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吾乎古墓群,位於和靜縣哈爾莫墩鄉北部、天山南麓山前地帶的察吾乎溝口至覺倫吐爾根村北面的洪積台地上,在方圓5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有五片較大的墓地,共約兩千餘座墓葬。
察吾乎溝古墓群,是新疆發現的最大一處氏族公共墓地。墓葬密集,排列有序,規模宏大,石圍墓、屈肢葬和帶流彩陶器是其文化的主要特徵。除3號墓地為東漢早期外,主要墓葬的年代大概在公元前1000至公元前500年,墓葬的形制、出土遺物及文化內涵表現出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徵,已被命名為“察吾乎文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察吾乎古墓群
- 地理位置:和靜縣哈爾莫墩鄉北部
- 景點級別:無等級
- 門票價格:無
古墓簡介,地區分布,墓葬習俗,一號墓,二號墓,三號墓,四號墓,五號墓,文物保護,地圖信息,
古墓簡介
察吾乎古墓群
“察吾乎”蒙古語意為“懸崖的溝”。位置:察吾乎古墓群位於和靜縣境內的天山南麓中段山前的察吾乎溝口附近的洪溝台地上。
地區分布
察吾乎古墓群,分布範圍方圓5公里,主要由1號—8號墓地組成。遺存墓葬2000餘座,分布密集、排列有序、特徵鮮明、氣勢宏大。地表幾無植被,為戈壁礫石地層。墓葬地表有明顯的石圍、石堆標誌。墓室由塊石壘砌而成,多呈圓角長方形或橢圓形。有的在墓口上棚蓋大石板或木頭,有的在一側有短墓道。
多人二次合葬為多,最多者一墓可達二、三十人,骨殖散亂;部分為一次葬。葬式仰身或側身屈肢,頭向西或西北。兒童墓既有單人一次葬,亦有多人二次合葬。在主墓室周圍往往有殉葬坑,坑中一般埋一具馬頭和幾隻腿蹄,也有葬整匹的。
墓葬習俗
隨葬品主要有陶器、銅器、木器、石器、鐵器等,其中以陶器為最多,彩陶最具特色,其上繪製有網路紋、幾何紋、三角紋、豎條紋等。已發掘墓葬692座,出土文物5000多件。墓葬年代主要為距今3000年至春秋戰國時期。
一號墓
一號墓地:位於察吾乎溝口西南2.5公里處一山前台地上。台地南部與戈壁漫灘接。台地略呈南北向的長方形,南北長250米,東西寬50米。分布墓葬總數約700座。地表特徵:墓葬密集緊連,排列有序,均有石圍,多完整,石圍以弧腰三角形為主,主要集中在墓地南部、中部,尖端多向西北或北。墓地北部出現圓形和橢圓形石圍,少數石圍中或有小石堆,也見別無石圍的石堆。墓室形制:均豎穴石室,墓地由南向北依次以AⅠ、AⅡ、AⅢ、AⅣ式嬗變,
AⅢ式墓葬最多,有石蓋板(木),有葬具。葬俗、葬式:以合葬墓為主,占4/5;有少量單人葬墓,流行二次葬,並存一次葬,多仰屈或側屈頭向西或西北,墓地北部出現馬頭坑和兒童祔葬坑。隨葬品:以陶器為主,多夾砂紅陶,手制,素麵,實用器,多平底器,盛行帶流陶器,占全產出土陶器2/5,以帶流杯和帶流罐最多,彩陶發達,流行斜帶彩、通體彩和一周頸彩,紋飾繁縟,主要有方格紋、三角紋、折線紋、回紋等,晚期彩陶開始退化,多小件銅器,鐵器增多。
二號墓
二號墓地:位於察吾乎溝口南約3公里處,相鄰山前短續的台地,台地向南至綠洲之間是茫茫戈壁礫石漫灘。分布墓葬約100座。地表特徵:地表有圓或橢圓形石圍。墓室形制:均豎穴石室,有AⅡ、AⅢ、AⅣ式,但無AⅠ式,少見蓋板。葬俗、葬式:以合葬墓為主,占4/5;有少量單人葬墓,流行二次葬,並存一次葬,多仰屈或側屈頭向西或西北,墓地北部出現馬頭坑和兒童祔葬坑。隨葬品:帶流陶器減少,彩陶退化;小件銅器多;鐵器明顯增多。
三號墓
三號墓地:位於察吾乎溝口西南,山前礫石戈壁灘與綠洲交接處的兩片黃土台地上。略呈長圓形,南北長200、寬65米。北距1號墓地約1公里。分布墓葬約255座。地表特徵:地表起石堆,無石圍。墓室形制:基本為豎穴土坑墓和豎穴土坑偏室墓。葬俗、葬式:基本是單人葬墓,一次葬為主,多仰身直肢,頭向東;無馬頭坑和兒童祔葬坑。隨葬品:陶器甚少,無彩陶;有較多小件銅器;普遍出鐵器。
四號墓
四號墓地:位於察吾乎溝口北側一台地上。東、北與天山山體相連,西為察吾乎溝乾河床,南為礫石戈壁灘。台地北高南底,大體呈西北—東南向的長方形,南北長約165米,東西寬約65—80米,地表特徵:墓葬密集緊連,排列有序,均有石圍,多完整,石圍以弧腰三角形為主,主要集中在墓地南部、中部,尖端多向西北或北。墓地北部出現圓形和橢圓形石圍,少數石圍中或有小石堆,也見別無石圍的石堆。墓室形制:均豎穴石室,墓地由南向北依次以AⅠ、AⅡ、AⅢ、AⅣ式嬗變,有石蓋板(木),有葬具。葬俗、葬式:以合葬墓為主,占4/5;有少量單人葬墓,流行二次葬,並存一次葬,多仰屈或側屈頭向西或西北,墓地北部出現馬頭坑和兒童祔葬坑。隨葬品:以陶器為主,多夾砂紅陶,手制,素麵,實用器,多平底器,盛行帶流陶器,占全產出土陶器2/5,以帶流杯和帶流罐最多,彩陶發達,流行斜帶彩、通體彩和一周頸彩,紋飾繁縟,主要有方格紋、三角紋、折線紋、回紋等,晚期彩陶開始退化,多小件銅器,偶見鐵器。
五號墓
五號墓地:位於察吾乎溝內,溝西南一台地上,南距溝口約2公里。台地西與天山主體山脈連為一體。台地呈不規則狀,長95,寬50~70米。共有墓葬約150餘座。地表特徵:墓葬密集緊連,均有石圍,但多殘缺簡陋,完整者均作弧角三角形,但多不規則。墓室形制:均為穴石式,均 AI式,有石(木)蓋板,無葬具。葬俗、葬式:基本是單人葬墓,有少量合葬墓,流行一次葬,並存二次葬,多仰身屈肢,少量側身屈肢,頭向西或西北。隨葬品:以陶器為主,多夾砂紅陶,手制,素麵,偶見彩陶,帶流陶器較多有帶流罐、壺、杯等,有少量小件銅器,無鐵器。
文物保護
2001年06月25日,察吾乎古墓群作為青銅時代至春秋時期的寶貴文化遺蹟,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地圖信息
地址:察吾呼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