示敵軍主帥已無力扭轉自己內部的混亂和士兵不服從將帥命令的局面;當敵人派遣使者低聲下氣地來求敵時,則表示敵軍想停戰;如果敵人送來貴重的物品,說盡甜言蜜語,則表示敵軍想私下講和。

作品獎賞

這篇文章論述了如何分析敵情。諸葛亮把敵情分為十七種類型,一一說明各類敵情的表征和判斷門道。文中對敵方情況分析得細緻準確,應當是作者多年潛心研究心血的結晶,也是多年帶兵打仗寶貴經驗的總結。整篇文章是分析研究戰場形勢的有益資料,臨陣指揮的將領仔細研讀,必定受惠良多。

作者簡介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陽都(山東沂南)人,三國蜀漢政治家、軍事家。東漢末年,隱居隆中,劉備三顧茅廬時,他在“隆中對”中建議劉備占據荊、益兩州,聯合孫權對抗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後一統江山。諸葛亮任蜀漢丞相期間,勵精圖治,賞罰分明,推行屯田政策,極大地促進了經濟和文化發展。六出祁山之時,病逝五丈原軍中,享年54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