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中寄鄭起侍郎

寒食中寄鄭起侍郎

《寒食中寄鄭起侍郎》是宋代詩人楊徽之創作的七言律詩,這首詩以寒食清明起景,而寒食清明這兩個節日是懷念故人的,抒發了作者壯志未酬的傷感和希望早日結束外貶生涯的心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寒食中寄鄭起侍郎
  • 創作年代:宋代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楊徽之
作品原文,詞句注釋,文學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寒食中寄鄭起侍郎
清明時節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門
水隔淡煙修竹寺,路經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難成醉,地迥樓高易斷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別離心緒向誰言?

詞句注釋

①寒食:寒食節,農曆冬至後的第105天,為寒食節,這一天,要禁火,吃冷食,也就是“寒食”。
②清明時節:指寒食清明這一段時間,與標題中的“寒食中”並不矛盾。
③郊原:郊外原野。
④柳映門:宋時在寒食清明期間,有插柳於門的習俗。
⑤修竹:高竹。修,長。
⑥迥:遠。
⑦故山:故鄉,這裡指京城。

文學賞析

“清明時節出郊原”,按古人風俗,寒食清明的時候,要踏青掃墓,或外出郊遊。這一句使人想起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顯得很平淡,不新奇,這首詩,亮點在當中4句。“寂寂山城”,在寒食清明中,人們或掃墓或郊遊,應該是比較熱鬧的,詩中卻“寂寂”。從這4個字中,可以看出作者所處區域很偏僻,人煙稀少。“山城”也是一個佐證,不是都市,絕非熱鬧的地方。這2句,表面看就是寫景,卻似有深意。
“水隔淡煙修竹寺”,水面輕煙,朦朧繚繞,隔水有寺,寺周圍是竹林。這一句寫得很真實,水面煙霧繚繞,如果是低竹就不會看得見。“路經疏雨落花村”,雨下的不大,作者走過的村莊,樹花凋落。下雨是清明的特有氛圍。這2句還是寫景,淡淡的描寫,為下面的2句做一個鋪墊。
“酒薄”,有2種解釋,一是酒少,想多喝也沒有。一是作者不想多喝。楊徽之身為縣令,想想還是有酒錢的,應該是後一種解釋,即不想多喝。“難成醉”,完全是因為“酒薄”造成的,是一種因果關係,還是沒有解釋出為什麼“酒薄”。這一句理解的關鍵就是“酒薄”。大多數人不得志時,往往借酒消愁,以醉自麻,但楊徽之不一般,是個非常冷靜現實的人,此人有相當的定力。所以就“難成醉”。這是從作者性格上解釋為什麼“酒薄”。另一層面的解釋:作者仕途的生存環境“天寒”,還看不到翻身的機會,也就是說,在詩人眼裡,還沒有讓他興奮喝“厚酒”的希望,所以只能“薄酒”,無法達到“醉”的程度。
想起“地迥樓高”的那個地方,就斷魂。對自己的失意處境明顯不甘心。這2句是名句,被歷代傳誦。“天寒酒薄難成醉”,細細品味,這一句給人的感覺不是怨恨,有一種壯志未酬的激情,反而讓人同情,尤其是當領導的看後,會起惻隱之心。不得不承認,楊徽之做人有心計,寫詩也是如此,技法很高。
繼續陳述自己的不怨恨: “回首故山”看似平淡,實際是為自己再次正身,把京城看作“故山”,說明對卞京(開封)有感情,而且感情還不一般,是“故山”級別的感情。“別離心緒向誰言”,千里之外的我,這種與京城離別的心緒向誰傾訴?這2句,感覺不是說給鄭起聽了,弦外有音。
這首詩的中心思想,就是希望結束這種外貶生涯。

作者簡介

楊徽之(921~1000),宋代官員、宋初第一代詩人中的佼佼者。字仲猷,建州浦城(今屬福建)人。後周顯德二年舉進士甲科,起家校書郎,集賢校理,累官右拾遺。因文才出眾,曾奉詔參與編輯《文苑英華》,負責詩歌部分。真宗時官至翰林待讀學士。為人純厚清介,守規矩,尚名教,尤惡非道以乾進者,後患足疾而卒,諡文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